APP下载

我国大学精神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培育考核大学

张 杰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1 我国大学精神建设的目标

大学精神培育首先需要确立培育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大学精神建设工作方向的正确性。我国大学精神建设的目标主要有:

1.1 大学生个人素质培育目标

大学是培养教育人的场所,大学的各项培育任务主要围绕学生开展,高校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学精神是科学的、积极的精神,大学精神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对象就是大学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我提升[1]。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思想观念上教育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大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优良品德,将大学精神内化为自身思想,引导大学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将大学精神外化为个人行为,完成大学生个人素质培育目标

1.2 促进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校需要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调整,加快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国家需求的角度,根据大学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运用科学教育手段,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使大学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培养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 中国大学精神培育的原则

大学精神培育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

2.1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学上的讲话时说到:“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主要任务,如何能够使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素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够使学生的能力符合企业的需求是目前阶段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产学研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2 重视德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高校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们通过学习和体验进一步完善人格。德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施加影响,形成受教育者自己的品德和自我修养的能力。高校应该把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以此来引导高校大学精神培育工作,丰富大学生精神建设的内涵。

3 中国大学精神建设的路径选择

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我国大学生精神建设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提升大学精神在大学总体规划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资源,是推行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将大学精神建设作为大学发展规划的过程核心要素,是推进我国大学精神建设的路径选择。

高校对大学精神建设的重视程度和顶层设计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前进方向,体现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理想追求与精神风貌。各大高校能够认识到大学精神对高校发展的重大作用,在高校建设中,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和培育,积极倡导高校各大主体学生、教师以及行政人员积极参与大学精神建设,在校风重塑、开发课堂教育、校史推广以及各类校园活动中更好的体现大学精神。

3.2 完善激励机制

大学精神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中的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多方合作,而不是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健全的机制能够联动各部门,有效带动大学人的积极性,推进大学精神培育。

激励需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双管齐下,激励制度可以促进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高校学生设立激励机制,通过校内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相结合的奖励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浓厚的学习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树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建立学校社团、班长班委、党员带头制,激励学子们人人争当先进,积极推动大学生学风建设。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的身上永远留下痕迹。”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重任,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发挥感染力,增加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对于高校教职工的激励也应多种激励手段互相配合。在激励机制的表现形式上,应该多种多样,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协同并用,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的配合使用,促进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3.3 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健全考评机构,使考评内容更加全面,考评方法更加科学,这对于高校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大学校风建设,完成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高校考核工作要公开透明,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不能简单片面的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学生考评与教师考评相结合,主动接受全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在考核周期方面,可以考虑短期考核和长期考核相结合,大学精神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追求速度是不科学的。绝大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比较高,具有比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因此教师的考评与管理要设置更加合理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在遵从外部约束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

3.4 加强与大学精神建设相关的财力和物力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普遍认识到大学精神的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与大学精神建设相关的财力和物力投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一方面加强大学硬件设置的投入,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一个能传承大学精神的校园会对学生有积极影响。比如建设高校校史馆培育和弘扬本校的大学精神,或者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雕塑和建筑来从侧面彰显大学精神等。另一方面,在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也要关注校园软件的投入。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自由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内涵,高校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独立人格,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传递和发展。高校将培育和传承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视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大时间与精力投入,探索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培养模式[4],加强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学风、思想作风以及生活作风建设,提高高校学术氛围与学术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交往活动,推进培育大学精神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思想观念,能对人产生一种正面的引导,对于人格与行为的塑造,以及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大学精神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从而促进大学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猜你喜欢

培育考核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