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社团及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路径研究

2019-12-26卫孟侨刘芮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财经类社团艺术

王 松 刘 岱 卫孟侨 刘芮宏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高校艺术社团部分的替代了艺术课程,填补了校园艺术文化的缺失,承担着传播艺术氛围、培育积极乐观向上的大学生精神风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1 高校艺术类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

艺术社团活动所具备的想象与创造与当前社会倡导的创新精神非常吻合。艺术类社团所培育的审美,能更大幅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有利于学生开启心灵、健全人格、培养气质、健全意识,时刻感受善、美的熏陶。因此,打造艺术类社团对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1.1 调节学生艺术细胞失水,促进大学生多元化发展

应试教育体系下,大学生接触到的艺术教育本就十分有限,加之由于家长的重视度不够或者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学生接触艺术的机会少之又少。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飞速发展,艺术教育环节显得异常薄弱。因此,高校努力打造并发展艺术类社团,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弥补之前对于艺术文化领域的缺失,丰富其文化生活,培养文化素养,间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获得审美性启蒙,增加艺术修养,有利于高校培养积极向上的多元化人才。

1.2 充当高校艺术教育营养,滋养财经类院校全方位发展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更多的是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国内高校普遍致力于发展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往往忽视了创造力对学生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均衡。艺术教育的目的与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培养目标相适应,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深厚民族情感,启迪智慧,发展个性、激发灵感与想象力、表现力与创新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多元化发展,充分体现高校全方位育人格局。因此,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建设,刚好弥补高校艺术文化的空白,而艺术类社团在为学校增添了艺术氛围的同时,更促使学生交流碰撞出不一样的绚烂火花。

1.3 普及高校艺术教育范围,催化社会高效快速发展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和国家最直接的新生力量,普及艺术教育不仅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辅助和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元素。以高校艺术社团为支点,学生与社会间的杠杆作用,撬动整个社会艺术文化的爆发。让原本沉寂又浮躁的艺术隐性基因得到更好的显性表现。

1.4 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引领时代风气,文艺不能迷失价值方向;塑造民族之魂,文艺不能远离人民生活”指出了文艺工作的时代责任。艺术教育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技能学习,而是对文化内涵和艺术规律的认识,是以善美为中心的传承教育。因此,艺术教育是连接古今优秀文化的纽带,在优秀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处在一个可塑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加强人文素养。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好、鉴赏美好、进而创造美好的能力,艺术活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发生微妙的转变,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修养,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2 财经类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校艺术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为提高大学生美育教育,几乎所有综合类院校都先后开设了艺术课程。艺术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作用。而财经类院校的艺术教育却存在严重的缺失,除去当前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教育缺失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度化僵硬,管理模式陈旧

经调查发现,财经类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受国内普遍的应试教育影响,艺术教育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艺术类课程少、形式单一固化;高校管理不够规范,领导层仅仅把艺术教育局限于学分制,“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得课程内容不够细化,教师所授内容笼统只停留在表面、太多的理论知识造成课堂乏味,学生大多愿做“低头族”难以融入课堂。艺术社团作为一种载体,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2.2 质量不达标,社团良莠不齐

现今社会环境下,高等院校过于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成立社团已成一种流行的趋势,所以大多院校只为成立社团而成立,其中虽有发展状况良好的但不具有普遍性。部分社团无组织无纪律,不按时排练不参加活动的学生比比皆是,更多的学生存在跟风现象,把参与社团活动当做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平台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2.3 资源较匮乏,经费相对紧张

财经类院校将艺术类课程划分到选修课当中,学校管理层分发的经费有限导致了设备不足,教师授课的方式只能多以理论为主,从而学生们难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长此以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更有甚者,出现了大量的逃课现象。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了泛泛的层面,未能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没有做到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

2.4 创新性不足,缺乏专业指导

有些财经类院校艺术选修课过程省略化、成果凸显化,学校管理层对于课程审核也只在考察最终成绩,所以教师和学生把着力点放在了卷面成绩的优秀,并没有享受艺术学习的过程。艺术类社团缺乏专业老师指导,一届一届传承下来所排练的节目一成不变,表演的内容不够新鲜有创意,社团的新成员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不能创作出体现财经特色的高品质作品。

3 高校发展艺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发展艺术教育首先应该遵循适度性原则,艺术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上都应设置合理的比例,既不耽误基础性文化课程的学习,又可以让广大学生充分感受艺术课堂带来的审美与放松。

其次,发展艺术教育应遵循可行性原则,要设置一些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领悟的中低难度艺术课程或者活动,尽可能普及更多同学参与进来,共同提升艺术文化素养。

最后,高校发展艺术教育应遵循创新性原则。普通的讲授型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需求,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高校应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4 创新艺术社团建设、营造浓厚校园艺术氛围特色化路径

4.1 科学规划艺术社团结构,优化社团制度建设

大学生艺术社团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对传承大学精神、繁荣大学校园文化、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艺术兴趣的调研,着力打造学生兴趣较为集中的艺术社团,加大对此类社团的资金支持力度,裁剪学生兴趣不足的社团,优化整体结构;优化社团制度建设,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完善社团内部的教育模式,安排专业特长老师进行艺术指导,健全社团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社团管理体制、指导老师工作目标及任务措施,弥补财经类院校艺术特长生人数与质量的不足,将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文化竞争战略,在建设双一流大学中提升财经类院校核心竞争力。

4.2 打造优质社团品牌,发展艺术特色

财经类高校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开辟新思路、拓展新形式才能促进艺术社团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优秀艺术社团的互访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本校的优质艺术社团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与民间艺术协会深入交流、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民间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吸取民间优秀艺术营养,强化本校优质艺术社团的艺术特色,通过社区义演等活动积累表演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力,打造优质社团品牌。

4.3 营造良好艺术氛围,创建和谐校园环境

首先,校园形象标识要实现与艺术美的结合,经过艺术的再加工,体现校园特色文化;二是校园环境和建筑设计要体现财经特色,校园内雕塑的设立,整体的艺术风格要与学校的传统、人文、环境相契合,兼具恰当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另外,以新兴的自媒体为传播手段,通过艺术社团公众号推送有趣的社团艺术文化与背景知识,在欢笑声中分享艺术带来的乐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融合愈加迅猛,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必将在大学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4.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在营造校园艺术氛围的同时,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艺术特长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培养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学生在作为校园艺术承载者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艺术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取向。艺术社团在发展本社团艺术特色的同时,应创新艺术传播形式,以艺术为载体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倡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宽容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财经类社团艺术
缤纷社团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
纸的艺术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