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营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

2019-12-26邹金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活态跨界技艺

邹金利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1 跨界营销概述

1.1 跨界营销的内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跨界日渐成为时代潮流。而在营销圈内,跨界也已不算新词。所谓的跨界营销,就是要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达到“1+1>2”的成效。跨界营销是企业的一种品牌战略方式。企业根据不同产业或不同产品间的共通性,跨出自己所在行业领域的界限,将一些原本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融合呈现,最终实现品牌效应的叠加和共赢。

1.2 跨界营销的分类和意义

跨界营销传播主要分为产品的跨界、渠道的跨界、文化的跨界、地域的跨界等。传统的营销方式,是品牌整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进行相应的广告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而跨界营销是一种更现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力图整合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消费者,维系现有消费者,培育潜在消费群体,是传统行业转型突围的有益尝试。跨界营销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营销的必然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记忆。它是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和56个民族,这为繁育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正面临严峻形势,许多传统技艺面临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取决于政府和非遗传承人。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这些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跨界营销的理念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路径。在保护祖先的传统技艺的同时,探索非遗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嫁接,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中。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营销的实践

3.1 产品跨界开发

产品跨界开发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在产品中融入其他产品的要素,提升本品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如果依旧走仅靠自身产品进行文化造牌的老路,消费者已经不太买账。相反,如果通过跨界开发,将不同非遗文化产品的要素融合,甚至采取专属定制的营销战略,市场前景蔚为可观。这一举措,可以突破原有的市场局限,满足消费者的求新、求奇、求全等心理,在维护现实消费者的同时,挖掘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如何在保留原有非遗文化的同时,进行产品间的跨界开发?一些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刘氏竹编。传承人将传统手艺与生活美学相集合,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围绕茶道、花道、香道进行文创竹编产品开发,设计出了竹耳环、竹戒指、竹包等。竹编不仅有竹篮、竹扇、竹椅,竹帽等大件家居物,还可以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精美装饰品。在竹编中融入美学元素,避免产品间的同质化,可以俘获更多市场和年轻消费者。成都的银花丝技艺在解决传承难题时,也对产品进行了跨界研发。传承人道安专为卧龙、三星堆、九寨沟等景点设计了大熊猫、脸谱等颇具当地特色的产品。为了让银花丝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承者的女儿开发了兼具民族味和时髦感的银花丝耳环、挂坠、手链等配件。这些饰物定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是普通百姓能接受的价格。

3.2 跨界推广

长久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古老的传播方式,才得以代代传承。身姿、手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只能实现小范围的传播。现代社会,人们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利用手中的相机、电脑、手机等,把这些视听信息传送到更为遥远的地方。全媒时代下的非遗传承,不再单纯依赖于传统的手口相授。口头传统、礼仪、传统表演艺术等非遗文化,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储存和推广。与传统的手口相授相比,更能保证非遗文化活态呈现,使得人们随时随时都可欣赏,获得身临其境之感。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形成完整的文化资源库,实现非遗文化的保存。此外,还可以利用动漫游戏、虚拟现实展览馆等形式,发展文化产业链,把文化遗产转变为文化生产力。在保护的前提下赢取经济效益,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又辅助于文化遗产保护。如位于成都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游客可以通过桌面调整按钮,聆听到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亲手抚出悠扬且明亮的琴音,目睹川江号子的壮观场景,也可在变脸墙做一次变脸高手。又如皮影,可以制作成皮影动画,变皮影小剧场为电影大舞台。结合影视形象,设计衍生产品,推动皮影产业化发展。如何让非遗文化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非遗跨界推广的创新案例也颇多。网络直播时代,传承大师们在线开设起“非遗”大师课,与网友弹幕互动,让更多时尚的青年观众感受非遗魅力。又如成都推出的“掌上(智慧)非遗”平台。这是专为非遗的展示和交易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平台。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全方位的非遗信息,购买中意的非遗产品,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等,加入到非遗传播的行列。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营销的原则

4.1 明确产品融合点

相较于口头传统、礼仪、传统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跨界这一策略更适用于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类产品的跨界创新,旨在丰富产品自身内涵,从而提升销量。跨界的前提,是找到嫁接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理念的共通性。只有找到融合点,传统的技艺产品才能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才能引起消费者对新观念的共鸣。因此,在进行跨界类产品的创新时,要考虑不同产品的精神内涵和品位格调上的匹配性。要保证创新后形成的产品,既能有机地融合不同产品的元素,又不失原技艺文化的精髓。

4.2 注重用户体验

如今,体验营销和定制营销已成为新的时尚潮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和活态传承,要实现从产品导向转变为消费者导向。如竹编、刺绣等非遗技艺,应当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其需要。在保证产品文化价值和品牌内涵的同时,让技艺产品传达出个人品味和生活方式,满足消费者的身心需求。非遗产品的跨界开发,可“上求精品,下求凡品”,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非遗产品的跨界开发,不仅要重视传统需求曲线上的那个代表“单一性”、“大规模”、“主流”的头部,应该更多地强调“多样性”、“小批量”、“差异化”和被遗忘的长尾。创新实践者可适当向“凡品”的开发倾斜,降低消费门槛,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4.3 跨界为渠,传承为旨

无论是产品跨界,还是渠道跨界,都应服从于非遗的活态传承这一宗旨。跨界营销的目的,是借助创新手段,解决非遗的传承困境,探寻非遗产业化的有效路径。但是,非遗经济价值的实现,要以坚守非遗的文化价值为前提。创新的只是承载非遗文化的载体,得以延续的则是文化本身。因此,跨界营销一定要注意对自身非遗文化的坚持。要以跨界营销为渠道、为手段,以传承非遗为宗旨、为目标。

5 小结

跨界营销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要在保护传统非遗文化的前提下,进行产品跨界、渠道跨界的尝试。也可适当打破非遗的地域界限,让非遗文化通过嫁接的方式,在不同的土壤中繁育出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活态跨界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态传承的策略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