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农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2019-12-26陈彩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队伍农民精神

陈彩霞

(麻城市铁门岗乡文化站,湖北黄冈 438300)

前言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各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文化惠民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距离城市文化建设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农民的文化与思想素质也普遍低于城市居民,主要是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乡镇领导重视物质发展忽视精神发展、文化事业缺乏经费支持、文化设施落后、文化建设队伍人才匮乏,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1 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得不到发展,经济发展促使农民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已成为农民的普遍诉求。但现今文化资源供给不足导致文化匮乏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此情形下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能使农民在获得精神文化体验的同时,增长科学文化知识与科学素养,掌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普及思想教育,增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净化农村的道德风气;除此之外,还能丰富乡村文化,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以此促进文化效益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转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 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意识薄弱,轻视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或响应建设城市政策号召、或“城市发展机会大”、或“城市薪资高”,形形色色的物质追求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迁移的局势,这也是农村文化发展水平过低和农村思想建设程度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温饱到小康的进步过程中,社会和精神的建设相对于经济和物质的发展一直处于次要的发展地位。从农民方面来说,农民们过于倾向物质发展为首要目标的追求,导致农村人口稀缺,造成老无所依、幼无所抚、弱无所养等人气问题以及劳动力不足而无法提供生活设施和劳动设施的改进与维修、精神文化生活设施的更进与引入等生活条件改善力量。物质条件和人口数量上的衰败必然会造成农村的乡风民俗的逐步淡化和弱化、精神文化流失、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扭曲、恶习滋生、乡村艺术消失和乡村文化没落等不良局势,无法跟上先进文化的农民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只能使得农村文化无法应对新时代文化理念的磨合,令乡村社会文化内涵被现代化生活文化所覆盖,让原本的乡土文化秩序土崩瓦解。从领导者方面来说,虽然人民生活已经从温饱进步到了小康,但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对文化发展意识仍停留在“乡村生活可搞可不搞,跟上城市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趋向城市化发展而忽略乡村特色文化发展重要性的阶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知不足,最后只会形成“说得重要,做得次要,忙得不要。”的轻视现象,造成农村文化发展缓慢、文化素质低下、物质与精神不平衡等不良后果,导致农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得不到满足,使农村发展跟不上国家发展政策,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发展队伍中的“拖油瓶”。

2.2 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薄弱

近年来,我国虽然以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为主要投入对象,但还是频频出现文化经费“捉襟见肘”的现象。根据此类现象总结统计出的主要原因有:一,资金有限,虽然国家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分配对象众多,细分下来的资金难解“燃眉之急”;二,资金分配不当,虽然有着文化事业经费,但其主要的用处为增加工作人员工资,用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经费比例甚小,难有投入成效;三,资金用处不明,有的农村由于精神文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导致了贪赃枉法、贪污腐败等“歪风邪气”的滋生,些许滥用私权的腐败领导者暗箱操作文化发展经费。总而言之,种种原因造成的经费不足问题最终导致了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等精神文化发展处有名无实,乡镇活动中心、村娱乐室、农村广播等精神文化培养设施简陋滞后,乡镇网络、村电网、乡镇日报等精神文化沟通渠道阻隔丧失,严重制约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精神文化发展的渴求,断绝了农民与社会文化、世界文化的联系,导致了农民们文化无处可学、精神无处提升,使农村群众严重缺失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脚步。

2.3 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

郑晓幸曾指出:“在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乡镇群体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得到了加强。但是可以看到,农村的文化建设硬件上去了,但‘软件’明显滞后,文化建设的软实力的提升越来越成为大问题。当国家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过后,最大的担忧不是文化建设物质条件的问题,而是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者人力的恐慌、本领的恐慌”。在“向城看”的经济时代,经济条件、设施基础、便利程度相对落后的农村并不能被人才注意,成为吸引人才走向的发展对象。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队伍人力不足,只能从本土选取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意识较薄弱、文化培养技能较低下的本土村民的人才引进窘境。此外,农村经济能力不足,文化建设资金匮乏也直接导致了人才培养设施的缺乏,资金的短缺使文化建设队伍不能得到最及时、最先进、最科学、最专业的文化建设技能培养,使农村文化无法跟上时代步伐,造成了文化程度低无法吸引人才注意的恶性循环,极大滞后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3 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中,充分表露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因此,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列入各级党员、各地政府、各地村委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计划中是极其必要的。对于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可以从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出发,各乡镇、村委应建立健全的农村文化建设领导组织,制定出最符合实情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出农村文化“三有”氛围——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在配备齐全相关建设人员的基础下,以各乡镇干部是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的核心力量,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中最为关键就是要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组织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致力于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以此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2 加强文化建设投入并完善文化设施

加强文化建设投入并完善文化设施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了巩固农民的精神文化信仰,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是必然的抉择。从设施方面,丰富农民活动设施,如:设立棋牌室,以富含古韵文化的五子棋、围棋、象棋等娱乐设施为首,让村民在娱乐过程中,发展健康的精神文化;优化广播室,以广播为媒介,让村民及时接收到外界的娱乐、军事、科技、体育以及各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主流,让村民在接收新闻信息过程中,发展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以丰富的知识资源、文化资源为“锤”,对村民们的知识基础、文化基础进行巩固、拓展、积累的“锤炼”,让村民在查阅书籍弥补知识盲区和查阅书籍寻找精神“良药”的过程中,发展健康的精神文化;设文艺室,以民间绘画、乡村特色舞蹈、以及各种特色乡村技艺为主,建设出一个让乡村技艺能够交流并沿传的平台,让村民能够在享受精神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够恪守家乡所具有的特色文化,发展健康的精神文化;强化乡镇文化中心,所谓“群龙不可无首”,在追求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农民们急需一个能够指引他们正确发展方向,给予精神文化追逐建议和意见的领导者、决策者,一个出色的文化中心,不仅可以给农民们一个充实的精神保障,还能够对农民精神文化的追求正确性起到重要的引导效果和监督效果,保证农民发展健康精神文化的科学性、正确性,提高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对农村文化的重视,维持农村秩序的稳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

3.3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农村文化队伍不仅是一支满足农民精神需求的服务队伍,还是一支对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建设队伍,因此,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从加强文化队伍质量出发,加强专业的、科学的文化建设技能辅导培训,以农村文化干部、农村文化骨干和农村文化中心户为主要的辅导对象,对建设文化工作的相关人员如何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进行专业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对队伍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从文化队伍新“血液”出发,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善、不断壮大的队伍才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队伍,因此,加强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加入文化建设队伍中作为新的建设“血液”是重要的队伍建设手段,在培养和吸引人才时,可以从政策抓起,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优化出良好的文化建设工作环境,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意义宣传活动,通过积极主动的招纳政策,有志向的、有能力的优秀队伍才能组建出来,为文化建设工作添加一份力量。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农村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顺应新时期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着重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以此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

猜你喜欢

队伍农民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