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微

2019-12-26陈伟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本科生主体师生

陈伟伯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中多强调突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截至发稿时统计,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有463篇之多,其中虽肯定和运用者居多,但不乏对这一话题提出质疑和争议。如河南理工大学王升臻指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反而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1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哲学历史嬗变中经历了主体、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过程。主体观,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视为主体和客体,这种主客两分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明多用灌输的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主体性观,把学生视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主体间性观,把师生均视作主体,则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是由师生在教育过程中互动产生的。这三个过程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但并非绝对否定前者的过程。

主体间性,也叫交互主体性,是双主体或多主体关系的内在性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与统一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他们把教育资料和教育实践作为客体和链接纽带,通过交往、对话和共同实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本文所讲的大学生专指大学本科生,所谓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应用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2 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的必要性

2.1 是开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基础

想要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好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仅仅是依附于老师、课本或权威,不敢越雷池一步就谈不上创新,如果仅是学生亦步亦趋跟在被人身后做生意就谈不上创业,大学生仅是简单的在网上卖肉夹馍不能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学生首先要成为能够承担责任和错误的勇气,才能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成为有独立想法和能够承担后果的独立主体才能够把创新创业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才能大胆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2 是大学教育从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扩招,本科生的教育从学生人数上急剧扩张,但本科生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校管理者对本科生教育教学的关注力度不够,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使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转移到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对本科生的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下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这就要求在本科教育中发挥好两个主体作用,00后大学生大都个性十足,更渴望得到老师像朋友一样关照和关心,这就需要教师在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中培养学生,提高本科育人质量。

2.3 是当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当今00后大学生比以往任何一届大学生更渴望、更有可能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但00后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缺乏主体意识,把自己学习和生活都看作是完成老师或家长的任务,迷失自我,如大四女生小王,一向都 “很乖”,在家听家长的,在校听老师的,不论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概服从,缺乏自己的主见;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或小团体的目标不惜牺牲他人和社会利益为代价,处理不好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过于自我。还有的大学生目标缺失或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的大目标相违背,在自己出现问题时又不择手段为自己辩护,即迷失又自我。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自由的发展。

3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调动各方主体共同配合,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依然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依然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其中最主要依据是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法,重点是在此基础上的做法。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管理学中对人的假设理论,运用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中。教师对学生的假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学生这个群体应该是复杂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能力,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动机不同其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懂得权变,不断提高教育层次,最终要归结于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3.1 教师主体性的重塑

首先,学校要尊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做好去行政化工作,发挥教师的主体责任,如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教师能和学生充分接触,使他们在教学之余,在学生的科技创新,互联网加创业,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能。

其次,要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如何做出选择比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高校教师不能再以园丁自居,教师对学生可以 “浇灌”,但绝不可以想怎么修理学生就怎么修理学生。要从人格上尊重学生,双方在交流沟通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双赢。

3.2 培养学生端正的主体意识

首先,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有些家长和老师教育学生时讲:“只要你们将来有出息,我们不需要你们回报什么。”笔者不敢苟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教育由人而做,教育也为人而做。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她以道德关怀为本的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关心人的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生产机器,而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能力的人,要培养学生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在大学生四年培养中坚持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探索学习相结合,使其具备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并鼓励其积极实践。

其次,我们要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主体观。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和认知,并通过对话和交往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从现实我到理想我的转变,防止学生迷失自我和过于自我。

3.3 打造“三全”育人格局

要改变以往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改变辅导员只育人不教书的现象,做到“双化”即教师教学思政化,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让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好教师在教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所有成人都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咨询师和道德教育者,即使是教数学的老师,也可以关心一下学生在英语、物理方面的学习,关心他们在道德和社会方面的发展,他们首先是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学科教师。辅导员也要关心学生课堂教学,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抓好学生学风建设,通过工作课程化规范提升工作质量,同时通过给学生上课理解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管理学生的难处,协助教师做好课堂管理,提升学生上课质量。

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本人,还应该包括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政府、社会组织、家庭等与学生有可能接触的组织和个人,教育的时间也不仅限于上课的时间,地点也不限于教室,学生在宿舍、在图书馆、在实验室,在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中等等,都是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我们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连续性和延展性,做到人员的统一、校内外的统一,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教育的统一。

3.4 具体的实施过程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虽然有多对矛盾的主体,但其主要矛盾还是师生矛盾。在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教师,尽管强调师生平等、师生均为主体,但主体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教师是导向主体和主动性,学生则是受动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依然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依然要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程度是不同的,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其主体性状况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以及共同参与活动中的交流,发挥学生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5 运用好网络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领地。网络环境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在网上师生可以平等地沟通交流,学生更能够和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又是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要求教师放下身段,提升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敢于发声,敢于和各种非主流思想相碰撞,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生活化,才能做到“三贴近”,才能叫学生心服口服,才能真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和实效。

4 小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以及在大学生中开展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广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探索适应,不可回避。但实施过程中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跨越某一阶段而超前实施。

猜你喜欢

本科生主体师生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论碳审计主体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何谓“主体间性”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