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王弼言象意哲学与玄学文化

2019-12-26丁洁琼刘正平

文化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王弼玄学认识论

丁洁琼 刘正平

一般认为,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在追求智慧的过程里,中国哲学从汉以后逐渐地朝向内在的真知真悟,如玄学之“玄”、理学之德性等。其中,王弼提出言象意等哲学范畴所体现的在认识论上的跨越,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尤其引人注目。

一、缘起言意之辨

从原始社会起,我们的祖先便将“天”或后来的“道”视为终极意义的存在,而这个终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又在人与“天”或“道”之间别立了一个“意”,并将这个“意”视为我们思维所把握到的那个“天”或“道”。把握这个“意”的方法有如名家“白马非马”[1]等论辩命题试图在语言上对事物的差别进行消解以达到对“意”的把握,而在道家哲学的论述中,尤其是《庄子》诸篇对言与意的把握又推翻了名家诸如“白马非马”的论辩,并将其斥为诡辩之徒。例如:《庄子·天下》中评价名家代表惠施时称“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2],认为像惠施之徒颠倒黑白的言论只是在玩弄文字游戏,不是正确体会道、把握“意”的方法。在庄子这里,语言的作用只是获得“意”的一种方式或工具,并举了荃与鱼、蹄与兔的例子加以说明。到魏晋时,王弼对言意关系的回答依据前人及经典的论述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而这一阐发尤其体现在他对《周易》的解释中,由此也推进了易学由象数转向义理的进程。他认同《周易·系辞》中所说的“言不尽意”[3],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

二、王弼言象意哲学的认识论特点

在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儒家反求诸己的认识路径,也有道家静观、玄览的神秘直觉,还有墨家三表法的认识逻辑等诸多学派的认识论主张。王弼提出的言、象、意认识次第即具有鲜明的中国哲学认识论的特点。

(一)作为认识论的言象意哲学

可以初步肯定,王弼提出的言象意层次及关系已有认识论的基本特质。其认识结构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为作为认识目的的“意”,二为作为认识过程的“言”与“象”。

1.作为认识目的的“意”

汉以后,尊孔尊老盛行,后世学人读书做学问、探寻世间究竟,实际上便是领悟孔老圣人蕴含在其经典中的真道理。他们把这一真道理视作圣人之意。例如:《周易》之道便时常被等称为“圣人之意”[4]。王弼从圣人造八卦、演六十四卦、附卦爻辞中发现,在这些诸多现象中,“意”才是我们最终要靠近并把握的那个真如。

2.作为认识过程的“言”与“象”

当人们进一步追问如何才能把握到“圣人之意”、经典之意时,摆在王弼面前的当务之急便是需要解答这一进路式的疑问以作回应。他从《周易》中获得启示,紧紧把握住《周易》发展的关键“象”与“言”。他认为,“言”是我们认识次第中的初级阶段,通过“言”把握“象”,而“象”则是认识次第的第二阶段,通过“象”感知“意”,“意”就是认识的最终阶段和目的。

(二)王弼言象意哲学中忘得之间的运思方法

王弼对言、象、意的看法所显示出来的哲学思想已呼之欲出,即面对大千世界,欲寻根本究竟,便要在“意”上下功夫,而认识、把握这个“意”的进路是“言”与“象”,但进一步来看,我们还需要解决言、象、意的具体关系和运思方法的问题。对此,王弼也作了回答,也即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在论述言、象、意三者关系的时候,王弼在其《周易略例·明象》[5]中有较为集中的篇幅。在王弼看来,言、象、意三者的关系首先有一个生成的次第,即言生发于象,象生发于意。基于此,在认识和把握“意”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返归“意”的上升路径,也即从“言”中获得“象”,进而从“象”中达至“意”。在上升的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便是在通过低次第获得了较高次第的时候,需要懂得忘掉低次第,摆脱低次第的牵绊。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佛家一种放下执着的做法。

三、王弼言象意哲学背后的玄学文化

王弼的哲学思考,在言、象、意的层面,通过对三者关系的论述,显示出鲜明的认识论特质,而当我们再进一步探寻其背后的成因时,我们会发现王弼的言象意哲学背后蕴含着属于他那个时代鲜明的玄学文化特色。

(一)谈“玄”学风

魏晋有“三玄”,即《老子》《庄子》《周易》。在魏晋学人看来,经典当中,作为描述世间究竟的“意”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层次,而追求这一究竟的过程又是玄妙非凡。从而,也引发了其时尚清谈不重务的风气。一时间,读书人竞相论道。前有何晏、王弼的风采,后有阮籍、嵇康的放浪形骸、超然物外,再经由郭象的独化论,魏晋玄学之风终是落下帷幕。

(二)儒道交融

在谈“玄”的学风下,结合当时儒学仍是主流的情况,当时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主要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始玄学时期,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名教应是出于自然的。其落脚点仍是儒家名教,要论述的对象也是儒家的礼仪教化,不同的是,以道家的自然作为其发生的原因。这时的儒道关系体现为一种交融的状态,且以儒为主、道为辅。因而,在言、象、意哲学的表现上,王弼兼采庄子言论以阐发儒家经典中范畴间的关系问题。

四、结语

今天看来,王弼的言象意哲学在一般的哲学意义上具备一定程度的认识论特点,并有其内在关系论述的自恰性,在探寻其理论成因时,我们可以发现其蕴含的魏晋玄学文化色彩。当代对魏晋思想文化的审视可以在王弼的创见中得窥一二。

猜你喜欢

王弼玄学认识论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当代玄学报告之“解压”——YY嘛,谁不会啊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辨析
王弼对老子思想中"无"的创造性诠释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