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高校宣传材料的英译研究

2019-12-26

文化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目的论译文原文

苏 雅 毕 潆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化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国家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国际化建设。高校要想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对外宣传是必经之路,此时高校宣传材料的英译显得至关重要。优秀的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有利于使外国受众了解中国高校、提高高校的国际知名度,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

一、高校宣传材料的中英比较

高校宣传材料一般是介绍高校的历史、规模、师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等,达到宣传目的的材料包括学校简介、校领导致辞等。根据翻译家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划分,高校宣传材料属于呼唤型文体,具有呼唤功能和信息功能。呼唤功能是指号召读者采取行动、进行思考或去感受,实际上就是号召读者按照文本的意图作出“反应”(“‘calling’ upon the readership to act, think or feel, in fact to ‘act’ in the way intended by the text”)[1]。信息功能则要求能提供给受众所需相关信息,使受众能迅速清楚地了解学校核心情况等实质性信息,这对于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尽管高校宣传材料都有着呼唤功能和信息功能,但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审美认知、语言习惯等差异,中英宣传材料在文体上各有特点。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董晓波[2]等学者的观点综合如下:第一,中文重渲染描述,英文重思维逻辑;第二,中文重修辞之美,英文重简单明了;第三,中文重引经据典,英文重直击主题;第四,中文多溢美之词,英文多抽象名词;第五,中文多程式化用语,英文多介词分词短语;第六,中文多并列结构长句,英文多简单主动句。

从以上特点可以发现,中英宣传材料的区别主要在于中文强调宣传材料的号召力,通过运用描述性较强的词汇、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以增加美感,感召宣传对象采取相应行动,进而达到宣传目的;英文则重视宣传材料的逻辑性,通过简洁明了客观的语言使内容浅显易懂,还运用主动句保持语气平和、拉近与宣传对象的距离,以达到宣传目的。

二、目的论在高校宣传材料英译中的运用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它以行为主义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为基础,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学家莱斯、费米尔、诺德等,从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所具有的目的性出发而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任何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翻译亦是如此。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通过对原语行为进行翻译解读,使跨文化跨语言的人类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完成。这种理论摆脱了传统的原文文本中心论的束缚,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必拘泥于原文,而应以目的为导向,考虑如何实现翻译的预期目的和文本的特点功能,使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实现其预期功能。

自目的论被介绍入中国以来,广泛应用于翻译实践中,尤其是应用翻译中。我国著名翻译家方梦之[3]认为:“应用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它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典型,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更应从其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出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从功能目的的角度探究高校宣传材料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例1:南京审计大学是中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为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为审而立、依审而兴、靠审而强。

译文: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or NAU, is the only university with the word “Audit” in its name and one of the cradles of higher education of auditing in China.

例1是典型的高校介绍性材料,并列结构长句、四字格居多,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召力,宣传作用较强。西方人崇尚简洁为美,讲究用词简单,清晰明了表述事实即可,因此,译文采用省译的方式,选择性忽略“为审而立、依审而兴、靠审而强”。若将原文的信息全部译出,译语显得逻辑性不强,会让人不知所云。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看,这样非但起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反而使宣传对象因译文累赘而感到厌烦,无法达到其宣传目的。相比之下,译文措辞简洁易懂更符合英美受众的接受心理。虽然缺失了部分原文蕴含的且只能被原文读者欣赏的美学信息,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文体简洁之美。

例2:你们不仅是研究生,以求学问道为己任;你们还是各自国家审计文化的使者、传播者,担负着阐释与分享审计文化的使命,从而实现世界不同审计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译文:You are not merely postgraduates who chase knowledge, but also messengers and disseminators of your countries.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interpreting and sharing your countries’ auditing cultures.

例2译文采用拆译法,调整句子层次,将后半句拆译成了分句,并有所删减,减少了受众的视觉负担。译文突出强调学生的使命,加强语气,更能唤起受众的共鸣。由此可见,对于高校宣传材料的翻译来说,拆译法的合理运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因此,在高校宣传材料的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宣传对象的接受心理,根据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删繁就简,通过拆译法来简化句子结构,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客观介绍高校,以达到预期的宣传功能。

例3:参加今天开学典礼的60位新同学,遍布5个大洲,来自41个国家,民族各异,语言不同,年龄有别,有着不同的身份;但从今天开始,便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南审人。

译文:The 60 students attending today’s ceremony are from 41 countries of 5 continents. You are different in ethnic, language, age, as well as identity. From now on, you will have the same identities, being a NAUer.

例3是开学典礼上的领导致辞。对比中文与译文可以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措辞上。原文从第三人称视角描述,而译文将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二人称,将主语译成you,拉进与受众的距离,提升了受众的地位,对提升学校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促进作用。虽然只是一两个字的改动,但这样的改译法是高校外宣材料翻译中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三、目的论视域下高校宣传材料英译问题的思考

信息化时代,高校宣传材料的英译呈现出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涉及面广等特点,而很多高校宣传材料的翻译都存在搭配不当、中国特色词难以理解、翻译腔过重等问题,这对高校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正确有效的引导对高校宣传材料的翻译迫在眉睫。

目的论认为:“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并非是看它对原文的等值或等效程度(equivalence,包括功能等值),而是看它对于翻译目的的‘适宜性(adequacy)’,即是否有助于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文本的预期功能。”[4]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着眼点不应是译文与原文的“等值”或“等效”,而应该以在译语语境和文化中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为原则。对于高校宣传材料类的应用型文本来说,达到宣传目的、实现宣传功能的翻译才是高质量的翻译。

从上文具体翻译实例中可以发现,在高校宣传材料英译中,译者可以根据不同本文的特点及不同接受者的要求,以翻译目的为出发点,采取常见的省译、拆译、改译等方法,最大限度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这种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的要求大大提高,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拘泥于原文。正如尤金·奈达所说:“在表达同一内容时译文形式与原文形式如果巧合,那就更好;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保留形式,但正是为了保留内容而往往不得不改变形式。过于讲究形式,必然会引起信息的严重走失或走样。”[5]因此,译者需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以及语篇的预期功能,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灵活处理,以达到宣传材料的最大交际功能。

四、结语

高校对外宣材料是高校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其翻译质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发展的高度。本文结合中英对外宣传材料的特点比较分析,从目的论角度探讨了高校宣传材料的英译策略,提倡省译、拆译、改译等多种翻译策略相结合,强调采用以宣传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方法,以实现语篇预期功能,以期促进中国高校国际化建设。

猜你喜欢

目的论译文原文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弟子规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弟子规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