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两河流域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新进展
——兼评《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

2019-12-26

外国问题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著动产契约

宋 娇

(河北工程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经济社会史越来越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同样在亚述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亚述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从传统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等领域转移到经济社会史领域。考古发掘出土的经济类文献在整个两河流域的史料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客观上为两河流域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内亚述学者对两河流域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国内的亚述学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距今只有30余年的历史。由于国内研究资料的相对缺乏以及较大的研究难度(需要掌握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两种古代语言),国内培养的许多硕士、博士毕业后放弃了亚述学研究。目前国内还在坚持从事亚述学研究,并且经常有论著发表的学者不超过10人。国内的亚述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经济社会史研究,语言文字、文学研究,宗教研究。在这三个领域中,经济社会史研究汇聚了国内一半以上的亚述学者,研究时段从早期的古亚述王朝、乌尔第三王朝,到中期的古巴比伦王朝,后期的新亚述王朝,几乎涵盖了整个3000年的两河流域文明史。史孝文博士重点研究古亚述文献中所记载的安纳托利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他的博士论文《古亚述文献中的安纳托利亚人》恢复并重建了几个典型安纳托利亚商人培如瓦、埃尼什如姆等的档案,考察了安纳托利亚商人的档案构成、社会和经济活动。以及亚述人在其生活中的角色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纳托利亚人的婚姻、收养、遗产继承和财产分割等各种家庭制度和社会活动。欧阳晓莉博士和刘昌玉博士主要关注乌尔第三王朝的经济活动。欧阳晓莉对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白银的货币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英文专著“MonetaryRoleofSilverandItsAdministrationinMesopotamiaduringtheUrIIIPeriod(c. 2112-2004BCE)”。(1)Xiaoli Ouyang, Monetary Role of Silver and Its Administration in Mesopotamia during the Ur III Period (c. 2112-2004 BCE): A Case Study of the Umma Province, Biblioteca del Próximo Oriente Antiguo 11. Madrid: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2013.在该专著中,欧阳博士立足于600多篇楔形文字苏美尔语的原始文献,系统考察并分析了白银在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经济生活中作为支付手段、价值标准、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的四种货币功能,进而论证白银的上述功能对温马省经济的促进作用,并认为在乌尔第三王朝高度集中的再分配经济中,白银所执行的货币功能为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都提供了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刘昌玉博士对出土于伊拉克南部普兹瑞什达干遗址的数千块属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经济泥板进行了研究,出版了英文专著“Organization,AdministrativePracticesandWrittenDocumentationinMesopotamiaduringtheUrIIIPeriod(c.2112—2004BC)”。(2)Changyu Liu,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and Written Documentation in Mesopotamia during the Ur III Period (c.2112—2004 BC): A Case Study of Puzriš-Dagan in the Reign of Amar-Suen,KEF 3, Münster: Ugarit-Verlag, 2017.该专著通过对乌尔第三王朝第三位国王阿马尔辛统治时王室档案的整理,对动物管理中心——普兹瑞什达干机构的组织管理、运转机制和记账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普兹瑞什达干王室机构的经营管理方式。李海峰教授和霍文勇博士则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经济活动和家庭制度进行了研究。李海峰教授出版了专著《古巴比伦时期不动产经济活动研究》,(3)李海峰:《古巴比伦时期不动产经济活动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霍文勇博士对古巴比伦时期的奴隶买卖、西帕尔地区女性的婚姻制度等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国洪更研究员主要研究新亚述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出版了专著《亚述赋役制度考略》。(4)国洪更:《亚述赋役制度考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该专著对亚述的行政管理模式、赋役的构成和种类、赋役的征收方式以及赋役制度对亚述帝国兴衰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社会经济史领域聚集了国内多位亚述学者,也出版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30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史仅仅只有四本研究专著和一些论文还远远不够,况且欧阳晓莉和刘昌玉两位博士的专著在国外用英文出版,国内学者不易看到。在此背景下,李海峰教授新著《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5)李海峰:《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的出版,无疑为国内古代两河流域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又增加了一部有价值的力作,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和研究进展。

李海峰教授长期致力于古巴比伦时期经济社会活动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较多学术积累和学术贡献。2011年李海峰教授出版了专著《古巴比伦时期不动产经济活动研究》,在这本专著中,他在考察上千个原始契约的基础上对古巴比伦时期土地、房屋、果园等不动产的买卖、租赁、继承、交换、诉讼等多种多样的交易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专著出版后也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获得了较多的荣誉,如入选了201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第二届“日知世界史奖”等等。动产与不动产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把动产与不动产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对古巴比伦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李海峰教授又花了六、七年时间推出了关于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的专著,把古巴比伦时期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

《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仍旧把研究建立在第一手原始资料基础之上,通过对原始契约的解读探寻古巴比伦动产交易活动的各个方面。该书分为上下两编,由导论、14章正文和余论、附录等组成。在导论中,作者对有关概念和研究时空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古巴比伦时期动产研究的现状、该专著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学术价值进行了阐述。上编中,作者对所有权发生改变的动产买卖与继承活动进行了研究。该编重点研究了奴隶买卖的契约模式、奴隶的主要来源、价格及变化趋势、不同人群的动产继承权、动产继承的种类和份额及继承权的丧失等问题。下编则主要研究了所有权未发生变化的动产租赁和借贷活动,重点探讨了奴隶的租赁活动、奴隶租赁与自由民雇佣的异同、大麦和银钱的借贷期限和借贷利率等问题。余论中,作者在对古巴比伦时期各种动产交易活动微观考察的基础上,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性质、经济性质和妇女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古巴比伦社会存在着较多的奴隶人口,奴隶广泛应用在农牧业、手工业等领域,古巴比伦的社会性质无疑还是属于奴隶社会。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性质,学者们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古代两河流域是典型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商业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李海峰教授通过对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的研究,认为无论古巴比伦时期的商业经济多么发达,这些商业活动都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其背后都隐藏着农业经济的身影。对于古巴比伦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作者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古巴比伦时期的女祭司阶层享有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世俗妇女也可以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财产继承权,在某种方式下也有权利进行财产买卖活动。李海峰教授的结论建立在第一手原始资料基础之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对国内长期流行的错误观点进行了修正。

纵观全书,李海峰教授的《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创新研究、填补空白

此前国内对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进行研究主要依靠的资料是《汉穆拉比法典》,但该法典对动产交易活动仅有几条法律规定。对于如此庞杂的动产交易活动,仅仅通过短短的几条法律规定难以对古巴比伦时期的动产交易活动进行全面了解。本书所采用的主要材料是原始契约文件,所翻译的原始契约文件几乎都是国内首次从古代阿卡德语翻译为汉语。本书对奴隶的租赁问题、奴隶租赁与自由民雇佣的区别、动产的“期货买卖”与“赊购买卖”、动产的收据、继承动产的种类和份额、借贷动产的份额、用途和期限、牛羊和驴子等的买卖与租赁等问题的研究在国内都属首次,该研究成果填补了较多的学术空白。作者在充分占用和分析原始契约文献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创新性的观点,如古巴比伦时期妇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奴隶人口较多,使用领域广泛等等。该成果研究了较多国内学者之前不曾涉猎的领域,并选取了较多最新发布的泥板契约文件,这些都保证了该成果的前沿性及创新性。

(二)实证研究、微观考察

该著作另一大特点是实证研究、微观考察,作者始终把研究建立在原始资料基础之上。翻开著作,一份一份的原始契约文献跃然纸上,扎实的史料给予读者深刻的印象。以往世界史的研究,给人诟病最大的就是不能采用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而多是采用第二手,甚至是第三手资料。由于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也就无法提出创新性观点,只能是人云亦云。本著作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了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作者在考察近千份原始楔形文字基础上,对古巴比伦时期的动产交易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在该书中,作者全文翻译的契约近200份,对契约中包含的每一个关键信息点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作者的每一个论断都建立在对史料分析的基础之上,绝不说空话、套话,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书全文翻译的近200个契约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这些史料不仅仅用于研究古巴比伦时期的动产交易,也为经济学、法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作者翻译的这些原始契约资料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能,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三)专业研究、合乎规范

该著作第三个突出特点是专业性。作者经过多年严格的专业训练,对亚述学界通行的学术规范非常熟悉,本书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内容都体现了著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本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是在文中给出了拉丁化字符转写的契约原文。作者在处理拉丁化转写和中文翻译时,采取了两栏左右排列的方式,把中文翻译与拉丁化符号尽量按照行行对应的方式进行排列。这种左右两栏行行对应的最大好处,就是从中文翻译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原文,或者从原文的拉丁化字符直接找到对应的中文翻译。这种排列方法,可以使没有学过楔形文字的普通学者通过行行对应的关系来领略一下阿卡德语的语法。对一些具有一定语法知识的初学者,这些契约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阿卡德语的文本资料。本书前面的缩略语、符号说明、后面的契约文献索引等等都是国际亚述学专著的标准做法。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郭小凌先生在序中讲到的一样,“他的研究达到了亚述学的专业水准可以确认,此为我国亚述学、埃及学和古典学走向国际前沿的又一个例证。”(6)李海峰:《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第2页。

《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虽然具有前沿创新、史料扎实等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某些文献的分析不够深入,成果注重对动产交易活动的微观考察,对某些问题中观、宏观上的论述不足。在理论分析层面,作者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经济社会史是亚述学研究的一个宝藏。虽然国内越来越多的亚述学者投入到该领域研究,也出现了一些研究专著和论文,但由于研究人员总体较少,该领域还存在着较多的研究空白需要填补,比如加喜特巴比伦时期和新巴比伦时期的经济活动等等。古代两河流域经济社会史的研究亟须加强,也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专著动产契约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特别动产抵押和动产质押在实践中的正确适用
动产价款债权抵押权的法律效力
动产抵押研究
“生前契约”话语研究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
厉震林和他的电影研究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