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12-26贾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思政互联网+大学生

贾菲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太原 030025)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积极主动与思政教学改革相融合,促进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适应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升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

1 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从教学内容来看,思政教学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对高校培养人才的类型、培养模式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高校思政教学重视程度的加深,在教材编写及内容方面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高校思政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力度有待提升。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是整体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高,上课意愿不明显。一些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选择偏远的位置,玩手机、聊天、看其他书的情况较为普遍,思政课堂死气沉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思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加强考勤管理、调整考勤在总分中的占比,这种方法在提升“到课率”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思政课堂往往变成任课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和教师都成为一种煎熬。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教师曾私下抱怨,与其受这种折磨,不如在完成必需的教学工作量之后,集中精力多搞搞科研。

造成思政课堂这种现状,和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时至今日,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以教材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法与当前“95 后”“00 后”的特点不匹配。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了较大改变。新生代的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高,他们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获取相应的信息,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具有较高的追求和理想信念,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很多思政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了解不足,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时难以体现针对性,造成思政教学效果达不到期望。与此同时,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思政课堂人数增加,这种教学环境下很难开展互动教学。与这种教学模式相伴随的还有死记硬背式的考试方式。临阵磨枪,搞考前突击背题,这些都让新生代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从这里可以看书,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

2.1 重视程度较高,方向明确

随着教育部发布 《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体现现代技术和学科之间的融合,强化课程之间的融合性,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在线优质课程建设,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互联,提升在线课程的开发效果。加大网络学习课程应用效果,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体现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形成以学生为主的网络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要积极应对这种机遇,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为了迎接“互联网 + ”带来的机遇,一些高校加大了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思政教学的信息化程度。

2.2 “互联网+”平台为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为高校思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角色、提升思政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机遇。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有效利用,思政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关心热点话题,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困惑,大班教学中可以利用微信、QQ 等软件进行讨论,也可以进行在线答疑,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章节和知识点,通过细化教学内容,加强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培养,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率。“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学创新应以教师为突破口,发挥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领作用,注重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使用,强化教师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确保教学改革落实到位,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利用新媒体平台相互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升思政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于经验相对不足的青年教师而言,“互联网+” 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对教材结构和知识点有准确的把握,在教学安排上把握好思政课程的规律,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政学习平台。

3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

3.1 个性化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通常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民族、文化、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区别,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价值观念的差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整体、轻个体”“重形式、轻实效”。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课堂教育、专题讲座、学校报告会等,群体教育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大课堂群体教育模式的优点不再明显,其教育方式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操作,不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个体教育突出引导和渗透的作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实际活动中,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个体教育模式更容易被人接受,更能体现人性化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模式的有机融合,达到形式和效果的统一。

3.2 对信息化应用要求更高

在“互联网+”背景下,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成为众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新媒体方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信息,这些信息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产生深远影响。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手机阅读”“博客比赛”,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挖掘历史上名人的先进事迹,弘扬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体现其渗透性的作用,将思政教育合理地融入其中,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个维度增强思政教育宣传,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导向。

3.3 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长期以来,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地位不容置疑,这种教学方式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在师生交流中才能对相关知识理解更加深入,达到启发学生的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仍是思政教学的主要模式,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多样化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挥互联网资源的实际作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提升了思政教学的系统性,而且达到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升,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

3.4 考核方式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期末笔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高校在思政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考核方式不再由期末“一张卷”来决定,而是注重与平时学习情况的结合。比如,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按照3:7 或者4:6,具体比例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进行调整。但具体来说,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作业和出勤以及听课情况,细致性的内容难以考核。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日常学习成绩评分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满足新时期考核方式的基本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教学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政教学应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有明确认识,积极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注重思政教学个性化、信息化、多样化的改革,同时创新考核方式,不断创新思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互联网+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