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2019-12-26刘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校区现代农业校园文化

刘君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430)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在教育环境中生成的一种特定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表现。是每个学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育人风格、学习风格、组织制度、道德规范以及与学校容貌相互作用形成的人文环境等。

1 涉农高职校园文化的概述

校园文化分为成长平台、校园制度、师者风范、校园精神、校园活力、学习氛围、同学关系[1]。涉农类高职院校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又有高职校园文化的个性,从学校的特点和实践经验分析,涉农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同时具备农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然带有强烈的农业色彩。校园文化的共同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规范功能、筛选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高职校园文化也具有独有的功能,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等。

2 涉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涉农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缺乏与现代农业文化的衔接

涉农类高职院校与现代农业文化的对接的关键是涉农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现代农业文化的理念的融合。当前涉农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缺乏与现代农业文化的衔接主要体现在,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实训课程与现代农业理念的发展衔接不够。当前涉农院校多重视对学生相关专业农业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现代农业职业规范、道德伦理、职业修养等、现代农业理念的培养。导致涉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掌握了单纯的农业技能,但是对现代农业的行业理念、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精神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意识,致使培养的毕业生在入职初期无法很快融入现代农业行业。

2.2 “农”字特色彰显不够

该校是涉农类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也是该校的重点专业,但是目前许多涉农院校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些浅显。单纯追求校园活动及社团活动,缺乏深层次的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由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许多人对农业类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农业类专业是弱势专业,收入偏低,所以在办学中出现了“去农化”倾向,校风校训不带“农”,涉农类专业建设偏离“农”。致使现代农业文化在部分涉农高职院校中缺位。

2.3 缺乏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任何实践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保障。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不多,也并未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大部分是在摸索中进行的,这并不利于特色校园文化特色与品牌的建设。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

2.4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缺位,校园文化意识淡薄

新校区的建设会极大地缓解学校在办学条件、实习实训方面供与求的矛盾,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新校区往往与旧校区距离较远,教师忙于两边奔波,在跟学生交流方面较为欠缺。容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缺位。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谁,很多人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生但是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参与,更需要学校领导及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引导。部分新校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与旧校区一般距离较远,大部分教师成为“流动人口”,教师参与的学生活动较少,教师与学生缺乏深入交流。所以新校区一般只有漂亮的建筑,但是文化氛围不浓厚。

3 涉农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元素初探

3.1 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元素

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日常管理。涉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组织机构和制度的支持,建立健全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指社团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贯穿于高职院校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并渗透在学校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之中。

3.2 物质文化与硬件基础元素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的软实力,是需要强有力的物质载体的,没有物质载体的文化建设始终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涉农类高职院校比其他类型院校更加依赖实验实训设备,更应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因此涉农院校应该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夯实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涉农相关专业的产业园、种植园和养殖园等实习实训园区,夯实硬件基础,提高物质文化的物质基础。既可以为农业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场所,又为农业类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提高涉农高职院校的知名度,打造院校的文件品牌建设。

3.3 校园文化品牌与品位元素

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涉农高职学校需要根据新时代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用人需求,根据当前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建立涉农品牌类专业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尽快适应就业与创业,打造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立交桥”,真正为产业培养高素质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4 区域行业元素

探索实行多元融合的办学体制对高职院校发展至关重要,涉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的大环境,在建设校园文化中,高职院校与区域行业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多元融合的办学环境中建设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碰撞、交流、融合便会形成一种大于两者文化之和的校企合作文化,有利于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与特色,探索涉农高职院校的主流校园文化,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

4 涉农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结与启示

4.1 传承“农”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理念体系

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构建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是一所涉农类的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在振兴农村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做了积极的贡献。在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秉承这“励志修德,强能善技”的理念,传承农业校园本色文化,展现淳朴的农业精神风貌。树立农业文化的教育理念,将“农”字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融入各项工作当中去。

4.2 依托区域行业,因材施教,特色立校

由于其办学的行业指向性,校园文化已深深根植于这些行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反 映着行业企业的生产环境、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体现着明显的行业特征[2]。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探索一条“行业文化导入—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三者的良性互动[3]。涉农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农林牧渔等专业,发展特色专业,打造“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品牌专业群,形成与区域发展及行业需求紧密联系的专业集群,带动全院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习实训等方面融入区域行业文化。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已经多年服务于某些特定行业,涉农类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当前行业文化的发展,并依托行业建造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4.3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与载体,才能形成以“农”为主的主流文化。涉农高职院校应打造特色的“农”文化,打造涉农专业特色文化相应的硬件设施,如建立农林文化馆,畜牧文化馆等,既可以为相关专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为相关技能大赛提供比赛场所,又可以作为旅游景区供师生或校外人员参观游览,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4.4 学校与社会、企业相结合

各部门、各单位积极配合,联合发力,寻找新思路、新方法,细化政策,明确领导主体责任,强化监督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利用“互联网+传统农业”模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解决“三农”问题,为国家的发展增添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校区现代农业校园文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