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价值探讨
2019-12-26石晓珍
石晓珍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文学是人文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文学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的素质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美的集中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学,实现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不仅能够发挥大学英语促进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工具性作用,还能发挥大学英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性作用。基于此,该文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简要描述,并探讨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价值,阐明英美文学对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所在。
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落后,师生缺乏互动
英语是大学教育中的必修课,上课时间和排课数量比较固定,占学生总课程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大学生在经过小初高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运用技能,然而目前许多大学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仍然是对从前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重复性讲述,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点拨与提高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仍然以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知识灌输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英语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
1.2 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兴趣不足
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英语课堂气氛不免沉闷。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计划之中,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比较固定,其中的语言材料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进行组织,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对这些功能性的课文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之中,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学习上。此外,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也未适应互联网时代教学的新发展,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意识,浪费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沉闷的课堂氛围,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耐性,使英语学习染上枯燥乏味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习惯。
1.3 目标设定失衡,忽视能力培养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十分注重考试考核的分数,将教学重点侧重在听、读、翻译和写作得分技巧的教学上[2]。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热烈追求,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应试化,教师将教学目标与应试目标二者相混淆,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英语教学效果的单一指标,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在英语教学中有机进行英美文化渗透,抑制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作用发挥。虽然在应试过程中,学生也能锻炼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却不是出于主动应用英语的需要,而是基于考试中固定题型的需要。这样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维持英语水平,一旦考试通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就会产生懈怠,在应试准备中提升的英语水平也会以较快的速度下降,不具备持续性。
2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价值探讨
2.1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英美文学作品主要可分为诗歌、小说及戏剧3 种形式,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融高度优美语言与深邃思想于一体,对于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许多英美文学作品已经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等相关影视内容,即使学生没有看过文学作品本身,也可能早已看过相关的影视作品或者从他人处得知其大致情节,这有效减小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的阻力,降低了学生的接受难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文学作品的兴趣。例如,英语文学史上的高峰,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我国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大学生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相爱到死亡的过程也十分了解,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加入《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经典台词“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And in their triumph die,like the fire and powder,which as they kiss consume…”(疯狂的欢乐总有疯狂的结局,在最得意的一刻突然毁灭,就像火与火药的亲吻),能以学生熟悉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进一步透过对故事本身的兴趣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之中的台词之美和语言应用之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加强。
2.2 打下良好文学学习基础
文学与语言密不可分,实现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实质上就是将文学学习与语言学习一体化,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因此,它能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的特点,为文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英美文学史的形成和发展有系统、宏观的了解,还能通过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剖析其文学现象和流派,通过作品和作家的对比,进一步掌握英美文化背景常识,为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3]。20世纪以来,由于后现代文学潮流的风靡,许多英美作家还会在作品中进行多样的文体尝试,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赎罪》就是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大胆文体实验的作品:小说的第一部采用了简·奥斯汀的古典叙述风格,第二部则使用海明威式短小精悍的短句风格,第三部又转为伍尔芙的意识流手法,从一部小说中就能看出整个英美文学文体变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对这部小说中体现的不同文体风格进行剖析,能够有效实现语言和文学的融合,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学学习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提供地道英语学习材料
英美文学中包含着许多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这与大学生在英语教材或其他译文中接触的语言资料有所不同,英美文学中的语言更加自然,也更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4]。英语中的许多习语和俚语表达就来自文学作品,如“Catch-22”(《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英文译名)一词,出自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本只是一个书名,但由于这本小说的影响力极大,故事情节及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就根据小说中“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含义,将“Catch-22”一词用于表达“进退维谷的处境”或“自相矛盾的规则”。将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许多英语中与“Catch-22”类似的地道表达。莎士比亚就凭借他出色的台词能力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英语运用,诸如《哈姆雷特》中的“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和《皆大欢喜》中的“All the World ’ 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世界是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只是演员),都是十分经典的台词内容。此外,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词汇量也非常大,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英语词汇,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地道材料。
2.4 渗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渗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借助英美文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英美历史变迁、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圣诞节是英美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但学生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圣诞节背后的文化渊源,这时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 《圣诞颂歌》 和美国作家卡坡蒂的作品《圣诞忆旧集》,既让这两部文学名著成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材料,又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英美圣诞文化,了解圣诞节的渊源和相关的习俗。文学作品也体现了作家所处时代的社会特点,如学生可以从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中感受一战后“迷惘的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状况,从米切尔的作品《飘》中感受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种植园的图景,这些都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
2.5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大学英语应将美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每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接受其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自我修养也随之提升。实现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优美片段进行分析和积累,并从中收获情感体验的升华,是帮助他们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阅读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讽刺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及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辛辣批判,从而丰富美学经验。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有必要实现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使语言学习与文学学习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挥英语学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下良好文学基础,让学生接触地道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