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9-12-26陈敬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徒弟师父工匠精神

陈敬春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工匠精神是我国教育体系一直传承的一种精神,也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现代化时代的到来, 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教育体系培育的人员,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国家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然而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工匠精神这种特殊精神的培养,必须依靠师父在工作过程中对徒弟进行传授。

1 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所表现的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以严格的态度要求,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而且喜欢不断地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的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2 现代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学徒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是一种技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指由师父指导学徒学习自身传承的技艺,这种技艺包括技艺的理论知识、实际的工作经验、一些传统的工艺技术等。传统的学徒制不仅要求师父传授知识、经验,还要求对徒弟在道德和技艺方面的教育。换句话说, 师父的教育对徒弟在技艺和道德方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是徒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秉承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成为以为合格公民的关键。而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的传承就是由传统的学徒制发展而来的。

3 现代学徒制中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学徒制是教师对学生技术传承的一种形式,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制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制度,现在的很多职业教育学校,存在着教育脱节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教育水平评价标准之一, 是每个学校的立校之本,因此,现在学校采用现代学徒制是时代发展得必然趋势。学徒制主要是通过师父对徒弟进行技艺的传授,对学徒“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徒弟、 师父以及对组织三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再者,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工匠精神。企业作为协同培育主体,更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企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具备“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个人的成长需要“工匠精神”。工作是一种修行,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的强烈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匠人”。

(1)现在学徒制中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徒弟实现自身的价值。现代学徒制中加入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徒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师傅不仅传授技艺、经验,指导徒弟技艺的学习, 而且还给予徒弟更多的关怀以及精神上的鼓励。使得徒弟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技艺的学习当中去, 并以最短的时间实现各种工作角色的转换。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要求更高, 以往的人才形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高度复合型人才更受社会的欢迎。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领域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以上情况表示,现在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要求逐步提高。为了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学徒制, 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得学生有更坚定的意志,端正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以我的价值。

(2)现代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实行,不仅对学徒的学习有种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使师父实现人生价值,丰富师父的职业生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再者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结合的成果, 是以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为学生技术学习的平台, 通过教师对于具体工作、技术进行指导,实现学生的岗位成才。在此之中,师父是教学活动中工匠精神传授的关键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实现教书育人,而且还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自己也能从中得到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技能的增长,以及今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师父能够为此感到骄傲,感到满足,这样有助于师傅形成较高的个人成就动机。

4 现代学徒制中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1)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对“工匠精神” 进行大力宣传和弘扬。以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为工具,实现报纸有文字,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网络有内容的宣传格局。使学生能够对工匠精神有所了解,通过新兴传媒形式,及时对工作资料进行分,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并对一些实际先例进行宣传以及报道, 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了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学校应该对于在职业技能大赛上有着很好表现, 并取得优益成果的学生给予奖励。

(2)随着我国科学实力的提高,社会信息化逐渐普遍,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可以通过网络来相互交流。过去,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播一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传教, 但是由于信息化的普及,我们可以转变原有的传教形式,可以利用网络这个新兴的平台, 将有关工匠精神的人或事在网上进行展示,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个人故事在网上宣传,让现代青年能利用互联网与不同国家、 不同岗位的青年人进行交流, 也可以利用这个途径让其他行业的人们增加对自己技术技能的了解,同时,也给那些想要学习这些技术却没有途径的人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3)制定奖励政策激励工匠。精神激励是较高形式的奖励形式。企业中不同层次的人员有着不同的需求,每个职工都一样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以及上司的认可,为了更好地增强员工的工匠精神,提高员工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 政府以及相关企业部门应该实行奖励措施,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精神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表扬、评先进、委以重任、提升等。物质奖励包括工资、福利待遇等。这种奖励政策的实行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情,促进企业工作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强化员工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心, 提高员工对于企业工作的忠诚度。有利于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实现共同进步,明确了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价值取向。再者通过奖励政策激励工匠, 能够鼓励大家像这些工匠学习, 并且使人们、 社会对工匠这个职业有一个新的认识,有深入的了解。

(4)学生在学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会遇见一部分知识,这部分知识只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 才能对这部分知识有更好的体会和理解。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于这些知道仅做一些简单的理论讲解,那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时,也要转化角度,将学生视为实践活动学习的主干,使学生能够对实践探究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让学生在对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再者能够使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工匠们坚守岗位、刻苦钻研的不易。

(5)充分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师父要指定一些工作的评价标准来规范学生的技术,让学生在运用每个技术时,都严格地要求自己。并且当发现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的时候,师父应严格的指导徒弟。但是这种方式有事能够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为此可以采用点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点拨是在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师父进行及时的指导。好的点拨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然而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经常采用一些间接的方式进行点拨,如情景点拨、联想点拨等点拨方式。这些点拨方式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理,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形式可以拉近师生关系, 师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认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刻苦认真的态度。角色模范是以师父为学习的标准,徒弟学习师父的知识、技术以及职业精神。通过角色模范维度,富有“工匠精神”的师父可以通过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

5 结语

工匠精神对当代学徒制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使学生对于学徒制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规范化,更加科学性,而且还促进的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更加的密切。工匠精神贯穿于青年人学习专业的各个领域,再者工匠精神的引入改变传统的模板化教学模式,在现代学徒制学习过程中发挥其最大效能。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引入,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技术、技能,而且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徒弟师父工匠精神
收了一个小徒弟
Mark Twain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云山之间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我的师父
两个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