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对小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探析

2019-12-26李冉李文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人格子女家庭

李冉,李文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 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典型心理品质[1]。正是不同的人格特性,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儿童期正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一生。该研究主要讨论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观念、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对于小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1 小学生人格形成与家庭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场所,对每个人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人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与环境交往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家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2.1 家庭结构的影响

家庭结构,指家庭中由哪些成员构成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状态。家庭结构不同,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不相同。当今社会,核心家庭成主流状态,同时还有单亲家庭、主干家庭等。

2.1.1 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指一个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妻和未婚子女。家中成员较少,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起来更容易,家庭氛围比较融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更易与别人友好相处,更懂得关心他人,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年轻父母可能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宽与严”之间的度很难把握,要么十分严厉,要么过于溺爱。这些可能会造成儿童性格内向,依赖心重等问题。由于家中孩子少,父母会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孩子身上,这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的性格。

2.1.2 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指由一位父亲或一位母亲和子女组成的家庭。由于家庭中父亲或母亲角色的缺失,使儿童产生一种迷茫、恐惧、孤独的情绪。由于父母离婚而产生的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会有一种被抛弃感,在成长过程中较容易缺乏安全感且极易自卑,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与别人交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单亲家庭容易造成儿童人格的单性化: 若父亲承担着养育孩子的责任,孩子则会从父亲身上学到更多男性刚强、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孩子更为冷酷好斗,好胜心强; 若孩子由母亲抚养,则更大程度受母亲温柔的影响,但可能会出现遇事退缩,软弱的缺点。

2.1.3 隔代家庭

隔代家庭,指由祖孙两代人组成的家庭。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年轻的父母为给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就会在工作上投入大部分精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照顾子女,出于无奈就会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照应。在这样的家庭中,祖辈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照顾孩子,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获得一种安全感;同时,祖辈们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优秀的品质,这些都有利于其认知发展。另一个方面来说,祖辈们的许多教育观念都比较落后,甚至还有一些不合时宜的、错误的教育观念。中国自古的“隔代亲”这一传统也使孩子极易出现自私、过分依赖,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家庭经济收入、 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等。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往往能提供给孩子更多的资源,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孩子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特长;而相对贫困家庭的儿童所获得的娱乐、学习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而言,都是匮乏的,这无疑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接受了高水平教育的父母,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虽然孩子未来会怎样,不能单纯以父母的社会地位来决定,但这些因素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有过这样一个实验:一对双胞胎男孩从小就被送到不同的人家抚养,一个男孩被送到了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家庭,另一个养在一户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里。两个孩子拥有基本一致的遗传素质,但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他们的性格也截然不同。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兴趣较广泛,智力发展比较良好,爱好是读书;另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行动更加敏捷,更开朗,但不喜欢读书[2]。由此可见,家庭提供给孩子的环境、资源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会带来巨大影响。

3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3.1 父母教育观念的影响

父母陪伴孩子长大,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富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家长必须注重日常生活里的小细节,以身作则。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如果父母的品德十分优秀,在工作中认真努力,就能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父母好善乐施,孩子也会乐于助人;父母心存恶念,子女往往不会很善良;父母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孩子,子女在日后处事过程中也会民主;善良的父母培养出博爱的孩子,残暴的父母培养出冷酷的孩子。

父母在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很多家长都没有对家庭教育重视起来; 一部分家长虽然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资料表明,我国有近3/4 的家长的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到1/4 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3]。研究发现,以下三种类型的家长占了主流:积极型父母、观念不协调父母、低标准父母[4]。积极型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拥有极大的热情,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鼓励多于惩戒,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健康阳光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产生较高的自信心,这些都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观念不协调父母虽然极力想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或许因为自己缺乏足够多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经常会给儿童设定一些难以达到的要求,使儿童心理负担过重,反而对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了阻碍;低标准父母是对儿童的一切行为抱有一种不重视的态度,好的行为不予鼓励,坏的行为也不批评,这种教养行为使儿童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事缺乏动力[5]。

3.2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待子女、处理事情的方式,一般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6]。

3.2.1 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强迫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命令做事,喜欢用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做错事的孩子。他们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绝对不允许出一点错,不然就以打骂或其他方式来惩罚。以这种方式教育出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缺陷:一种情况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的孩子,很难体会到安全感和归属感,行为会渐渐变的粗鲁,逆反心理强,可能有暴力倾向;另一种表现为顺从、缺乏自信心、自卑、缺乏独立判断与处理问题的能力[7]。

3.2.2 放任型父母

该类型的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孩子会单纯地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因而很难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长大后容易有较内向的性格,不爱也不会与人交流,社会责任感不强,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找不到生命的价值。

3.2.3 权威型父母

该类型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比较有利,这类家长对孩子宽严并济,既可以慈爱又可以严格,充分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接纳儿童的一切好与坏。此类儿童往往能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较高程度的安全感,内心充实,对世界充满爱,懂得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情绪。

3.2.4 民主型父母

该类型的父母对孩子拥有的独特个性持一种认可的态度,他们尊重关爱孩子,同时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提供的合理挑战,懂得适时给予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与人合作,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奉献。这样的孩子会得到足够的承认和安全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就感,对尝试与失败不再恐惧害怕,学会以一种积极友好的态度看待世界。

4 结语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家庭在小学生人格形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一个环境,父母不仅给予孩子爱,保证其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更是孩子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家长都要注重给孩子提供多方面的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注意与子女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以上都是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以偏概全。家庭环境不能绝对地代表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好坏,陪伴孩子的人对其进行了怎样的抚养才是关键。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这四个影响因素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选出科学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专制型父母要注意适时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过分干预;放任型父母要注意与孩子沟通交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权威型父母及民主型父母则要继续发挥自己引领作用,即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又不过分干涉。做到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整个家庭不断进步,以每个家庭的进步带动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人格子女家庭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