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2019-12-26汪洋
汪 洋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在急需人才的同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掌握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有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某种程度上说,道德品质是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体现,这就决定了德育教育及德育评价重要性。现阶段,广播影视类专业发展迅速,较受学生欢迎,是具有高度关注度专业,强化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是必然趋势,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传统德育评价体系模式或理念已经与现代社会要求不相适应,需要及时作出创新,制定出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
1 广播影视类专业特点
首先就培养目标来说,广播影视类专业有效融合了节目策划、节目制作、节目创作知识,理论素养、政治水平相对显著,主要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人才;其次就培养要求来说,广播影视类专业除了教授基础性理论知识,如艺术、文学等智慧,还强化基础性训练,如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策划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使学习者开阔视野的同时掌握基础性能力,如节目制作、广播管理等;最后就开设课程来说,广播影视类专业开设课程涉及接近专业、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其他课程思考,其中接近专业包括导演与新闻学等,主干学科多指新闻传播学,主要课程涉及传播学、民间戏曲、色彩学、记录片制作与照明技术等;其他课程包括节目主持艺术、文学作品选等。
2 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可行性
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今天,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道德已经成为共识,从现实层面来说,道德品质是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能够将得到意识深化于心,而且能够表现于行为,引导学生作出道德行为改进与调节,促使积极、健康能量形成。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具有切实可行性,一来有利于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推动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进行;二来与十九大要求相适应,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三来对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校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3 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现状
不可否认,我国教育长期坚持应试教育,对德育教育有所忽视。十九大召开明确了德育教育及评价重要性,同时针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全方位培养学生德育品质是学校教育应长期努力的方向,尤其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推动社会主义进步与发展是重中之重。这一背景下,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相对滞后,与现实状况不相适应,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德育评价模式单一,多集中于书面作答模式,以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未考虑到德育评价和学生专业表现、道德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广播影视类专业特征、德育理论专业知识相脱离,所获得效果薄弱,甚至对学生德育素质深化与培育起到阻碍作用;二是,德育课程相对单一,广播影视类专业涉及多类课程,但很少设置德育课程,素质教育发挥作用日益显著的今天,学校逐渐认识到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重要性并不断创新德育评价模式与德育课程,但实际上所占比例仍相对较低,不符合现实要求;三是,德育评价结果发挥作用薄弱,评价结果应全面贯彻落实于学生道德品质评价方面,而非局限于部分评价,影响了德育评价认可度;四是,道德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现评价体系全面性与权威性,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品质,打破传统以成绩为标准的德育评价方法,提升学生评价客观性与有效性。
4 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对策
符合现实需求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发挥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作用与提升学生德育品质的关键,在校学生可以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自我优点与缺点归纳与总结,提高自我认知并作出针对性改善,提升德育品质,朝向全方位方向发展。考虑到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特殊性,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与创新理念,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强化指导和评价融合
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是为了培养学生德育品质与思想,丰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体验,促进专业课程创新发展。无论是指导还是评价均发挥着显著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二者缺一不可,欠缺指导的评价难以将德育评价体系落实到实际,欠缺评价的指导等同于对牛弹琴,只有注重指导的同时重视评价,将二者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指导与评价融合并非简单相加,需要保证指导的科学性与评价的有效性,有效评价是德育评价体系客观性,只有结果符合实际,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指导是落实普遍性指导的同时强化特殊性指导,归纳总结学生现存问题,基于价值化思想理论进行差异化指导,因为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学习能力,对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理解、思想道德素质深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实际中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升指导合理性与规范性,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合格人才。
4.2 体现评价结果与实践过程的密切联系
道德品质培育与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理解理论知识,需要强化实践积累。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应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评价结果固然重要,是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与德育品质状况的主要内容,但实践过程也不容忽视,相较于而言,实践过程更为重要,通过实践过程了解内容更加全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评价作用,不少学校制定了课程考评体制,评价主体集中于师生,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有利于保障评价内容客观性,对于评价内容,应通过整合分析融入档案视作学生德育评价主要内容。现实中,课程考评体制所取得效果薄弱,究其缘由就是,一是课程考评体制涉及多方面内容,实践存在较大难度;二是评价时间集中于学年末,时间相对紧张,师生不愿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多以随意评价为主,因为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大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宣传,不断优化与完善考核制度并提供人才支持与资金支持,从而改善当前评价显著,提升德育评价体系时代性与创新性。
4.3 提升评价层次性与全面性
在校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德育品质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状态,具有较强可塑性;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是学校教育重要内容,强调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知识与艺术鉴赏水平培养,课程内容不局限于固有内容,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联系,所以进行专业课程德育评价面临一定困难,需要打破传统评价局限,全方面评价并提升评价层次性。
4.4 应用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方式
毋庸置疑,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进行学生专业表现与德育品质衡量相对单一,可信度不高,广播影视类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存在一定特殊性,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节目创作、制作综合能力,所以进行德育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融入其他相关因素,如学生节目创作意识、组织理念等,但部分因素需要采用定性方式评价,结合实际,为了保证评价公正性,需要在了解与掌握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比例权重分析,避免因评价指标影响评价结果,同时需要通过评价体系系统进行评价,基于现实情况进行道德行为分析与记录,并融入结果中,在优化因素定量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升德育评价体系积极作用。总之,德育评价不可拘泥于固有评价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适应评价方式。
4.5 发挥师生参与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既要尊重教师主导地位也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也不例外,在该体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影响德育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是推动德育评价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首先需要把握专业特色与课程内容,广播影视类专业涉及节目制作等理论知识并强调节目编导、主持等实践训练,避免评价体系与专业课程不相符合;其次需要激发师生评价体系参与,师生参与除了有利于充实评价体系内容,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发展;最后需要坚持民主,师生参与并非简单加入,需要营造民主氛围,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学生,基于平等交流互动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德育品质与思想。
5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所发挥作用不容小觑,在影响专业课程发展的同时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能力提升、德育品质培养起着关键性影响。要注意的是,德育评价体系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要想充分发挥德育评价体系作用,需要综合考虑广播影视类专业特征、学生实际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完善,最大限度的保障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适应性、科学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