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智慧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模式研究
2019-12-26肖莉杰
肖莉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33)
1 智慧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1.1 智慧图书馆内涵
智慧图书馆是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前提,以智慧化服务和管理为核心,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并实现图书馆虚拟空间及物理空间全面互联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图书馆。
1.2 特色馆藏资源
科研机构在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结合数据库资源特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重点学科、特色及优势的专业信息资源进行重点采集、分类、收藏和整理,使其形成更加丰富、系统和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深入发掘馆藏资源的科研价值,关注科研人员需求,了解最前沿的学科领域发展动态,提供多样性、特色性和全面性的服务,实现学术研究的开放、共享与增值。
2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历史资源因素
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一般是以有特色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重点建立学科基地,强化自身优势专业,完善科研队伍建设,呈现区域优势,进而构建独有的学科体系。智慧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为学科建设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在馆藏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过程中,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2.2 信息资源管理定位因素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经济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和通信、公共管理等多个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形成多元化、综合性、跨学科的交叉学科,通过不断的拓展和扩充研究内容和领域,把信息资源管理扩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领域。
2.3 文献资源地域分布因素
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机构智慧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应以与地方特色相关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凸现学科特色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因此,在选择学科特色馆藏时,要了解自身图书馆特色馆藏,深入挖掘和发现独具特色、有代表性的信息资源,充分考虑与地域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具有潜在收藏价值的优质信息资源。
2.4 经费分配与管理机制因素
由于科研机构每年经费比例固定,而数据资源价格每年涨幅巨大,这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和馆藏资源的质量,解决方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经费分配比例。在经费有限前提下,应合理分配,科学预算,应对各学科进行比例划分,集中力量采集重点学科、特色及区域优势的专业信息资源,同时加强前沿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的购买力度,在满足科研的前提条件下,完善的馆藏资源信息资源体系,保证馆藏资源中特色馆藏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质量。②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控。应由专人审核、监督,做好预算,有效管理,合理分配,形成经费高效合理使用的管控机制。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智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需制定系统化的馆藏资源智慧化管理机制。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并定期进行人员轮岗,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接受智慧化信息化技能培训,以保障馆藏资源的技术工作能持续有效进行。同时要实现工作理念智慧化,馆员要及时跟进分析数字馆藏资源的分类与资源流向,下载使用量,资源搜索量,科研需求目标等,适时根据科研人员科研目标进行个性化推送,统筹跨库,资源共享,协助科研人员获取跨库信息,增强与科研人员的智慧化沟通与互动能力,不断增加自身业务水平与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力。
3 智慧图书馆与特色馆藏共享模式研究
3.1 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深入挖掘海量信息,根据自身优势专业和区域特色建立馆藏资源,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与其它科研机构的互联、互通,拓展特色馆藏资源;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模式,建立更大范围、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建立专题数据资源库,满足科研人员对不同学科信息的需求,实现特色馆藏更广泛和高效的利用;根据科研环境下的新变化,嵌入学术科研过程中,设置科学的平台技术标准体系,从系统运行、数据库建设、数据加密等多个方面,实现系统的稳定、有序运行。
3.2 省内联盟、地区协作模式
随着共享平台的建设,创建省内各科研机构图书馆馆藏联合数据资源,深入挖掘不同资源的内在关联,整合所有特色馆藏资源,建立完善的知识关联网络,着重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为全省科研人员提供所研究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检索服务;其次,实行区域性联合采购和集中编制,对资源的采集、存储和处理等进行有针对性地监管,保障馆藏资源流通环节的有序性;再次,引入数据跟踪处理工具,实现对馆藏资源的实时定位与跟踪,分析不同类型资源的使用情况,合理控制馆藏资源流向,实现共享平台上资源的实时有效推送;最后,通过共同建立有本省特色的馆藏资源平台,完善特色馆藏资源库,实现合理的资源管理机制,保障科研数据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应用。
3.3 区域性跨系统共建共享模式
区域性跨系统共建共享模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对不同成员的信息资源库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和管理,从系统运行、资源数据库建设、软硬件设备选购、数据加工处理技术等执行统一规范,这样在进行信息资源数据交换、整合时才能做到信息资源的兼容与共享。在馆藏资源整合过程中,建立专题数据库,在既发挥各自特色馆藏资源同时又要发挥整体区域性的特色馆藏资源的优势,强化不同资源之间的关联,提供实时信息导航、推送服务,进而轻松实现跨系统、跨机构的智能信息查询,满足科研人员对学科信息的需求,实现学科资源的高效传输。
3.4 突出馆藏主题的分工协作模式
由于各科研机构智慧图书馆依据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原则,实现资源互补、协作分工、各有侧重的发展模式,设置资源采集编目系统,从采购源头将同一主题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采购,集中收藏,实现特色资源联合编目。根据各科研机构的学科重点、专业方向、馆藏特色,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购置,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馆藏资源库,从而形成比较完备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4 智慧图书馆与馆藏资源融合及共享发展服务策略
馆藏资源是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馆藏资源的利用是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文献实现其价值的有效途径。智慧图书馆通过与馆藏资源融合,整合多方面要素,构建多学科、专业领域协作创新,建设特色馆藏资源库,优化数据库结构与服务模式,实现馆藏资源的融合和共享模式的发展。
4.1 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服务的融合
在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并整合平台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数据库,统一数据存储格式,对整合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实现馆藏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与利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服务方向,建立特色馆藏数据资源库,增强信息资源之间内在关联,进而形成平台、跨机构资源之间的自由检索,为科研人员提供综合性、专业性、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互联网传播平台,拓展信息资源传播渠道。
4.2 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策略
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为了提升资源的高效环保利用,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学科资源的高效传递,进而扩大特色馆藏资源传播范围。智慧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中需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建设:①加强信息资源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隐秘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制定数据使用协议、互联安全协定以及业务伙伴协议等方法保证网络安全,以达到共享的要求。②要构建完善、系统的特色信息资源整合体系。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地域性智慧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实现学科特色资源的联合采购与编目,构建联合目录数据库,方便科研人员根据目录实现信息资源机构和信息资源类型间跨域集群及共享跨库检索,获得更加全面的特色学科信息。③整合优化馆藏资源,方便特色学科资源的共享。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学科资源协同采购,降低馆藏建设成本,优化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避免资源同质化问题,提高系统内信息资源流通效率,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④提高信息资源共享运输技术的安全性。加强高科技网络技术的相关发展,开发和维护一套传输标准,以强化配置的方便性与广泛性,确定共享的优先权,提高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率。⑤打破不同地域之间的桎梏。要求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解决由于地域、管理机制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保障智慧图书馆之间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验收制度与承建方法,构建权威、民主的特色馆藏资源统筹规划机构,保障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传递的高效性和有序性,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