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反馈研究
2019-12-26宋一鸣
宋一鸣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1 留学生口语偏误类型
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留学生更多使用的是听力与口语,他们不仅需要利用听力和意识来辨别说话者发出的信息,同样需要通过汉语的储备和形成的意识来进行回馈、交流。但是根据所掌握的课堂真实情况中,留学生对于汉语口语输出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不能够准确地表达、流利、完整地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因而,对于留学生的口语偏误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语音偏误
在语音方面,留学生产生的错误最多同时也是最明显,对于声母、韵母的发音不准确,对于声调的变调不能够熟练的掌握,对于音节的起伏变化不适应,这些问题都大量存在于课堂当中。
例如:在“不”的变调中,“不会”本都是四声调,在发音时需要变成“35+51”的声调,留学生虽然知道这一变调原则,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发音过程中还是会念出“51+51”的声调。
1.2 词汇偏误
汉语中词汇的词形变化多端,另外词的种类也非常丰富,而且每一种词有限定的使用空间,这就导致留学生由于积累的词汇量及语料不够多,形成词汇上的误用,有乱造生词、词语搭配不当、用词错误等问题。
例如:“我在这个学校待了三十个年”这句话,虽然在数量词与宾语之间需要加量词,但是特定的宾语“年”不需要量词来修饰,所以就造成了词汇上的偏误。
1.3 语法偏误
语法是贯穿整个句子的线,同时也是变化最丰富的,另外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固有的语法在不断地被打破,从而成立一个新的语法,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语法是他们最难搞懂的一个知识点。
例如:“下个星期我们要又见面了”这句话是一个错句,留学生虽然知道了“又”表达的是再一次,动作重复的意思,但是在使用环境中却犯了语法方面的错误,在表达“又”的时候,能愿动词要放在“又”的后边,正确的句子是“下个星期我们又要见面了”。
2 教师课堂中口语纠错反馈的策略及技巧
2.1 教师口语纠错反馈的策略
纠错反馈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同时使得学生对此知识点印象深刻,有利于接下来的课程进度。在纠错反馈策略的整理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六种:重铸、澄清请求、元语言线索、重复、诱导和明确纠正。后来又把澄清请求、元语言线索、诱导、重复四种策略统称为“提示”。作者认为提示反馈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没有提供正确的语言形式,而是给学习者提供了自我修正的机会。Ellis,Loewen等学者倾向把纠错反馈分为隐性反馈和显性反馈两种。
纠错反馈策略并没有完全正确与万确错误之分,同样也没有完全适合与完全不当之分,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不同,每一个学生所熟悉的知识点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即使很多学者认为“提示”和“显性反馈”的效果会比较好一些,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就是最好的纠错反馈策略。在每一堂课进行之前,作为老师需要做到备课、备案、备学生,所以,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熟悉每一位学生,善于利用每一种策略。
2.2 教师口语纠错反馈的技巧
一个好的纠错策略固然重要,但是反复使用,不讲求其使用条件,不掌握其使用技巧,是达不到相应的反馈效果。所以,教师在使用纠错反馈策略的同时,需要审时度势地运用一些相应的技巧。
2.2.1 纠错时机的把握
在口语教学的课堂当中,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敢于张口,不畏羞涩,让学生有大段表达的能力和信心,所以教师在口语纠错的时候,不能过于苛刻让学生准确发出每一个音,相反,渐渐地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畏难的情绪,不敢开口,因为他们知道开口必然会带来老师严格的纠错。所以教师在学生讲话的过程当中不要纠错,一万学生紧张,影响其表达的流利性。同时在纠错的时候,尽量采取延时纠错的方法,比如在学生表达结束甚至是课下都可以,这样既能让学生注意到自己发音上的不足,同时还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兴趣与自信。
2.2.2 纠错次数的拿捏
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时候,纠错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也许有的学生不擅长口语的表达,或者说准备的不够充分,如果纠错的次数频繁,其一,会到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减少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相应教学课程的进度,其二,纠错次数过多,使得学生逐渐淡忘这一偏误而吧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上的偏误,从而变成无效的纠错输入,也让学生会产生一种偏激和焦虑的心理,影响汉语的学习。
2.2.3 纠错重点的挑选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在口语教学中同样有很多重点与难点,面对学生不流利、错误百出的表达中,我们并不是在方方面面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纠正学生出现的每一个错误,无论大小,而是“取其精华”,有针对性地挑选出口语表达中比较重要的错误来对学生进行纠错,这样不仅能够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样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生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有利于其将来汉语的学习。
3 影响纠错反馈效果的因素
在教师对学生的偏误进行了纠错之后,对于纠错效果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让教师清楚哪些纠错策略有助于学生的习得,哪些纠错策略不利于学生的习得,从而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本班或者是针对于某一类,甚至是某一个学生的纠错策略,对于整个对外汉语课程的研究非常具有价值。
3.1 反馈效果与时间久暂的关系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有一项著名的研究,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在对外汉语课堂口语纠错中,虽然教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对学生指出了口语不足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中也会加以改正,但是在反馈效果的调查当中,时间的久暂会严重影响实验的结果。如果在课后及时地进行口语纠错反馈效果的调查,你会发现有接近7成的学生依旧能够做出良好的口语表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口语表达的正确率会随着遗忘曲线的发展而降低,所以,在对反馈效果的研究中,应当取其时间的定量来研究反馈效果的变量。
3.2 反馈效果与个体因素的关系
学生个体因素对于反馈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包括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的记忆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
学习能力的强弱能直接决定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能力的大小,对于教师进行的口语纠错反馈,有的学生利用“隐形反馈”就能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有的学生就只能依靠教师利用“显性反馈”来一步一步地纠正,这就导致了在反馈效果的调查中,我们使用的调查问卷必须将课堂原题与相关的题区分开来。此外,学生对于一个纠错内容的兴趣程度也能够影响反馈的效果。兴趣比较浓的学生可能会在不断地在课堂中进行思考与探索,这就在形成了一种练习方式,但是对于兴趣较淡的学生来说,可能反馈的效果就并不是很乐观,所以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反馈效果的客观性。最后,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态度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阶段同样会影响纠错反馈效果研究的不真实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控制相关自变量,才能准确地导出因变量。
3.3 反馈效果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语音>词汇>语法>语境,对于语音和词汇的反馈效果的研究,利用相关的调查问卷及课堂反馈都可以获得客观的资料,并且其反馈的效果比较好,但是语法及语境的使用情况比较丰富,因而其反馈效果就不如前两者。语音和词汇的纠错策略通常是机械性的练习,语法和语境的纠错策略多种多样,形式变换比较多,那么就能够判断出机械性练习优于后两种纠错练习的方法么?显然是不可以的。
3.4 反馈效果与研究环境的关系
课堂环境与研究环境首先在环境布置上会有差别,其次在调查中,研究性的提问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会使得学生的精神注意力不同,研究性的调查中,学生会显得比较紧张,放松下来的不多,所以这些情况会影响到学生口语表达的发挥,也是影响口语纠错反馈效果的一个因素。
4 结语
纠错反馈是课堂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习得研究的学者不仅要对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反馈纠错研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还要设立一个影响口语教学纠错反馈效果因素更加详细的系统,尽量将对外汉语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因素考虑进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课堂中帮助学生口语的习得,保障课程的流利性,而且有助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纠错反馈的研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