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2-26袁孝芝黄成拓
袁孝芝 黄成拓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充斥在青年一代的身边,以高校尤甚。在这些文化中,既有先进文化又有落后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文化,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影响,这对于高校中的、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一代而言,是强有力的文化冲击。一方面,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甚了解,对思想道德观念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同时由于各种文化的冲击,他们对文化信仰产生了迷茫。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网络,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由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试图用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与普世价值来渗透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多时候,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部分大学生为达到目标、获得荣誉,常常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诸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因而必须利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促使其自由全面发展,生发文化自信。
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学校领导层的认识不够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落实不到位
学校领导层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以树立文化自信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缺乏对文化自信的高度认识。有些高校甚至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面子工程。注重形式,注重宣传,却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甚至删除一些相关课程,腾出时间上专业课。并且,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前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研究,没有明确为什么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对于课程的开发和改革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2.2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不高
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自身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教材内容。此外,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研究课题,在教学中避重就轻,简略重点内容,着重讲解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理解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从而影响其实效性。
2.3 没有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大多来自老师的讲解、城市街头的标语或电视节目的宣传,但也仅限于浅显的认知层面。
3 文化自信视角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以文化自信为出发点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新时期,中国面临愈加严峻和复杂的国际形势,文化自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①因而,我们必须将文化自信这一重点贯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侵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当代大学生作为弘扬、发展我国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力军,是未来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而文化自信的目标是培育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鼓励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激励大学生自觉参与社会主义先进事业的建设营造正统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推动大学生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共同发挥激励凝聚作用。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文化自信
首先,在教材方面,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其他重要思想,除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其他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因此建议教材编写者能够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使教材体系更具中国风格,进一步扩展大学生的知识体系,生发文化自信。
其次,在理论学习方面,很多高校只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这一类的公共课,忽视文化学习。高校应增设有关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课程,使高校学生更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新时代,赋予其新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浓烈的文化自信。就像张岂之教授所言:“作为中国的学生,要有一个立足点,即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修养。唯其如此,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
最后,在教学方式方面,很多教师囿于传统,只会照本宣科,简单讲解教材内容,却没有进一步的深化,使大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具体实践。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性,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不同情境任务或实践活动,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教师也要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用影视、图片资料吸引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学校、家庭和社会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高校需依托校园网络、报刊、广播等校园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清楚其内涵、功能、本质以及与大学生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入耳、入心、入行。同时借助校园组织和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其中融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
家庭环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伴随其一生的。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并且通过具体实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除学校和家庭以外,社会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第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相关网站,刊登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文章。第二,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育人作用。新华书店、图书馆、社区文化馆等场所应购买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相关的图书、影音资料,供学生翻阅。博物馆、名人故居、纪念馆也要对外开放,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升华。
总之,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高校与社会、家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手段,结合文化自信相关内容,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自信,促使他们更好地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前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