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冶方言的传承现状及保护路径研究

2019-12-26袁慧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冶市建档普通话

袁慧明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黄石 435003)

大冶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的鄂东南,唐代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现隶属湖北省黄石市管辖。赵元任等人编纂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把鄂东南单独划为第三区,并指出:“第三区方言最特别,内部也最复杂,地域占东南一小角,大致可以归入赣语系统里。”大冶方言作为鄂东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独特性、地方性、群体性及不可再生性的文化遗产属性,折射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地方文化传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大冶方言的传承现状审视

为直接客观了解大冶方言的传承现状,笔者利用本人土生土长的大冶人有利条件,精心设计《大冶方言传承保护情况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涵盖大冶市居民、学生中不同年龄层次,涉及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及00年代,通过微信群、QQ群、现场问卷、现场问答等方式进行,答卷客观翔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大冶方言的传承现状与保护情况。从调研情况不难分析出,大冶方言的传承已逐渐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1.1 家庭在大冶方言传承中的功能逐渐减弱,大冶方言的传承渠道越来越窄

方言的传承是非常独特的,它通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得以保存下来,其家庭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方言传承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现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在与子女的交流中,在是否教孩子说大冶方言方面显得十分纠结。一方面,爷爷奶奶等长辈讲不好普通话,孩子和他们交流要用方言;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将来上学、就业因讲不好普通话而影响发展。所以他们在小家庭中刻意使用普通话,许多小孩讲不好大冶方言,甚至有的小孩子不会讲大冶方言,只能听懂大冶方言。长此以往,我们可以想见,大冶方言历经沧海桑田、岁月流转,若干年后,也许已无大冶方言。

1.2 大冶方言逐渐被通语的语音所同化,方言纯正度不断减弱

调查得知,80年代之后年轻人因各种需要,更多使用普通话,而且即使使用大冶方言,也逐渐改变了大冶方言的部分语音语调,其发音、词汇不断向普通话靠拢,他们讲的大冶方言显得不那么地道。老派地道方言的使用者出现了老龄化现象,所以年岁越长,越少离开大治的中老年人,大冶方言越发纯粹,反之亦然。

1.3 青少年接受大冶方言的语言环境越来越小,大冶方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

为得到更加翔实的资料,本次调研专门针对大冶部分中小学和村落进行实地问卷。在中小学所到之处,学生都是讲普通话,哪怕是同一个村庄,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他们也不讲大冶方言。在各个村庄,孩子之间也多讲普通话,很少讲大冶方言。孩子与长辈交流,使用大冶方言较多。

2 大冶方言的保护路径探索

大冶方言曾被列为湖北最难懂方言之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大冶乃至黄石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描述一件事时,用方言词汇或说法既准确又形象,给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之感。而如果不使用特定方言,则只能传达事件的基本信息,描述起来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灵动和表现力。大冶方言属于大冶劳动人民的民间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尤其在曲艺民歌等领域,只有使用方言才能更全面、生动地表现其原生态的艺术感染力。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到要“建立和完善语言资源库,探索方言使用和保护的科学途径”。 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冶方言正成为“逐渐消失的声音”,亟待保护和传承。

2.1 政府参与,采取科学保护手段,为大冶方言建档,记录留存大冶方言

2015年,大冶市被列为湖北省方言语音建档试点。2016年,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抢救正在消失的大冶方言,大冶市以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地方方言资源普查和大冶方言建档工作。出于“十里不同音”的现实情况,大冶方言被系统性地收录建档,语音收录过程中,除了全省通用的规定文本,大冶还制定自选文本,充分体现出地方词汇、语法等特色。大冶民间歌曲、戏剧、说书、三句半等方言艺术表演形式,也被收录在内。

为寻找最地道大冶方言,大冶市开展“最纯正的大冶话我来说”大冶(老城区)方言发言人选拔大赛,16名60岁左右、土生土长的大冶老城区居民,比说谁的大冶方言最地道。通过情景对话、大冶民间韵文和神话故事朗读,4名选手获得一等奖,并成为方言发言人,完成规定文本的音视频录制工作。随后,大冶市启动老城关片自选文本以及各乡镇方言的特色文本的推荐筛选,录制方言音视频档案,建立本地方言基础数据库,有效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2.2 在学前教育中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方言教育环境,推动方言的发展和流传

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避免的是,同时也促使各地方言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父母的说话习惯、语言选择对学前儿童影响巨大,我们从调查中明显感知到,高达82%的年轻家长更倾向于孩子说普通话,他们在小家庭中引导孩子学说普通话,有意无意地摒弃大冶方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冶方言的发展和流传。我们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学前儿童通常听得懂大冶方言,但也有不少学前儿童不再会说大冶方言。

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中具有较大的权威性,他们在教学中对普通话和方言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对方言的理解和流传。

学前教育可适时安排相应的活动时间,多角度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方言学习和交流,可以编印一些简易的方言读物,用方言唱唱儿歌、读读谚语、听听故事、看看戏曲……这样可以营造一个普通话与方言共存的良好环境,让学前儿童在生活中愿意讲大冶方言,而不再视大冶方言“土”,避讳土语。

2.3 地方媒体可开设大冶方言类栏目、节目,传播方言文化

大冶方言代表地方地域文化发出独特的声音,其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和浓郁的地方味,有其独有的价值和光芒。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借助媒体展示大治方言及大冶方言文化,推动大冶方言的传承与发展。

2008年大冶市曾举办过“真爱杯”大冶话比赛,声势浩大,其中大冶方言配音脱口秀,“笑料”百出,流传极广。2016年大冶(老城区)方言发言人选拔大赛,也曾轰动一时,老百姓爱看爱听,影响颇大。大冶方言有许多段子、小品,比如大冶话之歌、大冶经典搞笑方言、大冶话四级考试题、方言小品《算命》……大冶方言之歌中讲到:有一种撒谎叫做草炮,有一种准备叫告四,有一种时尚叫“发抛”,有一种虚伪叫做假罗马,有一种姑娘叫做马四假,有一种强硬叫硬组,有一种不知道叫Bia……原汁原味的大冶方言,乡音土话,让人忍俊不禁、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方言栏目如果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覆盖更多人群,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让“草炮”“过箩估”……这些词汇家喻户晓,并且用到生活当中去,成为鲜活灵动的语言。

猜你喜欢

大冶市建档普通话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袁国强藏品欣赏
湖北大冶:诉前检察建议助力文化古迹遗址保护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