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地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9-12-26陆登雯熊鑫铧王世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乡土云南

杨 云 陆登雯 熊鑫铧 王世军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曲靖 655001)

前言

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凝结着五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而文化本身更是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当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进行传承。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讲求原汁原味的民俗住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结合当地地形和民俗,设计具有乡土人情的建筑物和景观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因此,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也需要积极转变观念,设计创新的培养模式,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云南地区的乡村建设中来,打造特色文化乡镇。

1 云南地区加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汉族、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等民族为云南带来独特的风采,其地形地貌与民俗文化构成云南地区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倾向返璞归真,体验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住民宿甚至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正是基于此,从云南地方人文与自然禀赋出发,加强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第一,促进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历史博大精深,民族的创新与传承需要和现代化相互融合。云南地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例如绚丽的民族舞蹈、扎染艺术、茶文化、剪纸技艺、木雕以及刺绣等,无一不在诠释云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精致与魅力。但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较多,文化璀璨生辉,却没有形成专业的文化体系,文化传承的手段还较为落后,因此,也就更加需要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文化有效传承。特别是在建筑室内设计方面,无论是当地人的生产生活,还是各地游客的驻足停留,都需要以建筑为依托,建筑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培育专业人才将有利于云南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第二,推动新农村建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呈现的文化成果异彩纷呈,这也是游客纷至沓来的原因,人们欣赏云南文化,感受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还应看到,自古以来云南交通闭塞,当地人口流动性低,各个民族的社会发育程度不齐,甚至多种历史形态都有存在。这种长期封闭的状态也使云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制约,当前急需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乡村规划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布局分散、资源利用不足等,在建筑设计领域必须加速人才培养,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由专业人才结合云南本地自然条件与风土人情,规划新农村建设举措,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第三,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建筑室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本身,而是要善于立足本土优势,学以致用,将专业与云南地区文化艺术发展相融合,切实为云南新农村建设和布局提供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在专业理论、技术、实践等方面实现教育的升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长为具备复合型技能的优秀人才。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技术日新月异,包括3D打印技术以及VR技术的使用,都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理想的视觉效果。所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际上是要从培育综合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专业技术、参与当地设计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路径。

第四,服务广域社会。建筑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带动云南当地文化的繁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多承载和传播的途径,同时也将为更多的人带来生动的视觉体验和愉悦的内心感受。地域文化是乡村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集中表现,将其应用于各种建筑室内设计当中,会赋予建筑物独特的生命力内涵,例如游客在酒店中所体会的云南茶文化,体育馆中所使用的民俗产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惊艳之感,仿佛一切都变得活灵活现。这种艺术设计依赖于专业人才的理念和技能,这也是人才培养所期许的目标。

2 云南地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加速云南地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作为高校应当善于借助现有的教育资源,立足本土建立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探寻产业化延伸之路,通过重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设计人才培养道路。

第一,突出本地资源优势。以往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多是基于基础理论和实训,地域特色不足。当今社会在经济建设、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重视,所以正确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和传承蕴藏在农村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云南地区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开展新时期建筑设计工作的艺术源泉,从本地资源出发,制定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的方向所在。

第二,突出人才培养的长远性。建设乡土化新农村是一项长远的目标,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调研与挖掘,到丰富教学理论,制定实践方略,最终落实到云南地区的乡土化建设,其中涉及诸多复杂的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从而为学生规划更加科学的职业生涯道路,并为云南地区的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高校应将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与科教兴国内容相结合,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第三,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云南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更是四方游客云集的胜地,每年接待大量游客,是极富代表性的民俗艺术沃土。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建筑室内设计方面,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案,应当紧密围绕当今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在改善当地整体建设环境的基础上,切实以游客的审美诉求为出发点,不断增强建筑室内设计的艺术感。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瞄准特色文化乡镇的建设目标,从细节上融入民族元素,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四,探寻产业化延伸之路。今后云南地区乡土化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工作,设立专业的建筑设计企业,汇集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参与云南乡土化建设的项目实践岗位,本身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贯穿。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融合,才能真正立足今后的实践,将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付诸行动,形成建筑设计的艺术成果,所以人才培养和企业间的关联必不可少。

3 云南地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推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校应加强对云南当地文化的研究,创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开发多元化实践平台,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第一,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浓郁的云南本土化气息,对云南当地文化资源的调研和整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云南地区从汉族、壮族、回族、满族、苗族、傣族到纳西族、怒族、水族、普米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调研工作量大。高校应当综合文献调研、田野调查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从深层次挖掘云南地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进而与现有教学体系相融合。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立足云南本土特征,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核心工作,需要体现云南文化特色,在专业课程中应当运用云南建设新农村中地形地貌、风俗活动、民族文化亮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拓展专业教育。为此,高校应组建专业团队,在深入调研云南地区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细化专业课程,瞄准未来岗位人才需求,合理划分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实践教学课程占比,并引入丰富的案例,诠释云南地区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

第三,开发多元化实践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服务于今后的岗位需求,致力于云南乡土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这就需要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努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给予学生广泛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民族建筑类设计大赛,鼓励学生探究云南文化内涵,在乡村建设中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邀请相关人士进行评分和指导,学生也将获得启迪。在2017年紫金奖的评选中,《授之以渔——基于村民自主营造的淮安市宗楼村规划设计》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竞赛中积累实践经验,学生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还将深刻领会设计专业学习的真谛。

第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云南地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开展多方面的调研工作,学校、行业企业的通力合作才能促进研究和实践的顺利实施。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拓展和企业的合作之路,汇聚学生的创意作品,带领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当中,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同时在条件成熟后,还可考虑成立专业的乡土化筑家设计企业,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植入建筑设计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国家产业结构发生重要调整,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的紧迫任务。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建筑室内设计工作在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满足游客审美诉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高校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善于从本土资源优势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系统的课程教育和深入的实践锻炼为方向,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乡土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云南邀您来“吸氧”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乡土中国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