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改革

2019-12-26曹小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艺术类文化遗产物质

曹小劲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引言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加之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还是连结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许多优秀的非遗正在飞快的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基于此,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它们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大学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实施艺术类高职教育的学校,其定位是在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具备艺术特长的人才。艺术类高职与非遗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中完成艺术类高职的教育改革,以期加强非遗保护力度,推动艺术类高职教学水平的提高。

1 非遗传承的必要性

伴随着互联网等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由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华民族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冲击,一部分依靠口头传授和行为活动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陆续消失,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因为缺少继承人而濒临消亡,众多具有历史底蕴和独特价值的珍贵文物与文献资料正在遭到人为的毁弃或买卖,甚至有的文化实物已经流失到境外,随意滥用、不加节制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传承和创新优秀的历史文化已经刻不容缓[1]。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依靠金钱和物质来衡量,其价值是无法复刻的,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质,一旦消失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重要,甚至超过了物质文明,它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承载体,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着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我国文化自信和维护我国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层面的发展需要,更是和国际社会文明相衔接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传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有必要的[2]。

2 非遗创新的重要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在传承的层面上,在继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不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时代特色,加强非遗的时代性是十分重要的[3]。创新不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成为了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文明是密不可分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给予中华民族前行的动力,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良好的发展前景。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要做到将非遗与时代相融合,打破传统的传承方式和手段,利用现代化高新科技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文化机制,是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关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非遗进行创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3 艺术类高职学校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方法

艺术类高职学校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是大势所趋。艺术类高职学校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首先,由于艺术类高职学校的教学偏重点不同,带有地区办学特色,刚好与地域性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吻合,所以艺术类高职学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地区特点,着重发展当地极具艺术特色的非遗文化,并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举办讲座讲解非遗文化或组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实践等方式传承和发展非遗[4]。

其次,艺术类高职学校具备师资力量雄厚、艺术学科众多、学术思想活跃、学生思维灵活、创新环境宽松等特点,在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艺术类高职学校更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育革新中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发展非遗文化,鼓励学生掌握非遗技能,组织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进行指导,深入非遗发源地进行采风、考察,进行资料整理,并通过话剧或其他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吸引更多学生加入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中来。

除此之外,艺术类高职学校要不断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规律,主动担当起创新非遗的责任,在教育改革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使学生结合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实现对非遗文化的创新。

4 传承和创新非遗对艺术类高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类学校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重视,让艺术类高职教育走进大众的视野的方法之一就是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非遗对艺术类高职学校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实现提高学生艺术感知力和艺术敏感度的目的。在学生搜集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生在了解非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文化继承高度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思想文化水平,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识内容,使学生传承保护创新优秀文化的理念,成为主动传播优秀文化的使者。

5 对艺术类高职学校教育结合传承创新非遗的前景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艺术类高职学校更是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在教育教学革新中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延续非遗的文化魅力,并在传承中融入时代因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焕发活力与生机。结合非遗未来的发展前景,艺术类高职学校传承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掘空间,它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甚至永久性传承非遗的手段将越来越多,由此可有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提高非遗创新的科技化、现代化含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估和展望,更有利于摆正其在国家文明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通过在艺术类高职学校教育改革中不断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新方向,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发挥其真正的价值,给非遗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6]。

6 结束语

随着大众认知的转变和经济水平进一步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程度与日俱增。艺术类高职学校在传承和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比其他非艺术类院校更加专业,艺术的共通性使得艺术类高职学校更具备优势,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所以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途径与手段提高艺术生对非遗的兴趣,督促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非遗文化知识,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专业的非遗就业参考,在教育教学革新时有意识的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方向靠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做出思考,更能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的趋势。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走进艺术类高职课堂是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艺术类高职学校不断为非遗创新注入新意,更有利于非遗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非遗知识的欲望,加强了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猜你喜欢

艺术类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