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2-26王海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价值观政治

王海立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要求要增加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文化自信的内容融入其中是高等教育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使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挥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自信是重要的内容,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教育效果。教育过程中将文化自信渗入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为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1 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

“坚定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找出来,明确一个民族要更好地发展,文化是根基。国家要发展,文化是重要的精神推动力。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意义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从而明确中华文化所具备的特点以及历史创造力。文化自信可以将价值理念树立起来,增强价值观。拥有文化自信的人对中国的文化充分了解,有助于促进民族自信。

1.2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当前正处于世界文化交融的时期,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一些人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会产生文化自卑,也会出现文化自负的心态。在建设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这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的心态是非常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正确面对自身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端正态度。只有文化自信,才能鼓起勇气文化创新。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此为依托建立文化自信,对民族文化充满自豪感。如果文化自信不足,就难以创造出今天的成就。树立文化自信,能更为珍视传统文化,而且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充满了文化自信,才能创造出文化成就,推进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发展。

2 文化自信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关系

当大学生有了文化自信,就会有强大定力,对国家的发展充满自信,自我意识强且具有时代感,无论是思维上,还是行动上都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高校的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对文化自信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关系明确。

2.1 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大学生具备文化自信,才能更为全面地为社会服务,文化素养也会更高。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传承者。

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发扬先进文化,大学生接受文化教育,还要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对中华民族文化予以维护,这也是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国要在世界领域中拥有话语权,就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重要的体现。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依存的,两者存在关联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随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所正确理解。

3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文化自信意识淡薄

由于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意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正确认识。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没有准确定位。比如,高校大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抱小孩的女人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就是大学生没有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的结果。

3.2 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高科技电子产品,注入电脑、手机等,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有排斥心理。在他们看来,这些教育都是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虽然当前的高校注重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宣传,但是没有电子媒体具有感染力,使得这种宣传对大学生不具有吸引力[2]。

3.3 文化参与积极性不足

近年来,高校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大学生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大学生认为参加高校组织的文化活动就是浪费时间。以红色文化活动为例,大学生很少对红色文化学习具有积极意识,加之宣传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就更没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了。

4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高,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的先进文化就会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将文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相结合,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

4.1 大力弘扬本土文化,科学对待

对大学生进行本土教育,给大学生传递本土文化,让大学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将本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3]。组织开展国学大讲堂、传统艺术展览等,让大学生充分接触到传统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

4.2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基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保证教育质量,就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在教育队伍中,不仅是高校的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也可以参与其中,发挥学生干部的典型作用,在学生中间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教师对学生干部的教育方法予以指导,让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承。

4.3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关联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价值观有所感悟。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应用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价值观内容融入其中,可以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氛围[4]。用传统文化滋养网络空间,提高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感染力,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4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探索多个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对文化自信准确定位。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正确理解,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文化自信得到强化。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让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对国家、社会事务更加关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形成。

4.5 充分调动大学生文化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给思想教育以新的契机,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实效性。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课堂教育之外,还要将教育活动化,在活动中将传统文化体现出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思想也能够更有效地传递。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就会发生改变,对不同的文化具有更强的分辨力,还提高了文化鉴赏力,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

综上所述,处于当代的社会发展环境,通过文化自信就可以将民族意识和一个民族的凝聚状态反映出来。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的建设者,也是重要的接班人,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是高校应该履行的职责。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文化自信这个基本条件。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立起来,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高校采用文化方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当中,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通过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同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高校用这种方式为大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大学生有精神寄托。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价值观政治
我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