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创新

2019-12-26林玉瑾易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话语受众主体

林玉瑾,易广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广东广州 528225)

互联网、通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双微”平台、易班平台、短视频 APP等在大学生之间的高度普,形成其学习、生活、交往的新媒体环境。拓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空间带来更生动活泼的传播方式,产生了覆盖面相当广的流行话语。然而,当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日常方式时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在社会日益开放、活跃的语境下日趋复杂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效、话语权、解释力等方面面对新媒体挑战凸显滞后。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1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话语体系的特点

1.1 去中心化与自由化

相对于传统媒介的“中心化”特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去中心化”与自由化的特点。在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系统中,存在系统中的大学生皆为独立的节点,任何节点可成为一个信息传播中心。系统中的所有中心是阶段性的,与节点不产生依赖关系,同时中心对节点不具备强制性。这种开放、扁平状的传播系统为大学生提供相对平等、自由的环境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核心价值观对其价值观形成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主体要适应“去中心化”的特点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权。

1.2 碎片化与网状传播

区别于传统媒介传播内容的连续性,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来源广泛,完整信息被拆分为不同式样的碎片,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具备网络与终端设备,大学生参与收、发消息的行为形成了信息的网状传播——“受众与话语主体双向+受众与受众多向”传播,更接地气、亲近大学生,异于传统媒介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与大学生产生的距离感。这就要求核心价值观改变单向性缩小距离感加强对大学生的引领。

1.3 连续的议程设置与生动性

连续议程设置(即去议程设置传播)不仅由媒介选定议程传播,而且大学生选择接收有趣的信息并自主编辑感兴趣的信息,也可参与去议程设置传播。新媒体环境中日益开放、活跃的社会舆论语境、生动形象的传播内容日益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相比,传统媒介严肃而正式的话语对大学生主动了解核心价值观产生阻碍。必须将这种生硬的话语内容进行“软化”处理,适当以大学生的感性为支点提高核心价值观解释力。

1.4 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和话语主体交流互动频率呈上升趋势,在朋友圈对周围的人的价值观风向产生的带动作用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为大学生与各传播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与信息、知识和价值理念等相关的互动。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消费需求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年轻化、时尚化、猎奇性高的信息传播趋势。由此产生的部分个人主义膨胀、价值观娱乐化必须予以矫正。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创新的意义

话语表达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并体现其内在逻辑。传播话语体系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面向特定群体的传播活动中由话语主体、传播方式、具体内容和话语对象经过特定体系的内在逻辑所组成的话语表达。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传播拓宽渠道展现喜闻乐见的方式时也相对弱化了它的解释力和话语权,产生距离感削弱传播的实效。因此,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意义重大。

2.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权

其一,借助微博、微信,各种短视频 APP,创新推广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拓宽核心价值观的话语空间寻找高效的多向传播渠道。 其二,采用以生动、亲切的话语表达方式,缩小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关注度,能在拓宽话语空间同时提升其话语权。

2.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解释力

根据大学生群体接受能力特点,进而对现象层面作相应的解读与引导,解决核心价值观从概念层面解析、理论底气不足导致“形式主义”等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认知。针对大学生接受偏好习惯接地气、生活化地传播,使其在意识上接受从行为上体现,真正增强其解释力。

2.3 能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力可通过大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行动认同四个阶段体现。在大学生对其内涵的认知和行动的靠近的基础上,通过引导逐步促进其在分析、加工、处理信息时做对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通过感性与理性层面上的认可促进实践认同提高其传播实效。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面对新媒体掀起的流行浪潮,核心价值观传播如果仅靠话语创新来应对并不能长远地奏效。置身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更新频率不断加快,话语流行期不断缩短,必须通过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对大学生的传播实效。

3.1 转变话语主体观念,结合大众流行趋势提升传播水平

3.1.1 适应环境特点,树立大学生主体地位

思维模式是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它决定了人们的话语如何呈现。话语主体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将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活动范围等纳入校园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方式和内容的考虑范围。大学生是祖国要培养的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向大学生明确其主人翁地位,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方法,鼓励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新兴媒介把生活中的正能量积极地发布到自己的朋友圈,增强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引领作用。

3.1.2 结合大众流行趋势提升话语主体传播水平

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新媒体已嵌入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必须由我们来占领。精准提升话语主体的传播水平,拒绝以“完成任务式”的观念进行传播,改规范说教为感性倾听并开展对话,结合当下受众青睐的各式传播话语主体的宣传活动特点,提高话语主体在新媒体环境的适应性和传播能力。重视话语主体自身不足的改善,结合受众的自我意识与使用媒介的可能性,以平等、亲和的姿态面向大众、走进大众的心里,提高亲切值缩小距离感,增强话语权。

3.2 结合大学生需求,“去中心化”递进式传播

3.2.1 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契合移动传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上强调 “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方式,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以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契合移动传播方式,将核心价值观传播思维“广告化”,用广告的标准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创作创新,契合当下流行的移动传播的趋势,将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等流行元素融合到作品的创作中,既要在新媒体上传播也要有实践活动与实物展示。尤其注重“广告”的创意,不仅要文案编辑体现新创意更要求画面有新意制作“广告”,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主动吸收。

3.2.2 契合“去中心化”特点进行递进式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对普通大学生进行有效影响更要在一般基础上细分到分众、小众。 通过分众传播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等的大学生,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成长环境大学生进行更有共鸣的传播,如举办不同主题的文艺汇演;通过小众传播可以实现小范围对目标受众的精准传播,对大学生中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如“二次元”群体,对部分观看暴力、血腥、色情、激发社会矛盾等动漫而产生的价值观扭曲的学生,引导其从虚拟的动漫二维世界回归到正能量的现实世界。在提供受众细分的基础上,把控各节点相互联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分众—小众”递进式传播模式,提高有效传播的精准度。

3.3 分层次解读话语,原创提高生动性

3.3.1 创建分层次的话语解读方式

创建分层次的话语解读方式,推行适合大学生的话语解读软传播。鼓励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成为我们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主体,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收获体会从不同角度、层次解读并借助新媒体主动传播。如针对具有更高层次解读能力的大学生,适合以社会时事热点为载体,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做深层次文字阐述或案例渗透,通过深度解读为大学生提供深层的感官需求。让大学生以自身喜闻乐见的健康方式解读、传播核心价值观,促进话语主体与受众的交流,在缩小距离感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知的范围、深度,使传播更加接地气、生活化。

3.3.2 发挥内容原创的生产优势提高话语生动性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大话语创新生产资源,创新话语生产模式。以优秀文化为载体,时间为线、社会生活为面通过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形象生动地解读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产生更多的共鸣。以国家的强大与社会实践中先进事迹等为载体,促使大学生油然而生自豪感,借助情感的生发鼓励大学生通过双微平台、各种论坛、短视频 APP、电视节目、报纸等载体自主转发信息生动活泼地解读核心价值观,增强解释力。

3.4 开发反馈系统,培育新媒体核心价值观意见领袖

3.4.1 开发循环式反馈网上登记系统

良莠不齐的信息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推送到各式信息接收终端,能短时间内引起网络热议。开发“团支书+社团+辅导员”的循环式反馈网上登记系统。班级团支书从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将学生们表露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提交至辅导员,辅导员开展“因地制宜”的谈心谈话;学生会或社团定期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收集反馈信息,如有异常,在该环节进行登记后提交至辅导员,由辅导员接收反馈信息并决定是否重新进行新一轮的谈心谈话与实践反馈活动。从线上线下掌握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消极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消息在大学生当中引起热议时,迅速有力地做出反应抢占传播空间,及时发声教育并疏导大学生群体的负面能量。

3.4.2 以大学生的媒介满足感培育新媒体核心价值观意见领袖

在重视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受众进行选择,通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对核心价值观传播活动的参与中获取足够的满意度主动吸收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挑选一批学生干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团员用大学生群体的流行话语编辑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图、文、视频等,保持并形成持续行为,在信息资源丰富的前提下得到所“围观”学生的认可,培育其成为其朋友圈的意见领袖,纠正将部分学生的个人主义膨胀等问题。

猜你喜欢

话语受众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何谓“主体间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