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研究

2019-12-26黄祥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发展

黄祥春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优秀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得“全面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是我们时代赋予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要综合考量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订规划;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增长过程。城市作为地域经济、技术、政治、生产、人口、信息、交通、文化等的集聚点,对其周围地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城市在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对周围地域产生辐射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自然资源越挖越少,但文化资源越挖越多。未来,各文化名城应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彰显城市特色,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努力在城市化进程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文化生态。

历史文化是城市建设的载体之一,历史文化对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必然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将历史文化根植于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这不仅是对传统文明的尊崇,更是对现代文明的希冀。

历史文化体现城市发展的内涵,是推动现代新型城市建设必备的元素。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品位的重要表现,而品位的高低却取决于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呈现于城市建设中,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经典。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

历史文化是城市赖以延续的生生不息脉搏。充分挖掘,充分合理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是无形的资产,将历史文化产业化,与旅游等实体产业联姻,不但可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生态化,而且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将历史文化根植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对传统文明的尊崇,更有对现代文明的希冀。

城市的历史文化不但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可重构历史文化的价值体系,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与时俱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的“仁”“和为贵”“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思想文化元素要勇于发扬光大,并积极构建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再创新理念。

以传承来保障创新,因为创新之种的生长离不开城市文化的肥沃土壤。以创新来促进传承,因为传承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创新肥料。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统一起来,做到既能保持和发展城市建筑群原有的文化格局,又使城市规划,新建筑蕴含时代风貌,实现有机更新。

1 历史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历史文化可以探明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揭示城市发展的文化规律,展示城市的精神风貌,彰显城市文化特质,可以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发展思路。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根脉,是城市建设的基本素材,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打造魅力城市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工业化时代,城市快速发展,同质化的城市屡见不鲜。而历史文化可以赋予每座城市不同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形象,彰显城市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历史文化是某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符号。城市发展程度的指标囊括了经济发展和效益体系、社会发展体系、生活质量体系、基础设施及环保体系、社会秩序体系,而历史文化在这些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历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1 历史文化能有效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当前,许多城市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谈到文化产业,现在很多城市都将旅游业作为突破口,作为新型战略支柱性产业来推动城市发展。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指导思路、发展理念是全域旅游,而历史文化资源无疑是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本质,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它可以赋予当地特色文化产品独有的特色文化内涵。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文化塑造。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的灵魂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拉动投资,产生一定的价值,带动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例如,革命老区推出了“红色旅游”项目,既增加了产值效益,又给传承了“红色”历史文化,“红色”基因深深烙印在革命老区。

2.2 历史文化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城市的文化品质,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外化于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等城市外观形式;另一方面是精神文化,内化于城市的精神文化产品、市民的文化素质等。这两种文化的形成,历史文化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中都占据着显著地位。许多城市都保留着原有的历史文物遗址和遗迹,像西安的大雁塔、古城墙、鼓楼、钟楼、平遥古城等,这些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资源引导着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规划和设计,让更多的人一踏入这座城市就有时代感,又能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历史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的生活理念、社会习俗、伦理制度、礼仪文化、服饰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对百姓的生活无不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始终浸润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2.3 历史文化有助于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座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不仅是钢筋、玻璃、混凝土的混合体,它应该也是一位文化大使,一处天人合一的魅力之地。历史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优化着城市景观、建筑风格、城市布局,塑造着市民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的思想情操和构建其精神体系,这些都纳入城市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历史文化能够使城市在发展中注重平衡人文与生态,传承与创新,坚守与发展,以提升城市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引领城市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的力量,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也给人一种独特的亲和力,继而令城市居民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素质。中国现代城市发展强调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而我们传统历史文化中注重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生”的理念,正好与之形成共鸣,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软实力。

3 城市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的作用

3.1 城市发展必须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地域广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且差异性、多样性并存。在各地域历史文化区内所形成的城市,显然带有该文化的显著烙印,因此城市发展中一定要正确解读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地域风情等,切忌千城一面,将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和谐共存。挖掘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内涵,以打造独具特色的经典城市。比如:景德镇的瓷都文化、巴蜀文化、南宁民俗文化、洛阳文化圣城的称号等。

3.2 城市发展要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

在城市发展中,房屋建筑,街道拓宽,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等,致使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单位遭到严重人为破坏,城市历史文化弱化甚至丧失,失去了对城市发展主题的思考,给城市名片撕了一角。所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上日程,并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管理者如何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指明了方向。

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历史价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我们可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论研究及保护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拓宽传播传统文化渠道等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传。

文化名城的一砖一瓦都有“文化烙印”,一景一园都有“文化故事”,一街一巷都有“文化底蕴”。所以得对历史文化遗产实施必要的保护修缮工程,这也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举措,以确保提升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城市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唯一性所在。

3.3 城市发展要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

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千城一面,争相模仿外国名城、外国古迹,丢失自己的历史文化,摒弃自己的城市文化性格、城市文化精神,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征。主政者们没能深度挖掘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是一味追求经济的近期发展,忽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须知现代城市的发展并非以高楼大厦建筑,路政建设为主要特征,而应该是与自然生态相适应,注重绿色发展,以及传承和创新当地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必须要处理好巩固历史文化根基、延续历史文化血脉、呈现历史文化风貌与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两者之间的关系。

把历史文化元素深入融入百姓生活,使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化,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城市居民自觉传承历史文化,培养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以文惠民,开展送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厂、进军营等系列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润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只要唤醒沉睡多年的文化基因,以文化引领城市转型,并促进文化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