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2019-12-26夏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学困生家庭作业

夏瑜

(庆城县庆华小学,甘肃庆阳 745000)

1 “学困生”的含义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为何而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学习习惯差,意志薄弱,纪律又不好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2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该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2.1 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庭不和或缺损家庭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道德水准的每况愈下,家庭危机越来越严重,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的家庭越来越多,这类家庭的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学习往往受到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的离异,使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样能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的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而不思进取。孩子他们虽然坐在教室,但是心里却想着父母想着家。笔者班里有一名女同学,本来是比较聪明听话的,可是因为父母闹离婚,刚刚上了一年学就辍学在家,等父母的问题解决之后,她才返校学习,造成她知识上的严重脱节,加之单亲家庭的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她现在变得性格孤僻、不合群,但又贪玩,不爱学习,学习习惯差,卫生习惯差。

(2)家庭教育不当。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较大,大部分家长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尤其是进城打工的家长忙于做生意赚钱。因此,无暇顾及孩子的品德与学业教育,无心关注孩子的成长,致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有些家长教育观念欠妥,将学习成绩视为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粗暴打骂、溺爱袒护和放任自流。粗暴打骂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溺爱袒护和放任自流助长了不良行为,使学生心理受到了严重伤害。

2.2 无良好习惯引起的“学困生”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跟不上、溺爱使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自制力差,经常是一支铅笔、 一块橡皮都会成为他们的玩具。上课5min 左右才能安静,用心听课,但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要么玩够了再做,要么边玩边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怕苦、怕累、怕难、贪玩、好吃。学习上在有困难不愿动脑自己解决,简单的自己做,难度大一点的或抄或等教师讲。

2.3 心理创伤多

“学困生”在学习上与一般学生相比,付出同样的时间但达不到同样的效果,还经常受到批评,在家得不到亲人的关爱而常受到指责,学习无乐趣,厌学自悲,有些父母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也造成心理创伤。

2.4 语文基础知识没掌握或掌握不扎实

“学困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连最基本的识字写字和读课文,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阅读和写作了。有些学生的拼音和汉字基础差,到了中高年级独立识字能力差,写拼音不是分不清四声调,就是分不清前后鼻音,有的把声母“b”和“d”“p”和“q”相混,把韵母“ie”和“ei”相混。写汉字笔顺错,结构错,和同音字混,和形近字混,造成作业中问题多。考试成绩低,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破罐子破摔,学习无兴趣,缺乏动力。

2.5 语言表达能力差

课外阅读面窄,习作水平差。中高年级作文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

2.6 学校教育

当前自上而下以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使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成了应试教育、功利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被视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整个教育气氛、教育观念就停留在这么一个“唯学至尊”的水平阶段,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放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的教育培养,致使很多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自暴自弃,越学越后进。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成了绝大多数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尺码,所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反之,对待学习成绩不良、调皮淘气、纪律松散的学生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状告家长,转嫁教育。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导致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学生缺乏良性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学习成绩、行为态度难以得到良性发展。

3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对策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学生自己、教师、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看法。

3.1 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帮助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要转化“学困生”,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对于因家庭不和或家庭缺损导致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多关心孩子,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温暖。同时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多关心,看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对于因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学困生”,在教育方法上多给家长指导,帮助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正确地评价孩子。

3.2 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勤奋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回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兴味”就是“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难易度,切莫让他们根本无法完成作业。

3.3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学生的习惯越来越差,学习自觉性差,他们做作业要人陪,课堂好动、贪玩,听讲不专心。要注意引导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做作业时抓紧时间,不要边玩边做。遇到不会的作业不能抄,更不能不做,要想办法解决。

3.4 注重学法指导,使“学困生”由“能学”到“会学”

“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品质欠佳,基础知识不扎实,遣词造句能力差,独立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启发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补救基础知识欠缺的部分,引导学生阅读、习作,培养学生阅读、习作兴趣,优化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其次,他们的作业坚持面批,这样便于指出作业中的问题,提醒他们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一定注意。对待“学困生”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因人而异,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学困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中小目标,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为他们创设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地运用。

3.5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对“学困生”的期望值要放低。一个眼神、一次宽容,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学困生”最缺乏的是自信,而且教师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他们,如果我们教师平时能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对他们的要求适当地降低,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许他们真的会远离学困。赏识“学困生”的优点。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个人潜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采取成功教学,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课堂上提一些难度低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当他们回答正确以后,师生给他们以最热烈的掌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增强自信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绚丽多彩。

猜你喜欢

学困生家庭作业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作业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