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2019-12-26李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监控教学质量机制

李争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

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制度初步建立,整体监控质量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但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控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模式滞后等。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此,对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与运行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基于“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背景

2015年3月,我国国家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创新2.0 互联网发展新形态,其涵盖了与互联网相关的多种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这一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原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监控组成人员过于单一、监控形式过于滞后、评价模式过于单一等,对整体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1]。

2 基于“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

2.1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理念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主要依据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混合理念及控制论中信息反馈理念。其中混合理念将整体领域看作多维、有序的结构,而概念整合与有形质点紧密相关。在混合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将传统高职教学优势与网络化教学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在充分发挥教学人员启发、监控作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及自觉性; 而信息反馈理念则要求经控制系统将信息传输出去。并将作用结果反馈出来。随后对信息进行再输出,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2]。从本质上而言,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中,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是一个混合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师生双方信息反馈混合,可以揭露教学管理活动中缺陷,并对其进行持续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完整、稳定性。

2.2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基础条件分析

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始终致力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监控模块已初步建立。同时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在以往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意见征询制度、督导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了教学工作会议反馈制度、督导反馈制度及教学质量管理反馈制度,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质量监控实时信息反馈制度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

在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际运行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系统反馈机制构建为入手点,综合考虑本院校教学实践中反馈信息载体、平台、途径及反馈信息应用方式,将线上反馈与质量监控机制进行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整体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3]。

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反馈体系主要是在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上,构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在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线上评价。同时通过网络反馈的方式,各专业教师可以自申账户,登录查看各班级对自身每一门课程的评价信息,最大程度了解评价表涉及的信息,如平均分排名、每门课程平均得分等。通过对每一门课程各个环节反馈信息的分析,高职教师可分析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缺陷,为课程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除此之外,高等职业院校主管人员可查阅全校全部教师及课程评价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各课程教学结果,为整体教学体系改革及人员管理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依据混合理念的相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教学质量实时可视监控信息多渠道、 多载体相结合的综合反馈体系构建为目标,在网络载体应用的基础上,与其他载体结合,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是以教学信息反馈为起始点,将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活动。随后在新的教学反馈信息产生后,与监控体系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良性循环体系。

在具体构建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可综合利用J2EE、WEB、BS WEB 技术,集成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如Oracle、Weblogic 等,构建自动化开放式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可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动化开放式教学质量监控平台中设定合理的管理层、教学管理层、被管理层权限。其中管理层、被管理层可随时发布对各高职专业实践活动的意见,并提出对应的建议;而教学管理层可将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并在互联网上分类别公开发布或针对某一个、多个部门发布。相关部门在收到信息后,可在互联网平台监督下可视化呈现信息处理流程。同时根据教学管理部门级别、教学管理人员岗位的差异,各级别教学管理部门及人员可在网络上随时查阅同一级别或者以下级别的有关教学质量的信息。

3 基于“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作

3.1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作模式

从现有信息化平台中可以得出,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籍管理、网上教学管理及考务管理等模块,已形成了基本网络化。据此,在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作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可从针对现阶段教学管理需求,确定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作思路。并结合各专业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细化互联网平台中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指标。具体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通过质量评价、组织管理、经费支持、质量反馈等作业,以各专业课程为监控对象,在学籍信息及生源分布数据的支持下,进行师生交互评价[4]。

3.2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作流程

首先,监控人员与被监控对象确定。在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中,主要监控人员为校本部及教务处组织人员、校本部下属教学人员。而被监控对象主要依据高职教育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将高职各专业教师教学及教学服务行为看作产品。针对高职各专业教师教学资源供给、教学服务提供、教学过程组织情况,由高职各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除高职各专业学生之外,学科专家也可以进入网络评价对其进行评价。

其次,在数据采集分析过程中,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每一位学生具有唯一的学号。因此,为保证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作效果,高等职业院校可依托原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检索及判定功能。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分群。并配置网上填表+机读卡输入+纸介表调查的方式。

最后,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中收集的数据,高等职业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可从资源服务、服务意识、教学组织过程等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制定可修改的网上评价表格。并设置对应类型的网络评价界面。最终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获得结果分析时,高等职业院校可集成各专业学生意见、教学人员意见、 专家意见及网上学习数据流意见,设定恰当权重。并利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教学质量监控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充分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趋势及各专业课程教学人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高等职业院校也可以利用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定制的方式,将检测信息传递给对应教学人员或管理部门人员,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卫星数据传输工具,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发布到官方平台中,为各级领导掌握高等职业运行教学情况提供有效的参考。

此外,为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公平公正性,在网上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可将教学质量划分为A、B、C、D 四个等级。其中A等级为学生评价优良率在80%以上,教学人员及专家评价均为优等,且课件平均通过率在55%以上;B 等级为学生评价优良率在60%~80%之间,教师评价及专家评价为良,专业通过率为30%或以上;C、D 等级分别为学生评价优良率在50%~60%、50%以上,教师评价及专家评价分别为中、差,教学课程通过率在10%及以下[5]。

3.3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作效果

通过基于互联网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作,可以帮助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了解在对应高职院校教学现状,为教学服务改革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教学支持服务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可以形成实时监控、量化管理、迅速反馈的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方案、 教学管理管理办法及教学政策的推进落实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可以在以往简报反馈、书面反馈、口头反馈的基础上,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线上实时信息发布,不仅可以保证相关教学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而且可以保护课程评价人员及被评价人员隐私,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稳定运行提供依据。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可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监控教学质量机制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