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

2019-12-26鹿广静黄思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朝阳区文创人才

鹿广静,黄思源

(朝阳社区学院,北京 100122)

1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1.1 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增长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过去5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3%,几乎是GDP年均增速的两倍。朝阳区作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更是经历了文创产业的爆炸式增长。2014年,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落户朝阳区,集成首都文化、金融、科技等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了国家层面的各项文化产业政策先行,为朝阳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截至2017年12月底,朝阳区登记注册的文化企业达到86 611家,聚集了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等80 余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形成了“一横”“三纵”“六圈”的产业空间布局。2017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3.9 亿元,同比增长80.8%,占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收入23.2%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朝阳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1.2 朝阳区文创产业独具的国际化特色

根据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朝阳区蓝海(北京)集团有限公司等19 家公司、掌阅iReader 海外项目等16 个项目被认定为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分别占北京市的34.2%和55.6%。与此同时,朝阳区聚集了除俄罗斯外的全部外国驻华使馆、全市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以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的国际金融机构、50%的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北京市50%的外籍人口居住在朝阳,涉外服务设施健全完善。朝阳区丰富的国际化资源为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发展平台,促进了人才、 企业等高端要素聚集,形成了朝阳区独具特色的发展环境。

1.3 人才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意创新为主要手段发展起来的产业,文化理念、科技创新、商业模式是文化创意项目产业化发展实现价值的三大核心要素。简单来说,就是“创意+科技+资本”,以非凡的创意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产品,再依靠高度产业化的运营模式,拓展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和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在产业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创造性和专业性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朝阳区在政策环境的打造中,非常重视人才建设,聚焦人才培养、创业指导、成果转化等,积极构建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上下功夫。

2 朝阳区文创国际推广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2.1 人才定位及素质要求

由于朝阳区文创产业本身所具有的国际化特性,国际推广人才需求旺盛。从大的方面说,文创人才包含创意的生产者(设计、策划等)、创意产品的生产者(游戏制作、动画制作、方案执行等)和创意产品的经营者(项目经理、经纪人、拍卖师等)。该文文创国际推广人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包含这三类人群,他们主要集中在对外文化出口企业或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文创企业从事国际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策划及海外营销落地等工作,通过提升文化产品的海外影响力来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价值。以文化传媒类企业为例,它的产业链包括前期策划、推广、执行和结案四个部分,而每个部分都是国际文化推广的重要环节,各个环节的人才都是国际文创推广人才,都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经验和一定的国际沟通能力。

从前文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决定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较之其他行业需要具备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更强的技术融合能力、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对外文化贸易活动的特殊性决定,文创国际推广人才除了具备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还要具备突出的专业融合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瞄准并深入理解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从而降低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文化折扣”,提高贸易竞争力。

2.2 人才储备数量和结构分布

朝阳区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文创企业云集,文创从业人才众多。截至2017年底文创企业从业人员已达29.06 万人,其中涉及对外文化贸易的从业人员近6 万人。

文创国际推广人才的结构状况,可以从行业分布、专业分布、学历层次分布、年龄分布和国籍分布等几个维度进行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分为9 个类别,从行业分布看,《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朝阳区2017年从业人员数量位于前几位的依次是领军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吸纳就业104618 人,同比增长15.2% ,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36%,优势行业广告和会展服务以及文化用品设备生产销售及其他辅助服务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3.4%和13.5%,潜力行业设计服务、新闻出版及发行服务分别占到8.3%和6.8%。文创国际推广人才的行业分布与文创产业从业人群的整体行业分布基本一致,其中动漫游戏出口、 图书版权输出和电影出口等高端行业人才储备位居北京乃至全国前列。从专业分布看,艺术类、技术类专业人才多,具备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能力的文化产业管理类、商务类专业人才缺乏。从学历层次来看,由于对外文化贸易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多数企业本科以上学历员工能达到60%以上。从年龄分布看,从业人员以年轻人为主,年龄阶段集中在25~40岁之间。调研发现,文创国际推广人才中外籍人士占相当比重,在创意设计、营销落地过程中企业普遍离不开文化出口国或地区当地人士的参与,文章后面我们会提到多数企业以项目合作式的方式委托当地人士开展业务,本土高端人才缺乏。

2.3 人才胜任力现状

不同类别、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人才状况不尽相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主要有两种人才运作模式,一种是自有成熟团队,团队负责人一般为企业合伙人,文化出口业务从设计、策划、营销、执行均由自有团队完成,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实力雄厚、发展成熟的企业之中;另一种是项目合作式,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中小型文化出口企业及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在开展业务和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效率,逐渐摸索出并主要采取了项目合作式运作模式,如开展英国业务则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专做英国相关业务的成熟团队进行合作,开展南美业务则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专做南美相关业务的成熟团队进行合作,从项目策划到推广到执行都委托该团队进行。这样的团队一般都是以业务开展的国家人员为主,他们更懂当地人的文化习惯、文化品位、文化禁忌及相关法律政策,能够设计出更受当地人欢迎的文化产品,能够更顺利地完成活动在当地的执行。

文创企业以中小企业为大多数,截至2017年12月底,朝阳区文创创业产业企业注册数86 677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仅2 597 家,上市企业数仅182 家,所以项目合作式的人才运作模式是更广泛的存在。这种人才运作方式在企业发展初期,确实会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快更好地打开海外市场提供帮助。但也突出反映了企业国际推广人才包括设计人才、传播人才、贸易人才都非常紧缺,员工胜任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不足、创意思维局限、文化积淀不足、市场敏感性不足、国际化视野狭窄、商务能力弱,对文创产业的核心概念和国际发展趋势认识模糊。从长远来看,要提高企业国际化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国经验的本土专业人才是根本出路。

3 朝阳区文创国际推广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需求

3.1 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按培养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政府培养、 高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三种类型。

从政府层面看,朝阳区对文化创意人才及其培养是十分重视的。实施了文化创意人才聚集工程,积极落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海聚工程”、朝阳区“凤凰计划”及高端商务人才政策服务及奖励办法。每年定期在党校举办重点园区、 企业高级文创产业经营管理培训班,邀请国家、北京市有关主管部门专家型领导、专家学者、文化创意产业知名企业家等领域的师资进行授课,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但是总体上,仍然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本需求特点、供给现状等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门性人才政策依然缺失, 现有的文创培训项目也主要是针对高层管理者、内容篇理论,效果差强人意。

从高校层面看,北京市众多高校都设立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有些高校还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培养文创人才,从产业发展内在规律、 地区协同发展、宏观政策影响、国内外经验借鉴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出了许多研究成果,为文创产业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院校在创意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且课程内容僵化,不能紧跟产业发展步伐。

从企业层面看,不少企业已经在探索国际推广人才培养的实践。如京祖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每天安排2h 的员工内部学习、分享,积极安排员工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会议、展览、展会,增强实操经验;人民天舟(北京) 出版有限公司创立了员工培养的任务式双向指导模式,进行理论学习+项目+交流+活动的人才培养实践; 北京德天众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建立学习资源网站,员工随时可以进行业务学习,并建立学习机制,定期考核。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在行业内是共识,但是目前的企业内训缺少理论指导和系统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急需专业化定制化的培训和学习。

3.2 人才培养需求

根据前面对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培养现状的描述, 可以发现文创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需求是非常旺盛和迫切的。从人才市场微观层面讲,无论是高校、社会培养机构还是企业内训,都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导向。调研显示,企业是更注重人才的实战经验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希望能开设一定的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企业受访者还强调,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师资配置也非常关键,要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时间上最好是晚上或周末,方式要融合面授、网课和交流研讨多种形式,师资方面最好将北京市内耶鲁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国际院校师资引入进来,课程将更有吸引力。

在培养内容上,以下六个方面是重点:一是需要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商务语言、社交礼仪语言的学习。二是需要海外文化的学习,包括当地文化传统、 法律政策、国际礼仪、跟各国人打交道的常识等。三是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以提高对文化元素、文化符号的敏感度以及提取和应用能力。四是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学习,以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五是需要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项目申报能力、创意设计能力、法律税务政策执行能力等。六是需要搭建人脉资源的交流平台,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成长学习方式。

总的来说,目前文创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在政策上、机制上、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培养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足。

4 结语

随着我国不断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文化在彰显大国形象,推进特色大国外交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越来越强,文化走出去和对外文化贸易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能否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才是关键。该文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创国际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发现在人才储备数量、人才结构、人才运行模式、人才胜任力、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建设和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朝阳区文创人才
陶溪川文创街区
人才云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艳绝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