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实践的创新精神培养路径探析

2019-12-26刘子英陈铭王晓霞谭向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精神学生

刘子英,陈铭,王晓霞,谭向东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党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培养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推动万众创新的内在诉求和核心要素。究其本质,创新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是在实践开拓的基础上,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形成新知识、创造新方法、构建新理论的科学精神和心理特征,是人的创新本质的内涵表现。创业实践是以创业主体带动内生变化,创造新价值,带动创业模式改革,积累社会技术新成果,推动国家发展的主体行为,是创新精神的创造表现。寻找创业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内在联系,增进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实践间的协同作用,必将成为推进国家创新事业发展、完善社会创业体系的“链接”。基于此,笔者尝试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个体层面,就创业实践对创新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分析。

1 创业实践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关系

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培养人类精神、 实践精神以及主体精神为主要目的,可以分解为多种要素,即培养科学态度、发展自主意识、具备批判思维、树立开拓精神等。创业实践作为人们创造性组织或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教育载体、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通过创业实践可实现砥砺创新精神的目标。创业实践与创新精神培养,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1.1 创业实践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创造表现

创业作为从无到有,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创造性驱动行为,兼具广义性与狭义性[1]。广义的创业实践指开创自己的事业,它既可投身于所创造的新岗位,也可立足于现有岗位,因此,人人时时处处都可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而狭义的创业实践指通过以经济人主体组合带动内生变化结合外部投入的方式,创造新价值变化,带动创业模式改革,在产品、技术、市场、组织与资源配置上积累实践成果,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丰富创新理论的创业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实践性的创业探索是对创新行为的发展,二者在寻求新方法,创造新事物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具有创造性。在探索进程中,大众的创业实践行为积累了丰富的创新成果,促进了经济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思维创新,这是一种创造表现,富有实践意义,同创新精神的培养交叉对应[2]。

1.2 创业实践是创新精神的智慧源泉

由于创业行为的复杂性,创业个体有必要创新性的运用、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性的发现创业成功渠道的理论资源和机会,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打破思维定式,突破固有观念,完善社会创新的微观层面[3]。Theresa Dankovich 博士发明平均每页可过滤100L 水杂质的纸质书,被选为《时代》年度最棒设计之一。她在探查地方民情的旅途中,发现民生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饮用水不纯净),通过不断地探索,最终产生了创新实践成果,并成功地应用于社会服务中,产生了经济效益。实践检验真理,Theresa Dankovich 产生创业想法,行为实践激发了她的创新精神,进而产生创新思维,丰富了她的创新实践经验。因此,创新精神的智慧源泉来自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思考。

1.3 创业实践推动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业实践发展社会创新理念。生产技术创新,是社会基本生产理念、社会组织制度创新的实践过程,它通过反复大量实践,对旧的生产技术进行修正、改良,是一种实践性的生产创造过程。工业4.0 时代理念是通过创业实践发展创新理念的杰出范例。从机械工业时期到电气工业时期,再到高新技术时期,最后到网络传媒时期,工业4.0 在大众创业实践中积累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智慧工厂、智能生产两大主题,为社会发展和工业体系信息化提供了指向性建议。在这种社会技术创新的影响下,社会整体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集互联、集成、数据、创新、转型五个方面一体的创新理念。社会产业整体在技术发展中,通过引导创业主体进行实践,对科学技术新理念、社会管理新方法进行探索,带动了社会整体的发展,提出了新创意,提升了社会整体创新水平[4]。

2 基于创业实践的创新精神培养路径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多元化的,可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四个角度着手。

2.1 国家层面:深化创业体制改革

时代的高速发展呼唤科技创新与进步,科技水平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为推动科技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此首先需要对创业机制进行调整[5]。通过调查民情,衡量国民整体创新意识,国家可以从政策结构入手,对现有的创业奖励机制进行调整,出台相应的创业补助政策,形成一套合理的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调动大众的创业热情。其次,完善创新创业相关法律体系,在法治层面上,政府出台创新创业相关法律,完备对创业者权益的保护体系,通过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一部分具有创新理念和创业想法的公民放心创业,大胆创业。再次,构建国内外创新创业交流平台,近十年来我国已同世界各国联合设立多个创新、 创业相关主题的国际论坛,举行多国创新联合会展,并设立“中国创新奖”,扩展外企资源交流渠道,出台创业教育支持方案,建设多元化、不同领域相互交叉联系的创业文化,以此推动国内创新事业的发展。国家经由多重创业实践,不断升级大众创业体系,丰富群众的创业意识。

2.2 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创新局面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成型的,社会通过生产创造财富,而社会创新则在原有的社会生产技术、 社会文化体系进行再创造,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大众的创新素质[6]。Y&RBAV 首席执行官表示,中国位居2018年“最适合创业的国家”“最适合开始职业发展的国家”的第六和第七位,更多商业机构倾向于在中国进行事业建设,国内社会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建设氛围,这与社会大众创新事业的良好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引导大众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整体的创新氛围,提升社会整体的创业水平,提高社会整体的创新意识,“双创” 氛围将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3 高校层面:全面完善创新实践平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学习创新理论,更不能缺少实践锻炼。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教育部正在制定本科教学质量的国家新标准,此后,创新精神的培养将纳入国家新标准。高校需积极组织、修订创新培养规划,结合学校实情,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新型人才教育的主要考察点,有针对性、时效性地构建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明确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要求和目的[7]。

2.3.1 改进创业实践课程

创业实践课程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的纽带,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创业基础教育,还能补充学生的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符合实践培养的教育理念,可以检验创新精神培养情况[8]。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国内多所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均开始将创新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出KAB 创业教育项目,从创业意识的角度普及创业知识,以实践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创业实践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各高校应广泛设立KAB、SIYB 等实践性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环境应变能力。

2.3.2 创设创新创业类社团

创业实践需要经验积累,通过了解企业创办流程、管理模式,模拟真实创业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具有自主创造性的实践体验活动尤为重要[10]。高校仅仅在原有的课内实践教育课程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社会服务过程,只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与技巧,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对创新创业内容的自主研讨、自主决策、自主创造、自主运营[11]。通过大力支持建设创新型社团组织,在高校宏观调控下,学生在社团中能够自我领导,从零开始,通过社团体系建设、自主运营管理、接触校内外创新企业,体验完整的创新创业过程,培养自主思考、积极研讨的学习态度,锻炼实践技巧。在完善创业实践体系的基础上,东北林业大学大力发展学校社团文化,创建新型创新社团,通过开展社团创新竞赛,坚持创新理论“课堂学习”,科研活动“探索学习”,科普百科“自信学习”,科学竞赛“实践学习”和创业理念“应用学习”的“五位一体”融合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建成了具有东北林业大学特色的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创造了学校独有的社团创新实践体制。

2.3.3 建设高校创业园区

学生是国家未来创新的主体部分,是创业群体的新生力量。高校应着手创建创业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12]。近十年来,各高校陆续开始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区,以“产生创业构想,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业竞赛,吸引各类资源,实施创业计划,收获创业成果”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磨炼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其国际竞争力[13]。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提出“注重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功能”,反映出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学生创新教育不仅要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培养一定的创新素养,提高素质竞争力。

2.3.4 发展高校科研创业

目前各高校立足优势,发挥特色,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甚至组织科学研究、产出科研成果、应用科研技术,进而逐渐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创业机遇,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形成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 个体层面: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

创业实践作为推动创新精神培养的动力和检验创新精神培养效果的方式,实用价值显著。创业个体坚定信心,不但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也有利于丰富社会总体价值。可见,个体创新精神的形成离不开良好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树立[14]。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的赵一飞创立“吧唧小镇”,在创业过程中,他系统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树立了充足的自信心,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毫不气馁,终取得成功。他在实践过程中坚定了积极向上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新目标,这股坚韧的自信支持他完成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精神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把我哥带走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拿出精神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