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26张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生活化知识点目标

张博

(环县环城初级中学,甘肃环县 745700)

初中数学在数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是小学数学、高中数学的重要连接,该时期的数学内容渐偏向抽象化、概念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1]。对初中生而言,其思维、阅历等方面虽比小学生时期有一定提高,但面对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仍存在明显的学习难度。生活化教学是随着新课改理念要求而应用到课堂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手段,可深入、有效地贯彻生活化教育,使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得以均衡全面发展。

1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据笔者观察,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明显减少,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等进行拓展、延伸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内容,一定程度上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2]。但仍存在少数教师以灌注式教学为主,使学生被动接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长期下去将影响其学习兴趣欲望。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虽一定应用,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在生活化教学设计时内容生硬,未能充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生活化教学实施效果较差。另外,该学习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若一味接受被动式、固定式学习,且教学内容抽象、理论,将挫伤其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2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内涵、意义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应先认识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意义,才可将生活化教学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活动中,确保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有效性,以最大程度发挥该教学手段的优势。生活化教学理论是源于活动建构理论或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是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有效地摆脱以往教学局限于教材、课堂的现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进而良好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3]。同时,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可有效地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现象,使学生由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还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表达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培养等,促使其全面发展。

3 初中数学应用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往往起到导向基础的作用,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效、评价标准[4]。当前课堂教学目标共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让学生在抽象的数学学习中达到三维目标要求,已成为教师教学重点探究问题。利用生活化教学目标,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可利于教学顺利开展,进而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内容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让学生测量学校国旗杆的高度。根据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可适当地引用数学家泰格的故事,即利用金字塔、竹竿的影子形成“相似三角形”,具有正比例特征关系,进而计算出金字塔高度。该故事中的数学知识亦是源于生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 定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性质,进而更好地将其引申到生活中。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后,可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校园里国旗杆高度,并使其感受到数学教育的价值,良好地完成相关教学目标。另外,生活化教学目标设置较为灵活、丰富,可充分结合初中数学内容、学生日常生活,有利于推进教学活动展开。如函数问题学习时,可设置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投资成本最小值、收益最大值、利用最优方案等,通过现实生活中函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知识点。又如在学习方程或不等式内容,可设置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商店进货方案、交通运输成本、购物方案不同选择等需分析数量关系的内容,均可将其应用到生活化教学目标设置中。同样,还有建筑、航行、测量等涉及图像几何的内容,可应用到几何生活化教学目标中,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等,可应用到统计、概率数学知识学习中。可见,生活化教学目标具有诸多优势,不仅利于抽象性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还使学生深入认识、理解相关数学知识,良好地掌握、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2 生活化情境导入

在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后,应将其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其中生活化情境导入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法,可迅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焦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5]。另外,生活化情境导入,不仅涉及相关知识点学习,还可锻炼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内容中,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导入内容: 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电风扇旋转、时钟转动、水车转动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转动、旋转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简化展示的内容,将其画成相关图形、线条,再让学生感受旋转角度变化的情况。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将三角尺拿出,并根据不同顶点进行不同角度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位置记录下来,尤其是相关图形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并让学生标记出哪个为旋转角、旋转中心,以此认识理解旋转的相关知识、性质。同时,还可适当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如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关交流探索中,更详细、全面、深刻地认识相关知识点,一定程度上还可活跃课堂氛围。可见,生活化情境导入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较为灵活,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较为简单、直观地认识相关抽象数学知识,并能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

3.3 生活化内容提问

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适当利用生活化内容提问,可帮助学生有效地分析问题的重点、难点,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所学知识点的关键,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根据心理学角度分析,利用生活化内容提问,其问题内容越接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对该内容的接纳程度、积极性越高,可有效地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生活化内容提问:五一期间家里组织外出旅游,除了你以外还有几个表弟表妹;在询问旅行社报价时,两家旅行社全票价格都为120元,甲旅行社说:“购买团体票可享受原价的8 折优惠。”乙旅行社说:“如果购买一张全票,其余人可半折优惠。”,请问人数多少时,甲旅行社优惠? 若乙旅行社优惠人数又是多少?通过这样贴合实际的问题方式,并充分考虑学生日常生活,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一定程度上还可丰富学生生活阅历,以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又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 的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生活化内容: 已知某鱼塘为不规则图形,假设其宽度为AB 两点,在鱼塘外任意取点C,并分别连接上A、B 点形成AC、BC,在线AC、BC 上取中点D、E,再让DE 相连接,且DE∥AB,DE 长度可在鱼塘外测量出来,那么鱼塘宽度AB 长度为多少? 该问题有效地将“三角形中位线”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性质,还使其感受到生活中三角形中位线应用的价值意义,进而领悟到日常生活数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我意识到数学教育的意义,从学习动机上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接受学习到学会学习。

3.4 生活化课后作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学生考试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外,还应重视其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培养,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更有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课后作业布置是课堂结束后再次学习的重要手段,可引导学生温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时反思课堂学习的缺陷、不足之处[6]。而生活化课后作业不仅注重所学知识点内容,更注重生活化形式,对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启发性、探究性,一定程度上可挖掘或激发其创造能力,有效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日常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数据分析”内容后,教师可适当布置这样的生活化课后作业: 让学生观察记录家庭每个月用水、用电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型分析收集的数据内容,以表格、图形等方式展开出来;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用电、用水多的原因,如家里各电器功率情况等,有效地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增加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另外,对收集的数据分析后,还让学生相关讨论交流节水省电的方法,可培养学生节省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品质。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可综合锻炼学生数学实际能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增加其生活实践实际经验,对学生自身发展有重大意义。另外,教师有效地引导、设置相关生活化课后作业,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道德,还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塑造,使其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从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情境导入、生活化内容提问、生活化课后作业方面入手,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最大限度调动其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于课堂教学推进。另外,生活化教学形式,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活有一定感悟,丰富其生活经验、阅历,促使学生多发展能力得以发展,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并丰富优化教学教学方式,推进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知识点目标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