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分析
2019-12-26熊光红
熊光红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031)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出台了《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性。在200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超过了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这也需要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解决现阶段教学质量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状,打造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
1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有效的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从教学的基本要求展开分析,“教”是通过“学”而产生,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需要针对其有效性展开深入分析,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条件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教师启发
学生积极主动对应的是消极懒散,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体现的是对于知识的一种需求,不受外部影响因素的制约[1]。通俗来说,即学生具有学习兴趣,这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应该在个体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为主观认识需求。例如学生的情绪状态良好,他们对于知识的探索体现在心情和参与状态。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注重不同层次结构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并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在知识交流的状态下通过相互作用最后达成共识,并经过相互协调而保持一致,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基于学生的引导而展开。
1.2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便可以开展独立性学习,其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激励,同时还可以创设各种情境,以良好的环境控制方式来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空间。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会更加具备针对性,是立足于发展层次的教学[2]。以实际的一节课全过程来说,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教学内容是影响到学生认知和发展的问题,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换言之,有效的教学行为注重的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和生成。
1.3 有效的教学反思过程
有效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反思,因为反思过程可以对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寻找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改善和提升。教学有效性也是通过细微的教学经验进行累计,即便是一点微小的工作,也能从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具体而言,需要明确失败的根源,并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避免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再次出现类似行为,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具体。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合理记录学生的状态,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存在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也满足“因材施教”的具体要求。
2 教学研究型大学课堂有效性的特殊要求
2.1 当代大学生角色的特殊性
相比于高中等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大学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他们不再受到学业压力的束缚,其学习主动性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由于长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得到提高,高层次的教育阶段也有着新的教育要求。如他们拥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一些努力积极的学生仍然可以通过这些空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拓宽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尽管其中也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自身的专业,也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储备,也让他们将精力更多放在课外生活之上。所以,为了保障教学研究型大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学校应明确大学生角色的特殊性,以便于展开合理的调整方案。
2.2 学习过程的专业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进入了关键阶段,基于学术要求的大学管理与教学规划也是改革的重点内容。大学阶段的学习在层次上较高,尤其是在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方面需要深入剖析,以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具备问题研究方法,探究学习规律,并具备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化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划分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也是专业人才培育的基础性内容。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可以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2.3 课堂教学的多层次
课堂教学的多层次体现在学科内容侧层面。由于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显著,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大学阶段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更是能力与思维形成的关键平台。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层次构建,并具备自身的价值基础,实现知识与文化的融合创新,而不是单纯以静态化的教学体系将现有的知识进行传递,否则必然导致教学过程过于被动。这不仅为未来教育工作提供研究起点,也给教学工作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
3 当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能否满足预期要求的根本,同时也是判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从现状来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成了阻碍课堂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学生能够对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浅层次的理解与联系并不能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储备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应该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更科学有效地确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要求。当然,这也与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有关。某些公共课程的人数众多,无法形成相对有效的学习氛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互动和课堂讲授工作的有效性。
3.2 教学活动组织规划问题
大学教育的教学活动组织规划不同于基础教育的实际,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应该得到稳定提升。从目前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缺乏生活内容与教育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在某些抽象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当中,不同学科性质和内容的差异性也影响了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这也导致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师生互动频率并不高。当学生不能通过互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时,那么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会产生消极影响[3]。
3.3 教学环境与学生自我管理问题
教学活动的组织规划问题从原因上分析与教学环境管理有关。大学阶段的迟到、逃课情况普遍存在,即便是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际上,很多学生对于自身的学科知识并不重视,且一旦课余活动和专业课程之间发生冲突,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课余活动。由此看出,学生在自我管理的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对于学习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表现出了层次性的差异。如在教学评价方面,只要按时出勤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只要考试时不缺课、缺考等。
3.4 缺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工作的目的是对某一阶段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以此为基础研究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可参考的优势,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提供改进的基础。当前大学教师并不能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反思工作,即便是某些内容没有解释到位,学生并未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教学设计的要求而产生影响。究其根本,在于当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更加注重科研工作,忽视了基础教学的作用。针对科研方面的各项工作有相应的制度和考核体系,但是日常教学却缺乏量化标准,未形成严格明确的教学管理体系,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4 教学研究型大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4.1 明确教育目标,重视教学策略的改进
4.1.1 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调整
教学模式现代化调整主要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进。具体而言,教师应明确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构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利用语言表达技巧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传播的规律和技巧。从本质上看,就是为学生提供教学的积极因素。如教师可以与为学生制定严格的学习目标,通过合理的激励手段保持其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模式调整方面,需重视对教学层次的划分[4]。初期是对学生短期目标的管控,做好量化评估的基础性工作; 后期则过渡到远期目标的管理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实践中提升能力水平。
4.1.2 教学手段的利用
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众多,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习惯采取不同的方案。如大学课堂教学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优秀的教师往往擅长通过精妙的问题来引入教学内容。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具有计划性与发散性,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结构水平。另外,还可以引入探究式学习模式,将设计的教学内容停留在学生的近期发展区域。教师应把握教学材料,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研究学习方案。即便学生会因为某些因素产生意见分歧,教师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这说明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环节当中,只要通过合理引导并交流,便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
4.2 重视课堂教学的分析和反思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如果发现知识讲解思路与问题理解存在偏差,就需要立即明确问题所在,以便于对错误进行改进,这也需要对课堂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无论是答疑、讨论还是自习课程,都需要结合课程性质进行不同内容的反思。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模式深化理解。教学反思的过程在于不断提炼知识,提升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对学习内容展开规划,从根源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4.3 管理制度与教学体系的构建
4.3.1 教学管理体系
目前课堂教学还并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教师也需要结合不同课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打造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对于不同的课程类型,教师也应该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目前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在面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时存在理解方面的差异,此时教师需结合学生的普遍问题与措施进行问题检测,科学合理地给予学生反馈,进而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例如,在答疑课程的规划过程中,可以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并保持与日常课程相同的重视程度,这种教学管理体系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检测,了解学生对于已有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5]。
4.3.2 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考核体系的构建需要调整现阶段的学生考核标准。从当前的考核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考试课程与日常考察课程,这样的标准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价值不高。原因在于专业考试分数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学生即便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只需要在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即可,考试过后并不能对知识形成有效理解。所以,学校也应该提升学生的考核标准,按照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制定标准化管理体系。
5 结语
面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要求,新时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教学质量提升无疑是院校发展的基础性内容与核心动力。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基于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与学生层面,都应该从意识形态上做出调整,正确地分析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以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规划等方式进行研究。虽然目前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会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反思等因素的影响,但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可以明确教学管理体系,提升教学策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