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词汇损耗的语言学特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2019-12-26谷晓莹
谷晓莹
(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巧损失会议(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标志着语言损耗(language attrition)(也叫语言磨蚀)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兴起。语言损耗(language attrition)指的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例如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亦指操母语者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而产生的母语技能退化或丧失的现象(蔡寒松,2004)。
语言损耗研究自兴起以来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母语环境中的二语或外语损耗,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与我们现阶段汉语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在我国,英语仅仅是一门外语,不具有全社会通用的语言环境,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由于在实际的生活中与这种语言接触甚少,缺少操练的机会,因此在汉语环境下发生了英语的损耗。鉴于词汇在语言学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词汇损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对国内外众多的二语词汇损耗研究进行概述,总结词汇损耗的语言学特征,为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启示,以便在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过程中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减少或延缓学生英语词汇的损耗。
1 国内外词汇损耗研究综述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在语言损耗的理论框架下,国外学者对词汇损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成效卓著,成果丰硕。主要学者有Andersen(1982),Bahrick(1984),Moorcraft & Gardner (1987),Weltens(1989),Altenberg (1991),Al Dabbous (2002),Hutz (2004), Cohen(1986), Ellis & Beaton (1993),de Groot & Keijzer(2000),Ross(2002),Russell(2005),Ferguson & Orainger(2005),Fliessbaeh(2006)等。同国外相比,国内的语言损耗研究多数都属于对国外理论的简介和研究成果的梳理,如钟书能(2003),蔡寒松(2004),杨晋(2006),杨连瑞、潘克菊(2007),李艳红(2008),倪传斌(2010),金晓兵、倪传斌(2011),杨连瑞、廖玲玲(2011),李旭奎、任慧钦(2011),王健、李洪民( 2015),杨连瑞、谭欣(2016)等。纵观国内外关于词汇损耗的研究,国外二语词汇损耗实证研究的热点在于探究二语词汇损耗的特性,国内有关词汇损耗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国内研究的实验设计和严谨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广大学者还可以从词汇损耗的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来进行更深入的实证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虽存在一些分歧,但综合看来可以把词汇损耗的语言学特征概括为:(1)大部分研究发现词汇会发生损耗,诱发词汇损耗的关键因素是外语使用的停止或减少。(2)词汇损耗一般出现在外语使用停止或减少6~12 个月左右。(3)产出性词汇比接受性词汇更容易发生损耗。(4)高频词损耗少,低频词则相对比较容易损耗(倪传斌,2010;杨连瑞、廖玲玲,2011)。
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和问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有自己的特点:词汇学习投入时间多,词汇量不够大,词汇损耗较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学方式的问题。
2.1 学生自身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程度和学习兴趣较低。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了解了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现状:78%的学生常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几乎不对自己所背的单词加以区分,对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的学习和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多数情况下不能够正确地使用;92%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纸质的英语词典,遇到生词只会借助手机词典中简单的释义,忽略例句的学习;89%的学生常用四、六级词汇手册按照字母顺序去背单词;67%的学生缺乏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总之,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他们表示自己在词汇学习上付出的时间较多,但是效率并不高。学生词汇量贫乏,词汇损耗比较严重,尤其到了高年级阶段,因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两个学年,学生一旦停止英语词汇的定期输入,词汇就会发生损耗。
2.2 教学方式的问题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式为“填鸭式”,即教师领读单词或让学生听录音,然后逐一讲解单词的意思、用法。教师在此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被动、机械地记单词,缺乏对词汇的主动运用练习。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养,一些教师认为词汇学习和词汇练习不应该在课堂上占用太多的时间,没能够有效地运用教材中词汇部分的练习,给学生布置成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出现应付现象,对课本词汇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3 词汇损耗理论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基于词汇损耗的语言学特征,可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
3.1 加强产出性词汇的练习
由于产出性词汇比接受性词汇更容易发生损耗,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要加强产出性词汇的练习。产出性词汇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翻译、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学生要善于运用课本中所学习的词汇来进行翻译、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将单词的意思和用法放到例句中去学习,课后回想一下汉语例句,再用英语把例句表达出来,表达要用到两种方式:说和写,说的同时练习了口语,写的过程练习了翻译,思考的过程充分调动了自己头脑中各种词汇的产出性练习,可谓一举三得。关于写作学生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用该单元学习的单词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增加自己使用英语的场合,英语使用的场合越多,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就越多,英语词汇损耗的速度就会相对慢一些,如此反复地进行产出性词汇的强化和练习,学生的词汇量一定会越来越大,产出性词汇损耗的速度和程度也会相应减缓。
3.2 引入移动学习,促进各类词汇的巩固
移动学习即学生充分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服务于自己的学习。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可供学生下载使用的英语学习APP 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安装自己需要的英语学习APP 来进行学习。这些英语学习APP 涵盖了不同的英语学习级别,里面出现的词汇范围和词汇量也是根据学生自己设置的级别而不同。学生无论用英语学习APP 进行哪种英语技能的练习都要与词汇发生接触,这些词汇有高频词,有低频词,有具体词,有抽象词,有接受性词汇也有产出性词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各种词性。移动英语学习除了给学生提供时间和地点上的便利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总之,移动英语学习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类词汇,无形之中使得各类词汇在学生头脑中得到了巩固和强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词汇的损耗,学生在英语词汇的使用过程中会更加自信和自如。
3.3 端正学习态度,注重终身学习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年和课时有限,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学生大学期间的前两个学年。如今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有一些高校甚至将大学英语课程缩减为一个学年。据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大学英语课程结束之后或者学生通过四级考试之后大部分学生就停止了英语的学习,而词汇损耗一般出现在外语使用停止或减少6~12 个月左右。虽然有些专业在大三或大四会给学生开设专业英语,也有一部分学生会继续准备六级考试或考研英语,这都阻止不了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结束大学英语课程之后英语发生的损耗,英语词汇损耗首当其冲。因此,为了减少英语词汇的损耗,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如果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二英语课程结束之后基本上停止了英语的学习,那么他们在毕业的时候自己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其他英语知识会发生严重的损耗,更不用提用英语进行交际了。因此,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词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学生要自己为自己创造英语学习的机会和氛围,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不断巩固和积累词汇,减少词汇的损耗。
4 结语
词汇损耗研究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有重要的启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采用各种记忆策略来强化相关词汇知识,学生也要主动积极地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通过各种方式来巩固已学的词汇知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自身英语词汇的损耗,改善英语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