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时代价值

2019-12-25王贤密

现代交际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

王贤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的内容,挖掘其时代价值,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基本保障,为提倡低碳生活提供了目标方向,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 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23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016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党中央又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了创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由此可见,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1.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是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没有自然界的存在,人类就无法生存,更无以谈发展。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发展,人类要在自然中获得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有机与无机的物质交换。二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发展也离不开自然界。正如马克思所讲,我们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但当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的时候,人们就会追寻精神上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感也来源于自然界,人类是无法脱离自然界而单独存在的。人类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以及精神的满足,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提供能量,因此,人类不能将自己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应当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2.人与人的和谐

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生态观中最终探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没有人类的共同努力,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则进步,斗则衰落。马克思始终关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则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3.人与社会的和谐

社会是一个大集体,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和谐最终也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每个个体都是构成社会集体不可或缺的元素,社会中的人类个体由于各种共同利益而团结在一起。要想真正实现人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同时,良好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又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辩证性、实践性、前瞻性等特征,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绿色循环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1.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基本保障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人们身体健康遭受威胁,等等。针对这些不顾及集体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仅仅只靠法治教育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强调要按规律办事,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用法律的方式约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同时,还应当建立终生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让那些牺牲环境、盲目决策的官员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实行严格的法治,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而建设美丽中国。

2.为提倡低碳生活提供方向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它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工业中一些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下转第230页)  (上接第231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们进行绿色低碳生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指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也会受到限制,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出现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当中。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3]因此,實现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

3.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内容

当前我国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现状,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我们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近年来,针对环境问题,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制度,从之前仅仅靠法制教育到现在的教育与制度相结合,这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上的一个重大举措。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4]。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靠制度来促进环境的治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赋予的新的时代内容。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2]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6-02-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