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19-12-25张健王现石

现代交际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健 王现石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力量源泉,而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培养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文化自信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深入剖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根据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给出可行的、实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以此实现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011—02

能够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穷兵黩武,而是先进的文化。在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大学生更应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革命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强文化自信。

一、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从内容特质、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彰显着独特魅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恒久地学习、培养文化自信具有其深远的时代价值。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发扬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在四个自信中,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就是文化自信。在习总书记看来,文化自信是深厚且广泛的自信,也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点与软实力的体现。研究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丰富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通过对文化自信理论基础的解读,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核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涵,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文化自信的思想理论体系。

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之路上,培养具有“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与历史任重道远,这是自觉继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继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观念的反思与发展、创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相互作用,能够使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坚持文化自信,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让国家的力量得以汇聚,信念得以凝聚。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上,我国的各项事业能够稳定且长久不断地发展。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对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第四个自信”的时代意义与思想内涵。在哲学社会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这进一步确立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

在国家大力宣传文化自信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当积极了解学习中华优良文化,并加以宣扬与传承。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数存在着对中华文化的狭隘理解,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普遍思维是漠视批判,即认识过于片面;同时对于中华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够。中华文化历经千年沉淀,是思想的交汇与融合,包含着我国人民的精神追求,是当代中国得以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与根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但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抵触中华文化,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

2.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近年来,各国文化交流密切,网络的便利也不断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一方面,西方文化带给青年们新鲜感,并使当代大学生增进了与全球文化的联系;另一方面,过度地接收外来文化也带来了不小的弊端:西方媒体利用网络传播其价值观与世界观。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了解国家事件、了解各种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途径,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良莠不齐的。西方国家也善于利用互联网传播其文化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原有的观念,对其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影响,从而使其丧失本国的文化自信转而崇尚西方的文化观念。

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载体,在多个方面影响着当代青年學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固然,西方文化带给学生不同的文化体验与文化视野,然而,在当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教育建设的路途中,辩证性地看待西方文化是必要的。首先在价值观方面,更加强调“利己主义”。近年来正不断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这些西方主义思潮正逐渐淡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其次是政治观方面。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普世价值、虚无主义也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学生政治观的构建。

3.对课堂理论学习缺乏兴趣

当前大学生对于思政课堂学习普遍存在不积极、不认真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首先,根据走访调查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学习仍停留在为了考试而学习上,没有考虑设立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堂的理论学习对未来的就业是没有用处的,从而将学习目的错误地定位在就业工作上。这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有个别学生认为自身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与理解知识的能力。因此,有效地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是重要的。

其次,在高校教育中,中华文化的教育尚未受到重视,虽然现在多数高校都有设立人文课程,但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提供给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且课程设计较为单一,内容也较为单薄,这也制约着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因此,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三、培养文化自信的教育对策

1.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资讯、社会舆论都是通过网络空间传递给人们,人们也是通过网络实时获取各类信息。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网络教学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把握住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才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当前,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93%,对于作为建设中国的栋梁之材与时代先锋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早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空间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领域之一,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改变原有的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网络教学的开展要明确其定位。一直以来,网络教学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与扩展内容出现的,这样的教学定位无疑使网络教学不被学生重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应和课堂教学一样,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网络教学才能发挥其特性,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在文化自信的教育中,网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担当与责任,从而建立文化自豪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

网络教学的扩展有效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质量,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实施双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原有的思政课堂中,教师很难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而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双向教学。通过人机交互之间的及时、高质量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的源泉,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着高校的核心价值与主要竞争力,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关系到高校的价值与发展,更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息息相关。校园文化环境若不能有效地营造与拓展,那么面向学生的思政教育将难以进行。在文化自信领域,校园文化的拓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思想路线,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思想,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路线,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双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创新路线。

其次,构建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以校报、校电台为主平台,大力宣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低俗、媚俗文化予以批判,正向地引导学生的文化思想。

最后,着重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不容小觑,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有营造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才能培养出思想健康向上、文化自信的学生。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当地街道、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而学生也能够在这些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创建出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景观。例如,布置文化墙、定期制作文化主题板报、组织校园书法比赛等方式,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3.推动党团文化建设

大学党团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领导作用,通过拓展党团文化建设,使学生们主动学习中华文化,为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大学生在思想上作出正确的指引。首先,应当培养优秀的学生组织管理者,重视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反馈;其次,是组织各种党团文化活动,着重在参与性上做探索,吸引学生加入活动,如在学生公寓可以组织公寓文化日,组织党团知识竞赛,定期举办校园电影节、藝术节,在活动中大力宣传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达到党团文化建设的目的。同时,由专业教师参与活动指导,使党团文化建设活动整体规划和布局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

[2] 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

[3] 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4] 叶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5] 张伟.影响与规避:西方文化渗透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34).

[6] 邵雅利.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

[7] 姬立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 (10).

[8] 陈玮.优化党团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现代职业教育,2017 (24).

[9] 韩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