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美食电影《南极料理人》的叙事风格探讨

2019-12-25戴丽

现代交际 2019年21期

戴丽

摘要:日本美食电影《南极料理人》讲述了八位身份各异的南极科考队员在极地严寒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电影的题材和风格往往决定了电影的叙事手法。纵观《南极料理人》这部电影,影片以反差表现的运用、美食主线的贯穿,以及人物困境与自我突破的展现等叙事手法推进故事的展开。这些叙事手法在构成电影独特风格的同时,也起到了增强电影表现力,升华电影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日本美食电影 《南极料理人》 叙事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115—02

《南极料理人》是根据日本南极科考队厨师西村淳的散文集《有趣的南极料理人》改编的日本美食题材电影,故事情节轻松有趣又充满温情。影片场景设定在南极,这里冰天雪地,几乎与世隔绝。在这一孤独寂寞的特殊环境里,幸好有西村用心烹饪的那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美食,在慰藉科考队员们的胃袋的同时,也慰藉着他们的心灵。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纵观整部影片,没有高超的电影特技和华丽的表现手法,但细细品来却不乏导演的用心之处。电影除了延续日本电影“注重细节刻画”这一普遍特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以下就从反差手法的运用、美食主线的贯穿,以及对人物困境与自我突破等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反差手法的运用

“反差设定是一种美学,是电影中很重要的表达方式。”[1]将这一手法运用到电影艺术中,无疑会起到增强表达效果、推动剧情发展、升华电影主题等作用。《南极料理人》就大量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以下从环境反差、色彩反差两个方面来分析。

1.环境反差

电影首先展现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反差。影片始于暴风雪中,昏暗的场景让人感觉到压抑、紧迫。科考队员之一——年轻的大学生川村由于无法忍受南极恶劣的环境而出逃,被同伴追了回来。的确,在这里出逃需要勇气,而要在这里生活下去更是不易。他们所处的南极圆顶富士基地位于南极大陆深处,平均气温零下54度,这里看不到人们想象中的企鹅和海豹,甚至连细菌都无法存活,尤其是一年中的大半时间都处在极夜,常伴有暴风雪。

而下一个镜头马上切换到了室内。温暖而和谐的氛围中科考队员们打麻将,看电影,做体操,看似悠闲的生活实则是他们打发无聊时光的方式。厨房里,西村正在悉心准备着饭菜,煎鱼、调汁、盛盘,轻轻擦拭掉洒在盘子一角的汤汁,几组短镜头瞬间勾勒出一个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人物形象。即便在气压太低使得水温烧到85度就沸腾、食材也非常有限的南极,西村依然以十分敬业的态度为同伴们做好每一顿饭。当队员们结束工作,围坐在餐桌前尽情享受美食之时,是他们将自己短暂抽离,回到正常生活的时刻。而每每此时,西村则默默地看着大家大快朵颐,表情欣慰而满足。

于是,室外的漆黑寒冷、风雪肆虐与室内的温暖明亮、气氛祥和形成了强烈反差。这种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室内环境的可贵,也带给观众直观的视觉感受。

其次是恶劣气候与晴朗天气的反差。南极的天气也有短暂的安宁片刻。天气晴朗时,队员们会用果酱在雪地里勾画出棒球场地打比赛,还不忘尝一尝带有果酱的“天然刨冰”;而梦想将来能参加铁人三项的福田医生则用自行车载着西村在空气稀薄的室外练习肺活量,顺便向大家广播午饭食谱。白蓝相间的底色,远远地身着橘色御寒服的两个人随着自行车移动着。此时的南极展现的是冰天雪地中的宁静和清朗,与极夜黑暗和暴风雪交加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展现了南极的另一副面孔,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科考队员们在这一地球的偏僻一隅苦中作乐的生活状态。

2.色彩的反差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2],通过色彩反差来进行叙事也是这部电影的鲜明特点。

在南极,室外大部分时候是漆黑、暗淡的,即便是风雪过后偶尔的晴朗天气,也只有冰雪的白色和天空的蓝色这两个冷色的交汇。与此相对,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镜头来展现室内的暖色调,从而在镜头切换之间与室外的冷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暖色的灯光,各色的餐具和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构成室内丰富多彩的色调。在西村的手中,有限的食材化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精致的日料、白色的鱼子饭团、微黄的拉面、鲜红的伊势大虾……餐桌上的这些色彩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和味道,这里是科考队员们的庇护所,也是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能量源。

任务结束,回国的日子到了。没有过多的语言和情绪渲染,暖色镜头缓缓扫过室内的角角落落。这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烟火气息,所有的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静候着下一批队员的到来。整个画面“安静又美好,犹如一幅妙不可言的画卷,让人有无限的温暖和感动”。[3]

环境和色彩的反差极易带来视角冲击。这一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和叙事力。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对“差”与“别”的展现,带动观众的情绪融入电影之中,从而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同身受。

二、美食主线的贯穿

美食是《南极料理人》这部电影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和纽带,整部电影的情节也是由一道道美食大餐贯穿起来的。特殊环境里的美食是被赋予使命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食,科考队员们才能在南极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

1.美食为影片带来了幽默元素

队员们意外地发现了之前的科考队留下的伊势大虾。西村认为伊势大虾适合做刺身,而任性的队员们却纷纷嚷着要吃炸大虾。于是无奈的西村满足了同伴们的执念。当每个人面对着眼前餐盘里巨大的虾头和虾尾时,不知从何下手的窘态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2.美食也给队员们带来治愈和温暖

冰雪专家本山快过生日了,无意中的一句“想吃厚厚的肉”让西村记在了心里。细心的西村找出大块的牛排后发现由于气压太低,正常的烹饪手法根本无法将肉烤熟。于是他想出将肉包裹起来用煤油点燃的办法,然后和医生举着这“牛排火把”在雪地奔跑追逐,最终将肉烤熟,满足了本山的愿望。不苟言笑的本山在看到这大块牛排时不由地对西村说:“这可是在南极啊,西村君!”在南極的生日,因为有了这奢侈的美食而变得格外暖心和满足。

气象学家兼科考队队长金田对拉面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没有拉面就失去了活着的乐趣”。因为这份酷爱,他经常在半夜偷吃拉面,导致存量有限的拉面很快告急。没有拉面吃的队长如同失去了灵魂,茶饭不思,非常沮丧。在本山的建议下,西村利用化学原理制出了碱水,作出了手工拉面。影片中这段制作拉面的过程在俯视镜头下一气呵成,带给观众极大的感染力。

气象学家平和车队主任因为浪费用水事件闹得不可开交,西村在劝架时不慎将珍藏在护身符中的女儿友花的乳牙掉进了两千五百米深的地洞里。西村对着洞口大声呼唤女儿的名字,难过又失落。为了安慰西村,队员们使出浑身解数,为他做了炸鸡块。之前在家嫌弃妻子做的炸鸡块难吃的西村此时边吃边流下了泪水。这泪水中有感动,更有对家的思念。而队员们也在此过程中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

电影的每一个小小插曲里都有一道美食,没有什么难题是美食解决不了的。美食带给人们能量,是人们生存的最低需求,而在特殊的环境中,美食又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成为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牢靠纽带。

三、人物困境与自我突破

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人物的参与和推进,在此过程中,人物形象就会逐渐凸显。电影《南极料理人》并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人物的完美。相反,它展现了在这一特殊环境中每个人物面临的困境和处在困境中的人性的脆弱。比如队长难掩对拉面的热爱常常半夜偷吃导致拉面提前被吃完;车队主任用大家辛苦挖冰造出来的水偷偷洗澡;通信员躲在厨房偷吃黄油等。电影在表现这些场景时并没有表明立场和态度,而是用客观写实的方式进行展现,将问题留给处在困境中的人物自己来处理解决。在这特殊境地中的每个人都极易陷入脆弱,同时他们又都尝试抗衡或者突破自己的困境,最终又找回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物都显得真实丰满,甚至可爱,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期待和热爱。身为海员的西村是因为同事受伤作为替补而被阴差阳错地派往南极,尽管心中存有不满,但他没有抱怨和懈怠,藏起对家人的思念,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本山的妻子当初反对他不顾家人执意来到南极,拒绝接听他跨越万里的电话,却在他回国后前往机场迎接并喜极而泣;川村初到南极时无法忍受孤寂曾试图逃离,之后又遭遇失恋,痛苦万分,然而回国后的他又意外地收获了与电话接线员清水的情缘;福田医生在南极不断自我历练,回到日本后终于实现了参加铁人三项的梦想。在这段南极之行中,每个人都迷茫过,困惑过,最终又都战胜自我,寻回初心,在艰苦的条件中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而这个过程带给他们的体验必将成为永生难忘的人生洗礼。

四、结语

电影《南极料理人》情节诙谐幽默又不乏感动和温暖。电影在进行叙事时,延续了日本此类电影特有的轻快节奏,同时也展现出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反差表现的运用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和叙事力;以美食元素为纽带烘托出影片富有治愈系的、温暖的气氛;通过展现人物困境与自我突破,升华了电影主题,也加深了电影的思想内涵。优秀的电影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南极料理人》这部电影的妙处就在于在娓娓道来之中也带动和感染观众的情緒,使他们跟随着影片故事,与影片人物一起体验这场难忘的南极之旅。

参考文献:

[1]吴楠.探究反差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

[2]张璋,宋波.论日本电影《白河夜船》中的色彩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3]晁春莲.日本美食题材电影的治愈系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1).

[4]周俞汛.色彩对电影《千与千寻》主题思想及人文内涵的渲染[J].作家,2015(16).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