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系统视阈中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12-25董艳艳

现代交际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山西

董艳艳

摘要:自古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民族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旧石器时代经历数千年演进,积淀了丰厚而又独具地域魅力的特色文化,对五千年华夏文明影响深远。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对山西本土文化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对山西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具有现实意义。在文化生态系统视阈中,对山西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山西本土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对本土文化建设的合理对策,进而对繁荣发展我省本土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生态系统 山西 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099—02

对文化生态学而言,“生态环境”是一个借用概念,它本是属于“生态学”的基本范畴。在19世纪60年代,恩斯特·海克尔首创了生态学,他是一位德国著名的动物学家和进化论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以大自然的有机生物为主体发展到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研究重点由自然生态系统过渡到人类生态系统。这种研究与文化结合,产生了文化生态学。它是研究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该文化与其所处时空的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在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出版《文化变迁理论》一书中提出文化生态学概念,其主要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和变异规律的学说。[1]文化是各种复杂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研究开发创新一种文化,实现山西本土文化转型发展,必须把各种复杂因素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运行。这也是我们研究山西本土文化建设发展要从生态研究入手的缘故。

一、文化生态系统概述

文化生态系统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文化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群落、文化圈,甚至类似生物链的文化链。它们互相关联成一张动态的生命之网,具有自身价值的每一文化群落作为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整个人类文化的完整性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纵观文化史,文化的发展演进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和文化本身及该时期内围绕二者的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三者构建了一个文化—环境—人的复合生态系统,文化就是以人为主体,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协调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在三者动态平衡的时空中不断演进,以揭示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山西本土文化的主要内容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根据地貌特征,山西又被称为“表里山河”。在春秋时期是晋国的所在地,到战国时分成了韩、赵、魏三国,故又称为三晋。明清时期,晋商繁荣,山西票号扬名四海,这虽然与山西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与商业文化中诚信义利的价值观也是分不开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山西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山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骆惠宁指出:要挖掘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力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除了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外,山西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在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成为华北抗战主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晋儿女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积极配合八路军作战,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期间,军民万众一心共同战斗,激发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这片饱受战火洗礼的热土上,无数的三晋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英勇抗争的“太行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吕梁精神”。

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具地域特色的山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已经开始萌芽。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山西省利用煤炭自然资源储量大和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能源和重工业。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楷模,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同恶劣环境抗争,通过这些优秀个人或者集体逐渐形成了“大寨精神”和“右玉精神”。新时期,为适应山西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弘扬既有的先进文化同时,还锻造锤炼出了体现时代风貌的“山西精神”。

三、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文化生态学问题

1.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导致文化传承受阻

山西所有现存的文化是在山西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是山西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囊括了不同社會时期的文化形态,而各种文化形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共同促进山西文化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山西以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逐渐被工业、手工业、现代服务业取代,之前的文化放在现代并不完全适用,文化传承急需寻求新的发展思路,而且也存在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不够快,在既有文化上推陈出新创新活力不强等问题。

2.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山西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但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是文化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山西省政府也积极发展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更加注重传统工业拉动GDP的增长,重点偏向于经济发展上。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省委宣传部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开会讨论,政府成立许多社科基金去研究开发,但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应焕发文化的内在活力,更好地适应山西的地理环境,从而打造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本土文化,实现在传承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且有关山西特色文化的研究部门没有建立起来,文化研究项目缺乏大量的资金支持,无法开展广泛的宣传。

四、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路径

1.创建利于文化传承的文化生态环境

为文化传承创建更加有利的文化生态环境,不能简单理解为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方式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不仅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有关,还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要立足现实,结合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把山西文化建设融入当代社会特色,在传承山西本土文化原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适应新的文化生态。

2.准确定位山西本土文化特色

每一种特色文化都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从文化生态系统整体社会环境来看,想要提高我省文化在全国的竞争力,必须对我省文化特色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无论从山西人性格、语言文化、生活习惯还是从地势环境、气候条件等各个方面来看,山西本土文化都带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旅游业是文化传播最好的载体。我们要找准本土文化特色定位,形成文化旅游的整体优势和品牌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合理开发和附加产品设计。

3.构建“互联网+”传播平台

山西文化历史悠久,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称。但之前的文化传承方式难以适应文化生态变迁背景下的生存环境,山西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下降,导致山西省人民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文化自信,文化的认同感不强,自然文化传承效果甚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与知名度。因此,要建设山西本土文化的数字资源库,可借助现代互联网络工具,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通过新闻报道、留言评论等形式,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方式,丰富山西本土文化网上传播内容,以扩大山西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199.

[2]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J].重庆社会科学,2007(5).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送给奶奶的信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