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研究
2019-12-25任莹莹邹洪侠
任莹莹 邹洪侠
摘要:二十四节气源自民间的农耕生活,凝结着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曾对人们的农耕活动及生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今,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节气的认识逐渐淡化,但是人们对了解节气、顺应时节、感受自然的需求没有变,对文化及艺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新媒体时代,结合二十四节气来创造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应用,符合现代生活特点,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视觉表现 传播应用 情感需求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109—02
二十四节气文化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这里四季分明、物候变化丰富,当时以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处于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是人们生活头等大事,人们急需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用以指导农耕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体系也在不断演繹,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由农谚、民谣、习俗发展到诗词、养生、文化、艺术,逐渐丰富和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驾驭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大棚蔬果、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发展让人类不再受自然节气的制约,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逐渐摆脱了自然的约束,二十四节气似乎不再对现代生活具有指导作用,这虽然造成了人们对节气知识的一知半解和逐渐淡忘,但是人们对了解节气、顺应时节、感受自然的需求没有变,对文化及艺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是人的自然属性和情感需求。二十四节气文化如何服务于现代生活?如何筛选出适合现代生活的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如何挖掘出现代人在节气方面的需求点?又如何灵活运用新的传播手段、传承和弘扬具有生活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的节气知识,以满足人们生活审美和情感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视觉和艺术表现的研究,可以实现在当今媒体时代的传播和应用。
一、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研究现状
201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召开第11届常务会,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近年来,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通过知网首页检索主题为“二十四节气”的论文,共得到1067条结果,其中2011年有32篇文献发表,2012年有84篇文献发表,2017年呈井喷式增长,发表文献达到184篇。二十四节气的研究领域主要为气象学、植物学、农业学、地理学、民俗学等。随着对教育的重视,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在少儿自然教育方面不断增多;又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十四节气被运用在节气养生、诗词文化、审美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增多。看似丰硕的研究成果背后,与审美文化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占比却非常低,于视觉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以“二十四节气视觉”为主题的搜索仅得38条,其中还包含了诗歌、文化传承的内容。令人欣喜的是,在这38条文献中,《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微信表情设计研究》《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及其时节养生”手机APP软件的研发》这些紧跟时代潮流、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应用在现代通信工具中的研究论文赫然在列。
二、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应用研究内涵
“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是针对视觉的研究。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内容,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表达出来的过程或者作品。
比起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辨识力的抽象文字,形象化的图片可以让人更轻松、快速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这个读图时代,虽然这会给人带来认知浅薄的印象,但是巧妙的构思、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光影依然可以震撼人心。四季更迭,物候变化,不仅仅影响人的衣食住行,也影响人们的情志。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心情会投射景物,反之物候变化会引起人情绪的变化。物候有着春暖花开的明媚心情,有着秋天萧瑟的无可奈何,也有着寒冬腊月的寂静冷清。这一切无一不折射出了与气候相对应的心情;感知自然的同时,也感知着生命的一切。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先民们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界联系起来,期待自己终能胜天,但又无奈自身的无力[2]。人们将这种自然美景、情感体验以视觉方式表现和传达出来,形成蕴含二十四节气的艺术作品。
三、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的视觉表现
文创产品可以理解为文化加创新加产品,它以文化为底色,以创意为突破口,兼顾设计、实用等特点。文创产品文化内涵是它的高附加值。最近600岁的故宫成了“网红”,其中也有二十四节气推广可借鉴的地方。
文创产品作为一种实体礼物,既能远观又可在手中把玩,与视觉设计密切联系。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丰富,涵盖生活诸多方面,可供开发的内容也很多。2018年6月,北海公园把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内涵与该公园景点结合,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图样,并将其应用于明信片、手机壳、魔方等文创产品,把景物的物候特征、文化内涵用视觉设计的方式表现出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旗舰店发售的二十四节气纸质书签,就将二十四节气物候特点和自然色彩设计于作品之中。太和友邻北纬18度网店销售的压花书签,将节气之花压印在透明的塑料之中,结合文字,形成一枚枚带着自然气息的独特的书签;还有节气纸纹胶带可以用在手账绘画中,分割画面,增添装饰趣味。二十四节气物候现象、自然色彩、风俗活动等元素经过设计师的设计应用于生活物品中,如雨伞、丝巾、布包、器皿等,既传承了文化,又提高了生活情趣。
文创产品的主要市场还是年轻人,总体来说年轻人对节气的兴趣较小,这就要求节气文创产品的研发不能生搬节气特点,还需要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时尚、科技、生活、手工大胆结合,进行跨界创作,生产出好玩、好用、好看的文创产品,使其成为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中国人生活和走向世界的传播载体。
四、二十四节气视觉表现的应用
一是挂历、台历。节气记录时节,又与月份能够对应,因此可将二十四节气广泛地应用在挂历、台历中。挂历、台历较为直观、便于查阅的特点,能够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很好地渗透到人们每日的生活中。杨梅红美术教育机构指导小学员创作了二十四节气绘画,并选编印刷成2019年二十四节气台历。此款台历设计背景采用中国春节喜庆的大红色,节气名称以书法书写,配有介绍和诗词,中国味十足兼具设计感。孩子们在创作时既了解了节气知识,又获得了关于时空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是公众号。公众号的文章图文结合,生动丰富,但内容参差。高质量的文章和名气大的公众号发的文章能够被广泛传播。多数公众号宣传有关节气的文章是为了引入流量推广产品,因此除了事业单位能够发表高质量的文章,真正高质量地推广节气的公众号很少。
三是节气APP。以节气为内容依据不同侧重点而设计的APP,能够使受众以系统、长久、易于观看的方式了解节气文化,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需要单独下载,在华为应用市场上,“二十四节气”APP为下载量最高的一款节气APP,它能够实时更新天氣、日历,介绍二十四节气知识、节气养生、传统文化、诗词歌赋、时令果蔬等内容,并支持网友上传文字和图片。该APP下载量有1万次,评论有5条,对比其他APP,其互动、学习量显然非常少。另外,“三联节气”“二十四节气导览系统”下载量均小于1万次,评论为0,打开率也非常低,因为只有打开这个APP才能浏览。而微信几乎是多数人每天都要浏览的,网页和QQ在工作生活中也常常使用,在加载和等待界面出现节气插画,既能调节心情、增加见闻,又不影响操作,因而体验感很好。
四是网络和移动端的节气宣传。虽然其效果弱于线下活动,但成本低,更重要的是覆盖面广。网络和移动端面临的问题是打开率的问题。根据时节变动启动画面和部分界面,既不影响操作者的操作时间,也不影响其操作体验,因而被用户广泛接受;另外将节气内容设计开发为手机主题,在主题市场公布,用户在下载手机主题之后无需再次操作,手机便可以根据时节变换界面。这样的设计贴近生活,具有时效性,容易唤起人们的情感体现。比如百度浏览器曾经在每个节气时都会弹出节气插画动画、QQ曾经也设计了节气登录界面,用户在登录时会出现相关的插画设计。在每日常用的网络页面和软件中,时宜地呈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视觉画面,能够有效地将节气文化深入到现代生活中。
五是线下活动。根据问卷星的调查(有效样本81人),有28%的人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申遗一事,有57.8%的人认为节气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明显;对于二十四节气宣传活动,人们最为推崇的是线下风俗活动,其次是线上节气宣传、推广和网络节气提醒;只有4.8%的人不喜欢节气换LOGO,72.9%的人使用自定义图片作为壁纸,28.9%的人的会选择从界面主题APP中选择,有73.49%的人偶尔会更换手机界面。由此可以看出,线下的节气活动最受欢迎,线下活动中人们可以亲临现场、充分体验节气特点及文化,对其认知提高也是有效的。线下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需要更多精力,线下的场地、资源、耗材属于一次性消费。这就导致活动非常少,极少的民俗、文化部门会组织这类活动。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节气传播有其优势。数字媒体技术整合计算机技术、声画表达、网络资源,并且能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播,恰好是艺术、文化创意与传播三者的结合,在它的支撑下能使“二十四节气”呈现出新的媒体形态,能够赋予“二十四节气”更新颖、更生动的艺术展现形式。二十四节气文化视觉表现的研究和应用能够使人们直观感受时节之美、文化之幸、自然情怀。
参考文献:
[1]程安萍.智能手机UI设计中用户体验的视觉体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2]胡艺译.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手机应用策划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董静轩,白玉洁,周渝香,等.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大学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77-79.
[4]问卷星调查[EB/OL].https://www.wjx.cn/report/22303971.aspx.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