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杂志持续健康发展对策探讨
2019-12-25王洪江徐桂珍李继红
王洪江 徐桂珍 李继红
摘要 近年来,科技期刊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科技期刊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现代农业科技》杂志是一本面向全国、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研究类学术期刊,本文阐述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寻其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22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技术政策、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相应地,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政策、发展模式和评价基调等方面也进行了显著调整。这就给我国科技期刊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路径和新的机遇。为此,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认真应对,再创辉煌。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研究类学术期刊。为进一步促进期刊良性发展,不断提高期刊质量,显著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根据国内期刊发展态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现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1 发展现状
1.1 期刊定位
根据《现代农业科技》的办刊条件和运行实践,将《现代农业科技》定位为省级综合性农业技术研究类学术期刊(2014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首批A类学术期刊),以刊发应用性科技论文为主。多年实践表明,这种定位较为准确科学。一是因为本刊的办刊方针和办刊宗旨与主管、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突出强调的“服务乡村振兴”社会责任高度契合,有利于争取主管、主办单位给予本刊的有效支持;二是因为本刊主管、主办单位拥有较多相关专业的知名农业专家,具有雄厚的论文创作和把关能力,有利于提高本刊学术水平;三是因为本刊的读者多为农业行政领导,农业技术推广者,农业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会员,农业教育、科研及开发的相关人员,迫切需要所刊的应用性科技论文,该类论文不仅要具有操作性,而且还要阐明其原理,以便上述相关人员深度掌握,有利于科学技术与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四是因为我国科技界存在着“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更加导致应用性研究成果论文受轻视,使得一些期刊宁肯发表模仿国外的重复性和验证性的基础论文,而冷落那些应用价值高、对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进步大有裨益的极具独创性的应用性成果论文[1]。本刊着力发表这一层次上的农业科技论文,以期在这一层次上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
1.2 办刊理念
经过逾40年的艰辛探索,《现代农业科技》确立了独有的办刊方针和办刊宗旨。本刊的办刊方针是坚守导向,内容为主,规范运行,服务乡村;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传播农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在此办刊理念的引领下,本刊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紧紧围绕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文化傳承等根本功能办刊,突出学术性、公益性和传播性,取得了较好成绩,期刊也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
1.3 组织架构
目前,本刊上设编辑委员会,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主任,把关“方向性”“学术性”和“公益性”等方面问题,发挥编委会投稿和审稿作用;下设编辑部、通联部、发行部和广告部等日常业务部门,负责刊社相关工作。采取聘用在编人员+编外人员方式,共聘请30人左右从事期刊发展工作,其中,在编人员约5人、编外人员约25人。一般聘请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从事编校工作,聘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从事通联、发行和广告等工作。经过多年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的严格培养,现已建立了一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业务水平较高的期刊人才队伍。
1.4 期刊状况
本刊1972年创刊,为半月刊,大16开本,彩色四封,272页/期,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农艺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林业科学、农业工程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和农村经济学等九大栏目,每个大栏目下设若干个小栏目,涵盖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全年载文量3 000篇左右,采用率10%左右,刊发技术类农业科技论文稳居全国同类期刊首位,刊物质量领先于国内同类期刊[2]。
国际上常用总被引频次(CD)来衡量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衡量该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反映其学术水平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3]。从这一指标来看,据近10年来万方数据年度报告,本刊的总被引频次一直位居国内同类期刊前3位[2];另从期刊其他各项技术指标来看,本刊各项技术指标也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2]。但是,因受制于期刊评价体系不健全、科技期刊分类不够明确、用同一标准评价不同类型期刊等的影响,许多能为相关领域读者提供可靠服务、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期刊未能进入优秀(核心)期刊行列(评价过分强调影响因子分量)[4],本刊即是其中之一。
1.5 盈利模式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发展的盈利模式为刊发技术研究类论文、杂志发行、刊登广告。其中,刊发技术类学术论文,收取适量的编审费,约占总收入的90%;发行主要通过邮局发行,自办发行近年来较少,发行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左右;本刊近年来主动征集的广告较少,主要是广告客户自主要求刊登的广告,广告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左右。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本刊财务状况较好,能够较好地支撑本刊稳定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办刊体制机制不灵活
科技期刊有其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它们大多受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管辖,无论在内容创新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上都受到限制。体制机制创新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根本问题[3]。目前,我国多数科技期刊还是按照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模式进行出版管理和财务管理[3]。《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的主管主办单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发展过程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这种体制迫使刊社在人才培养、业务运作和分配制度等方面均要顺应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较为“死板”的管理模式,刊社无实质性财务、人才和分配自主权,大事、小事都要向上级请示和汇报,与期刊的市场属性冲突十分强烈,造成刊社发展环境活跃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期刊从业人员,特别是在编工作人员劳动积极性较差,有的甚至只拿工资不干活,难以形成提升期刊质量的有效运行机制。
2.2 期刊人才匮乏且不稳定
随着我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高级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样匮乏。目前,科技期刊特别缺少善于营销、懂得运作、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和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面临人才隐患[5]。近年来,《现代农业科技》出版规模不断扩大,在编人员已无法满足期刊发展的需要,必须聘用编外人员充实到期刊发展队伍之中,但主管、主办单位无直接聘用编外人员的政策,刊社只能通过劳务派遣方式聘用编外人员。因晋升通道不畅和分配收入较低等,导致刊社编外人员思想不稳、短期行为明显,刊社成了“编校人员培训学校”,势必影响期刊长久稳定发展。
2.3 科技论文学术水平不高
近年来,国内科研产出的论文大量外投到国外的SCI收录期刊[1]。由于国内大量优秀稿源外流,国内期刊出现刊稿率上升,即稿件的精选程度下降,期刊的学术质量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1]。《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由于定位较准、作者群体庞大,能够支撑本刊较大出版规模的运营,但从来稿质量来看,因上述因素影响,论文学术层次较低,对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最新动态、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报道不够及时,农业技术研究类层次较高的论文收录不够多,从而影响本刊的学术水平。
2.4 期刊编校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定位为技术研究类学术期刊,其作者群大多为县级及以下科技人员,这个群体作者写作水平千差万别,文字表达能力大多较差,投来的论文往往需要编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润色和完善。如果编校人员积极性低、责任心弱,事后审读监督不力,往往导致期刊刊发的科技论文表达不规范、不科学和不严谨,有的甚至出现差错现象。
2.5 期刊审稿能力有待加强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审稿人员所学专业与自己服务的期刊需要的专业不尽一致;有的即使专业一致,但因年龄较大、知识老化,业务素质跟不上期刊发展步伐,把握不了科技论文的科技质量,削弱了对期刊的审稿能力。如果将大量科技论文交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审稿,则又会拖延出版时间,造成发行时间延长、时效性较差。另外,期刊经常收到一些“人情稿”“关系稿”“职称稿”和“赞助稿”等,审稿人员礙于面子,让一些不该通过的稿件通过,导致审稿的公正性不足,从而使期刊的权威性、学术性受损[1]。
2.6 期刊数字化出版明显滞后
纸质期刊最终要被数字期刊所取代,这样的预言正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潮中一步步变为现实[1]。同时,由于数字期刊只是一种网络信息产品,而国内对此还没有专门的管理体系和方法,监管部门过多,但又缺乏直接的专门监管机构且数字化的出版物尚无统一的出版格式、标准和规范,不利于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1]。《现代农业科技》杂志作为一本面向全国的地方性杂志,已经注意到了上述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建有自己的独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因上述原因,加之单本数字化期刊盈利模式尚未形成且不稳定,故而目前投入到数字化期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均不足,尚未真正开展数字化出版的相关业务。
3 发展对策
3.1 确立期刊发展目标
目标是规划与实践的总抓手。近年来,本刊按照“注重学术,质量优先;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突出公益,兼顾效益”的办刊原则规划确立了期刊发展目标,期望经过3~5年努力,把期刊办成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国家优秀农业科技期刊,达到与安徽省农科院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中部一流农业科技期刊水平,力争达到全国一流农业科技期刊水平。具体目标:2019年以后,《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出版规模稳定在272页/期左右;万方数据年度报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机构分布数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期刊前3名;中国知网网络下载量稳居全国农业期刊前10位。
3.2 建立灵活的期刊运行机制
灵活的运行机制是确保期刊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本刊情况,应建立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党委领导下和期刊编辑委员会指导下的出版单位领导牵头负责的保障有力、管理有序、运行规范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发展措施落地生根,确保刊社及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确保期刊发展方向和质量。
3.3 加强期刊隊伍建设
期刊队伍建设关系期刊发展成败。要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编辑职业素养;要高标准选用编辑人员,严把编辑资格准入关;要强化编辑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编辑业务素质和水平;要控制期刊人员数量,在编人员不超过5人、劳务派遣人员不超过25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稳定的一流人才队伍。
3.4 充分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关于印发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激励办法(试行)〉的通知》(皖农科〔2017〕40号)明确规定,期刊创收的55%可以用来激励职工干事创业分配。编辑部要充分合理地利用配政策,挖掘职工的劳动潜力和创造潜力;积极主动地帮助职工申报技术职称,打通晋升通道,增强职工的获得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积极安排职工有计划地进行短期培训、中期进修和长期学历教育等,提高职工才干,使职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脱颖而出;大力建设刊社文化,凝聚职工向心力,使职工有归属感。
3.5 强化期刊审稿工作
审稿工作是期刊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部要在初审前和终校后对来稿进行2次学术不端检测,防止刊发的科技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现象。严格落实编辑初审、专家编委会复审、主编(副主编)终审的稿件管理三审制。对来稿要按高标准要求审稿,特别是疑难科技论文要送刊社外相关专家审稿,确保刊发科技论文的学术性、代表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3.6 加强期刊组稿工作
优秀的稿源是保证科技期刊内在质量的重中之重,争取优秀作者资源和稿件资源是首要任务。为此,编辑部要主动约请国内知名农业专家(教授或研究员以上职称人员)撰稿,对其稿件进行免费发表,并支付优厚稿酬;要主动邀请本刊编委会委员投稿,发挥编委会委员的投稿职责,支撑刊发各学科高水平科技论文;面向主管、主办单位的科技人员组稿,扩大来稿覆盖面,营造科技人员爱护本刊、支持本刊发展的良好环境;出台有效措施,鼓励编辑部人员参加各种农业学术会议,广泛征集优秀科技论文,有效提升期刊学术水平。
3.7 开展期刊规模化经营
规模经营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成功模式,也是发达国家成功办刊和经营的经验所在[6]。因此,要改变单个期刊小而弱的办刊模式。主要是加强期刊各栏目,特别是特色栏目的规模化建设,把每一个栏目当作“一本期刊”来打造,把一本期刊当作“几本期刊”来运作,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找出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平衡点,做大、做强期刊,走出一条独特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期刊发展之路。
3.8 开展新媒体研究工作
目前已进入了数字出版时代[7],要抓住数字出版发展机遇,了解和掌握数字出版的最新动态,在做好自己独立网站、微信公众号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期刊数字化转型工作,使刊物充分利用数字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扩大网络传播力和显示度;要善于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国内外学术出版平台、数字集成商以及移动平板市场提供的各种服务,提高刊物编辑、出版、推广、评价、特色服务和经营等方面能力[6],努力提高期刊网络化、国际化发展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王映红,张阵阵,林永丽,等.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研究,2013,34(3):214-217.
[2] 王洪江,徐桂珍,鲍勇,等.《现代农业科技》杂志成功转型的实践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3(6):176-179.
[3] 张培虎.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140-141.
[4] 徐兴华.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0(14):35-36.
[5] 姜朝辉,刘勇.浅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传媒,2011(4):113-114.
[6] 李德强,王领全,贺明健.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编辑之窗,2018(1):80-82.
[7] 张铁明.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教育,2012(8):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