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白及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

2019-12-25潘水站王国祥孙连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潘水站 王国祥 孙连虎

摘要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以及一定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从陇南白及的分布环境、种质资源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以期为陇南白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及;分布环境;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甘肃陇南

中图分类号    S56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09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白及为中医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集的白及来源于兰科(Orchidaceae)白及属(Bletilla)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白及别名羊角七、白根、甘根、竹粟胶、雪如来、紫兰、地螺丝和莲及草等。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归心、肝、胃经,具收敛止血,浮肿生肌功能,常用于治疗咳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1]。现代医学证明,白及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可用于保健、护肤及美容养颜。另外,白及假鳞茎中含有丰富的白及胶,具有特殊的黏度特性,可作为助乳化剂、混悬剂、保湿剂和增稠剂等应用于日用化工、纺织印染、保健食品、特种涂料和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此外,白及花色艳丽,花型优雅,可作为盆栽等观赏植物。目前,野生白及已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收载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受到国际保护[2]。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白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美容和工业上的应用开发前景广阔。但是,白及种子胚乳发育不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繁殖能力差,且萌发后因缺少营养供给容易死亡。人工栽培白及主要是从山上采挖假鳞茎进行种植,因栽培地的环境及土壤适应性的差异,不同种源的白及野生苗的移栽成活率、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直接影响。2010年,白及应用组培技术进行繁殖栽培,虽成本较高,但有效地扩大了白及的种植面积,基本上解决了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引导农民采集野生种茎进行集中栽培,2010年指导农民和合作社外购组培苗驯化栽培,现在利用种子实生苗进行白及的高效栽培,种植面积逾66.66 hm2。气候湿润的陇南适宜白及种植的区域有666.67 hm2左右。利用实生苗栽培,种植面积可保持在333.33 hm2左右。本文从陇南白及生长环境、白及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建议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白及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及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

1    陇南白及分布环境

白及在陇南各县(区)均有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区、康县、徽县、成县等县(区)。白及喜温暖、阴湿环境,稍耐寒,在陇南,白及常生于海拔600~1 200 m的林缘地带及疏生灌木的山坡多石地,以黑垆土、肥沃的腐殖质土为主。白及假鳞茎于4月上旬出芽,5—7月开花,6—9月为果期。其生长环境为年均气温12.5~15.5 ℃,极端最高温37 ℃,极端最低温-10 ℃,大于10 ℃的有效年积温4 100~4 900 ℃,无霜期260 d,年降水量为700~1 000 mm,日照时数1 715.7 h[3]。

2    陇南白及种质资源现状

全世界白及属植物有6种,分布于亚洲的缅甸北部经中国至日本,我国有4种,即白及[B. striata(Thunb.)Rchbf F.]、华白及[B. sinensis(Rolfe)Schltr.]、黄花白及(B. ochracea Schltr.)、小白及[B. formosana(Ha yata)Schltr.]。白及北起河南、江苏至台湾,东起浙江,西至西藏东南部(察隅)。该属药用植物4种[4]。陇南野生的白及种类有白及、黄花白及2种。

白及[B. striata(Thunb.)Rchbf F.]为多年生草本,高15~70 cm。根茎(或称假鳞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肉质,肥厚,富黏性,数个相连;茎直立;叶片3~5个,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基部下延呈长鞘状,叶宽1.5~4.0 cm,叶长8~30 cm;蒴果圆柱形,长约3.5 cm,直径约1 cm,两端稍尖,具6纵肋;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长4~12 cm,有花3~8朵;苞片长1.5~2.5 cm,披针形,早落;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3-4 cm,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2.8~3.0 cm;唇瓣倒卵形,长2.3~2.8 cm,白色或具紫纹,上部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中央具5条褶片,侧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列片,但不及中裂片的1/2;雄蕊与雌蕊合为蕊柱,柱头先端着生1雄蕊,花药块4对,扁而长,子房下位,圆柱形,扭曲。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于陇南武都等地海拔1 000~1 500 m的林下或山坡草丛中[5]。

黄花白及(B. ochracea Schltr.)植株高25~55 cm。假鳞茎扁斜卵形,较大,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黏性;茎较粗壮,常具4枚叶,叶长圆状披针形,叶长8~35 cm,叶宽1.5~2.5 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莖;花序具3~8朵花,通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折曲;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8~2.0 cm,先端急尖,开花时凋落;花中等大小,黄色或萼片和花瓣外侧黄绿色,内黄白色,罕近白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长圆形,长18~23 mm,宽5~7 mm,先端钝或稍尖,背面常具细紫点;唇瓣椭圆形,白色或淡黄色,长15~20 mm,宽8~12 mm,在中部以上3裂;侧裂片直立,斜的长圆形,围抱蕊柱,先端钝,几乎不伸至中裂片旁;中裂片近正方形,边缘微波状,先端微凹;唇盘上面具5条纵脊状褶片;褶片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15~18 mm,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6—7月。分布于白龙江流域(文县、武都)及徽县等地,生于海拔600~1 300 m的山坡草地上[6]。

笔者在走访和实地调察中发现,白及在陇南武都区的桔柑、透防、外纳、三河,文县的堡子坝、梨坪、舍书、桥头、范坝等白龙江流域的乡镇以及康县的云台、两河,徽县的嘉陵、柳林、榆树等嘉陵江流域均有分布,这些乡镇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在灌木林地旁及荒坡地带均有野生白及的分布。

3    陇南白及开发利用建议

近年来,野生白及的数量逐年递减,分布范围逐年缩小,濒临灭绝,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近几年,白及种子育苗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极大的降低了栽培成本。现阶段,白及组培快繁和种子实生苗繁殖技术已日趋成熟,白及种植成本将大幅度降低。种植白及虽然采收期长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但仍是一项高产出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好项目。另外,也可利用白及花型独特、花大色艳、姿态秀雅的观赏价值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进行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可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稳定的经济收入[7]。

在今后的白及种植中,一是选用中国药典中指定的白及(B. striata)为种源,在陇南要选择产量高、适宜当地栽培的紫色花白及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在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将成熟的种子实生苗繁殖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在适宜的地块种植,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亚热带和暧温带地区占全市的71.1%,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白及,种植白及时要选择低海拔、高湿度、土壤腐殖质高的地块。四是加强规范化管理。种植白及时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基肥,用优质中药材专用肥或有机肥作追肥,以绿色防控技术为主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严禁化学药品、高毒农药进入田间。通过规模化栽培,生产优质的白及药材,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4    参考文献

[1] 么历,程慧珍,杨智,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李紫云,肖锦淑.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绿色科技,2017(17):83-86.

[3] 龚晔,景鹏飞,魏宇昆,等.中国珍稀药用植物白及的潜在分布与其气候特征[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4,36(2):237-244.

[4] 艾铁民,张树仁,杨秀伟,等.中国药用植物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5] 张贵财.陇南中药志[M].陇南:陇南市文化出版局,2012.

[6] 张燕君,孫伟,何艳,等.白及属植物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22):4397-4403.

[7] 刘京宏,周利,钟晓红,等.白及资源研究现状及长产业链开发策略[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0):137-146.

猜你喜欢

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