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十八世纪俄国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影响

2019-12-25胡威宇程杰

西部学刊 2019年16期

胡威宇 程杰

摘要:俄罗斯权力体系形成是受到拜占庭帝国权力观念的影响,专制权力的取得并不是纯粹依靠法律建立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历代沙皇不断推进的产物。专制主义将分散的斯拉夫部落集结到一个俄罗斯国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为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俄罗斯专制主义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在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巩固加快了俄罗斯现代化的步伐,促进了资产主义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演变,促进了俄罗斯向世界主导力量转变。

关键词:俄国专制主义;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

中图分类号:K5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108-03

一、彼得一世改革与专制主义的确立

自十八世纪初开始,为克服经济落后和文化孤立,彼得对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全方面的“欧化”改革:组建参议院取代波雅尔杜马,成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拥有参与制定国家法案,监督国家财政,监督行政活动等重大权力。同时进行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把全国分为8个省,最高长官是省长,省长由沙皇特别信任的亲信担任,掌握着一省的司法、警察、财政等权力。此外加强了贵族的管理,颁布了1714法令,规定贵族土地所有权可转移给长子,剩下的儿子有义务服务国家,并按照官秩表14等级的规定逐步晋升,强化了贵族为国家服务的意识。为了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打赢北方战争,彼得一世对军事也进行了改革:在农民中招募团体组成国家的正规军,着手建立自己的工业基础,用国家资金在卡累利阿和乌拉尔建造了制铁工厂和军械工厂。在彼得看来,教会成为他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因为在天主教的欧洲,罗马教皇试图统治君主。1721年,他命令设立一个管理教会事务的国家委员会,即宗教部,后改名为宗教院,由沙皇任命的世俗官员总检察长领导。这一改革,严重打击了俄罗斯正统派的基础,教会彻底从属于国家,实际上成为其官僚机器的一部分。1722年又设立了参政院检察官一职,其职责包括监督法律和法規的执行。检察官可以暂时中止有异议的参政院的决定。所有国家机关中都任命了检察官以监督其工作。至此,彼得取得了对立法、行政、司法、宗教等控制权,对社会上的一切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引导。彼得一世的改革也改变了俄罗斯社会文化的发展,他大力引入世俗教育,出现了工程、医疗、军事、工艺等学校;出现了新的教育出版机构,成立了科学院,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采取一系列促进国家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在北方战争胜利结束后,参议院授予彼得一世海军上将,“祖国之父”,“伟大”和全俄皇帝的称号。[1]大帝的称号成为君主绝对唯一力量的象征,彼得一世的改革建立了以沙皇为首的集权贵族政府制度,沙皇拥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即君主的绝对权力控制着国家官僚机构。帕夫利科夫在《精神法规》中这样写道:“君主制是专制的,是上帝亲自下令服从的”。[2]神权和世俗权合二为一。

改革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促进了俄罗斯国家的转型,建立了强大的工业生产基础,建成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使俄罗斯能够进入海洋,克服孤立,抵御外敌侵略,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另一方面,改革也强化了国家机器,强迫现代化是以牺牲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为代价进行的。最重要的是,感知先进欧洲文化与价值观的贵族,与民族传统及其守护者俄罗斯下层人民形成了分离。下层人民对传统价值观和制度依赖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而增加。于是形成了一个悖论:改革使俄国现代化快速发展,同时激起了传统主义和民族认同的支持者强烈的反现代化和反西方情绪。但不可否认的是,“彼得一世的统治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与专制主义的加强

在彼得一世去世后,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破裂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宫廷政变时代”,37年内先后更换了6位君主,宫廷政变不断,充满着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混乱局面才得以结束。叶卡捷琳娜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精力充沛,雄心勃勃和善于伪装的女皇。上台之初为了更好地笼络人心,提高自己声望,叶卡捷琳娜二世实现“开明专制”的政策,借鉴法国哲学家和启蒙者社会契约、公民平等重要思想,成立新法典编纂委员会,颁布《圣谕》;成立自由经济协会,推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在她的统治下,完成了俄罗斯社会结构的精简,公民被分为五类:贵族,神职人员、商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女王为了加强自身统治,满足贵族利益,1785颁布《俄国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赐予贵族土地与农奴,让他们免于强制服务,免缴个人税,不受法律限制和体罚,对他们的特权等级地位在法律上加以确认。在地方一级引入了贵族协会—省和地区贵族议会,他们可从中选出贵族领袖。她还颁布了《俄罗斯帝国城市权利和利益敕书》给予城市一定的自治权,市民根据从事职业和物质条件分为6个不同等级,每个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提高了城市上层在专制国家的政治地位。叶卡捷琳娜二世削弱了参议院,使其成为一个简单的行政机构,不再拥有立法权。并进行了行政改革。省份数量从20个增加到50个。州长成为该省的负责人。[4]此外还设立女皇办公厅(内阁)及其最高宫廷会议,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管理机关。设立总检察官来监督和处理参政院事务,降低参政院的作用,使之权力得以分散,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官僚机关在总体上得到了加强,从而将中央政权牢牢掌握在女皇一个人的手中。经济上,女皇主持了丈量国有土地。伏尔加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大量土地,允许贵族自主开发,在向国家缴纳少量现金后,他们可将土地占为己有。这一政策为叶卡捷琳娜赢得了贵族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还成立了自由经济协会,推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推动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文化上,实施国民教育计划改革,成立俄罗斯学院,开设国民小学;颁布“自由排版”的法令,引进大量西方著作;鼓励贵族子女外出留学,开拓视野。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政策对俄罗斯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也是这一时期,俄国农奴制度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发展到了顶点,对农奴的迁徙权进行限制,将农奴制的实施范围从原来的土地推行到新并入的土地。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罗斯的版图进一步扩大,乌克兰西部、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地被兼并。

與彼得一世的改革相比,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更加系统化、成熟化。改革是在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结合俄国自身情况进行的,是西方文化东渐的又一次大高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了缓解社会紧张局势,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传播知识,发展教育等方式,改变了外国对俄罗斯的基本看法,加强了其国际地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政策为19世纪中叶国家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她开创了俄国“官方自由主义”的先例,为俄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影响了后来继任者的改革。这一时期第一次提出缓和甚至取消农奴制的问题,构思了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概念。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由器物向思想领域的转变。

三、俄罗斯专制主义的起源和特征

俄罗斯专制主义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俄罗斯绝对君主制的先决条件出现在16世纪下半叶的伊凡四世争权斗争中。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实行恐怖专制,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被加冕为沙皇的人。到17世纪中叶,新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延续了伊凡雷帝的专制制度,进一步采取措施,严格限制各级代表机构,越来越少地召开地方会议,王室贵族委员会即波雅尔杜马的作用几乎消失。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这样评价他:“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是一个完全专制的统治者,对人民拥有无限的权力,他转变成了一个新的国家,国内外政策领域形成了俄罗斯绝对主义的基础。”

专制制度是一种深刻而独特的民族现象。作为一个法律术语,“专制”一词出现在古老的俄罗斯文字中,早于莫斯科君主的称号。这个称号一方面是对拜占庭瓦西里耶夫的继承,另一方面是俄罗斯君主与鞑靼人独立性的体现。在古代俄罗斯文学中,“自我”一词被有些研究者认为是专制和专制,有时也可以被理解为国家,即权力或管理。但是,从根本上讲,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某种事物的最高程度。“专制”这个词意味着权力,统治。塔拉索夫认为,从专制这个词的构成来看,很明显这个词界定了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最高权力,并且没有任何与其同样强大的力量。[5]因此,专制就是拥有最高权力,它是独立且不受限制的,法律是不能将专制权力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专制权力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上帝的意志。因此,俄罗斯的专制制度,变成了神的君主制。

俄罗斯民族如此接近专制政权,他们在民族意识上基本不承认其他民族的任何政权。俄国著名学者扎哈罗夫写道:“王权至高无上的概念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这就是为什么专制可以从法律中抹去的原因,专制者可以放弃它。”[6]在这里,最高权力是属于沙皇,因为他具有最终的裁决权。莫斯科的大主教德罗兹多夫也写道:“沙皇,是国家的元首和灵魂。但你会反对我,国家的灵魂必须是法律。法律是必要的,光荣的,有益的;但宪章和书籍中的法律是一纸空文。你可以看到在各国书中的法律谴责和惩罚犯罪,但犯罪仍然存在并且仍未受到惩罚;然而人民的代理人和主人只我一个,那就是沙皇”[7]我们从中了解到,下层群众对沙皇的信任和依赖。正是沙皇的专制,调和了俄罗斯社会中的各种各样且极为不同的社会力量。

在俄罗斯法律中体现了俄罗斯帝国专制的至高无上和不受限制,但实际上专制权力是受到宗教和民族传统限制的。统一最重要的因素是沙皇必须信奉东正教,宗教和道德给了沙皇和俄罗斯人民之间最紧密的联系纽带。卡特科夫写道:““君主是受到东正教会的框架以及在上帝面前的责任的限制。”[8]因此,专制是一种道德上有价值的国家制度,是一种“良心专政”,有助于社会的道德成长和物质福祉的增长。专制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俄罗斯人民中间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吸收了许多独特的民族特性。对许多人来说,对专制的忠诚是对国家最高利益忠诚的同义词。

四、结论

18世纪的俄罗斯传统社会发生了革新,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型。经济、政治、社会关系、公众舆论和文化等所有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现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彼得一世开始的,第二次是由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进的。两次改革使得俄罗斯的工农业、国内外贸易、军事力量、文化、国家疆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俄国一跃成为一个强大的世界帝国。彼得一世改革一方面唤醒了实现现代化的力量,另一方面挑起了传统和民族支持者对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反动。改革使得俄罗斯东方文明的元素愈演愈烈,公共生活完全国有化,国家机关和官僚机构粉碎了所有阶级和社会团体,阻碍了公民社会的形成。作为彼得大帝改革忠实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扩展了欧化的范围,加深了欧化的层次,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由器物向思想领域的转变。这两次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君主专制,而君主专制的强化和巩固对俄罗斯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资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重组演变,促进了俄罗斯向世界主导力量转变。

参考文献:

[1]Анисимов Е.В.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самодержавие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в первой четверти XVIII века.–СПб:Дмитрий Буланин,1997.–P.89.

[2]Лекции для студентов по курсу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а?.Часть 1:IX в.-начало XX в.:Курс лекций/Изд.2-е,исправленное и дополненное М.:Изд-во МГУП,1998.P.214.

[3]Анисимов Е.В.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самодержавие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в первой четверти XVIII века.–СПб:Дмитрий Буланин,1997.

[4]Каменский А.Б.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 в XVIII веке:традиции и модернизация.-М.:Новое лит.обозрение,1999.

[5]В кн.:Смолин М.Б.Тайны русской империи.-М.:Вече,2003.

[6]Смолин М.Б.Тайны русской империи.-М.:Вече,2003.–P.275.

[7]Смолин М.Б.Тайны русской империи.-М.:Вече,2003.–P.278.

[8]Сорокин Ю.А.О понятии "АБСОЛЮТИЗМ"//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1996.–Омск: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P.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