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现状及其改进路径研究

2019-12-25秦昌建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精准资助

摘 要:文章通过对江苏某高校本科生资助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资助对象之间的差异以及资助资金的来源,探究学生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助对象识别模糊、资助资源来源单一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基于调查问卷的数理分析,文章提出了加强学生精准资助的对策,主要有完善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加强精准资助实施,建立精准资助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学生资助;精准资助;精准识别;监督评价

随着国家“2025”战略的提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进行转变,而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需要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高校学生生源地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校的不同生活状况[1]。虽然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每年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金额逐年增加,但对于庞大的贫困学生群体,这些资助仍然显得力不从心。目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是中央财政资助,主要有国家奖助学金;二是国家助学贷款;三是地方财政资助,这部分的地区差异较大,目前各地在经济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很难再划拨足够的财政资金给地方高校用于学生资助;四是社会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校际差异也比较大,普通的地方高校,由于其社会影响力有限,很难获得社会资源的资助[2]。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资助资金,对庞大的贫困生群体进行精准资助,就显得尤为重要,精准资助也是如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

一、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江苏某高校为调查对象,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进行调查。首先研究了资助对象、以及资助来源,以此为基础研究分析了目前高校精准资助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江苏某高校学生资助现状调查

(1)问卷调查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6道信息题、24道客观题以及1道主观题。客观题主要包括:(1)学生收入支出情况;(2)学生资助情况;(3)资助的管理与评价。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9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有效回收率94.4%,表明此次调查完整有效,具有一定的参考分析价值。

(2)调查问卷样本基本信息

对收到的有效问卷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纳了所得样本数的分布情况。472份有效问卷的样本基本信息分布情况,见表1:

表中数据显示:一是性别分布较为均衡,男女比例分部为51.3%和48.7%;二是年级分布较为均衡,大一年级学生占27.8%,大二年级学生占21.2%,大三年级学生占25.4%,大四年级学生占25.6%;三是文科学生占40%,理工科学生占60%,由于该高校属于理工科类高校,该比例较为合理;四是生源地分布,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学生占14.6%,地级市学生占21.6%,县级市学生占25.4%,乡镇学生占8.9%,农村学生占29.4%,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也侧面体现了农村学生对精准资助的需求也较大。

(3)调查样本资助现状分析

表2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获资助金额进行了统计,被调查的学生中,其中大一年級学生获得资助人均金额最高1 862元,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所获人均资助金额相对较少,呈递减趋势。数据显示,高校学生资助具有优先确保新生的“绿色通道”入学的特质。

表3对不同专业学生受资助情况进行了比较,人文社科类学生获得资助总额29.5万元,人均1 562元;理工科学生获得资助总金额53.6万元,人均1 893元。可以看出,理工科学生所获资助相比文科学生多出了约300元,说明理工科高校学生资助有偏向理工科学生的倾向。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学生所获资助总金额和人均资助金额存在差异。来自乡镇的学生所获资助金额最高,人均约1 878元,来自县级市的学生所获人均资助金额最低,人均约1 703元。由此可见,不同生源地学生获得资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差异性不大。

表5对学生所获资助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不同来源的资助金额占比进行了数理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获得国家资助的学生占比最多(55.5%),且国家资助总金额占比最大(占总金额的66.8%);获得高校资助的学生占比次之(47.5%),高校资助总金额相对于国家资助金额较少(占总金额的26%);企业资助学生占比只有2.5%,总金额占比只有7.2%。数据表明,目前学生资助的主体是国家资助,企业、社会团体的资助渠道亟待拓展。

(二)高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存在不能精确识别、资助来源单一以及缺少监管评价机制的问题。

(1)不能精确识别贫困学生

如何精准的对贫困学生进行有效识别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之一,目前对贫困学生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表上有学生户籍所在的村、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证明[3]。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生源地当地民政部门并不会对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贫困证明很容易取得,这从源头上给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另外,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很难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4]。由于没有一个量化的贫困学生认定机制,就很难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识别,即使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每年为学生资助工作下拨了大量的资金,也很难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学生的手中。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学生对教育公平性的认可度逐渐降低,打击学生进行学习科研的热情。

(2)资助资金来源单一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占学生资助资金比重较大是中央财政以及高校自有资金,分别占比66.8%和26%,社会资金占比很小,仅有7.2%。资助来源渠道狭窄,很难发挥学生资助的最大作用,但同时也说明学生资助来源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随着高校的年年扩招,在校人数不断上升,仅仅依靠单一的资助渠道,会越来越捉襟见肘,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高校应当积极挖掘自身的社会资源,利用校友资源,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打破学生资助工作的瓶颈 [5]。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调查中发现,有大约40%的学生对高校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并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学生资助工作缺乏透明有效的监管评价机制。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丢失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们普遍表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低,资助金不按时正常发放。高校应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提高效率,通过制度化设计实现信息公开透明,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进行高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的方法研究

实现贫困学生精准资助是教育公平性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江苏某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应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资助应当从精准识别、高效实施以及监管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不断完善贫困学生精准识别方法

(1)重视学生信息数据采集

学生的信息采集是贫困学生认定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方向。除了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学校还要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大数据对学生信息进行采集。比如,可以对学生的校园卡消费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设定报警阈值,自动筛选低于最低消费标准的学生,自动对其校园卡进行补助,这样不仅做到了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维护贫困学生的自尊心,让其有尊严地接受学生资助[6]。

(2)开展民主评议进行精准识别

建立量化的贫困学生认定方法,获取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按照生源地经济水平、父母收入、家庭支持、个人消费支出等分项进行加权求和,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听取各方的意见,以获得学生真实的经济情况。

(二)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高效实施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高效实施重在两个方面,精准管理以及精准宣传。建立贫困学生认定动态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经济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做到资助对象不重复、不遗漏,资助资金不浪费、不缺少。精准宣传要利用新媒体,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做到精准定向宣传,提高宣传效率,同时也降低宣传成本[8]。

(三)完善高校精准资助考评机制

学生资助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学生的满意度是考核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标准[9]。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主要由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实际中,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简化为下发文件、收集申请、发放资助的机械式工作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要定期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包括贫困生认定是否准确、助学金发放是否准时、对学生资助服务工作是否满意等。对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落实,制定改进计划,落到实处。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江苏某高校500名(有效回收472份)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别分析了学生资助金额与生源地、年级、专业的关系,并对目前高校资助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作了数理分析。由此探讨;额目前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助对象识别模糊、资助资金渠道单一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学生精准资助改进的方向,完善贫困学生精准识别机制,重视学生基本信息的采集,建立贫困学生民主评议机制;加强精准资助的实施,包括了解贫困学生的需求,加强资助宣传,提高精准资助效果;建立精准资助工作考评,不断完善精准资助机制。

参考文献

[1] 杨洋.激励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9(08):72.

[2] 狄魁,田佳.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成效的提升[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18(02):49-52.

[3] 杨燕,李艳会.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285-286.

[4] 王娜.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04):76-77+103.

[5]李晶.技校学生资助工作要抓经常重实效[J].中国培训,2018(11):20-21.

[6] 胡徽.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精准资助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6):148-150.

[7] 熊小丽.大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实践及效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269-270.

[8] 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4-5.

[9] 王淑珍.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8(04):87-91.

基金项目:江苏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育人问题研究(2017SJBFDY-5-29);2016年度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我国高校现行帮困资助政策研究(NYS21-6007)。

作者简介:秦昌建(1987.08- ),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研究生,讲师,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精准资助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