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研究
2019-12-25羊彬王伟李浩
羊彬 王伟 李浩
摘 要:伴随着媒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对高校新闻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也给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高校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形象,应对舆论危机,因势利导开展思政工作等。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
因一句“能带我吃饭就好了”而走红的“成都小甜甜”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其所在的学校—--成都西南航空职业学校因此也提升了一波关注度。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在抖音上关注量达103.8万,点赞量1844.6万,播放量过亿次。在新媒体时代下,无疑已经成为学校的“第一网红”,其招生就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相比在传统电视媒体下“学挖掘机到蓝翔”而走红的蓝翔技校,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已经大不如从前。作为青年的组织的共青团中央也运用新媒体加强与青年的沟通,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弘扬正能量提供了新的榜样。其中抖音号“共青团中央”粉丝234.8万、点赞量4202.3万,“中国共青团网”粉丝105.6万、点赞量1008.8万;微博号“共青团中央”粉丝750万;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QQ空间“共青团中央”关注用户570万、访客11239万。上诉案例可以看出,运用好全媒体这一工具,能够提升高校形象,并能够比傳统媒体有更好的宣传效果、更宽广的宣传渠道,比传统媒体更能做好青年工作。新闻宣传是高校综合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树立高校品牌、引领青年世界观的树立、校园文化趋势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树立高校良好品牌形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连续扩招,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也在急剧增加。大学的招生也需要有良好的高校品牌,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与家长的报考。大学的招生其实是一种人才的竞争,要形成良好的招生态势,基础就是高校良好品牌形象,才能在同类同级别的学校中脱颖而出,甚至能够错位竞争。目前全国高校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市场机制的引入,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自身品牌新港在激烈竞争中影响越来越大,而新闻宣传真是高校品牌树立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二)能够加强学校人才建设
新闻宣传能够强化高校在外的形象,能够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有利于人才梯队建设。如一提到清华、北大那就是顶级高校,一提到南航、北航,就是中国航天航空人才的摇篮,人大、中政就是法学类的最高学府。而其他的一些学校也可以通过新闻宣传,将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优势学科等等进行宣传,可以吸引人才的加入,加强对优秀师资力量的吸引,打造一个优质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三)加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主要是围绕政策宣传、理念引领、舆论影响、兴趣导向、文化凝聚等多方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喉舌,能够加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对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人格教育,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三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也对在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它可以适时向教职 工传递党的重要方针政策和先进理念,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提供动力,是学校管理层与师资力量团队的重要沟通纽带和桥梁,也有利于开展“爱校荣校”的建设。
二、目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些不足
(一)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重教学、重学生工作,轻视新闻宣传,导致很多工作已经做了,却不为人知。也导致很多活动的开展,很多师生了解不够,使得后续活动开展参与度不高。还有一些高校没有认识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严峻形势、繁重的学生工作下,没有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其新闻宣传仍然处于蓝图和观望阶段。打开一些高校的官网首页,排版陈旧、内容过时,更不用说精细化、跟紧时代的宣传内容。一些高校由于资金、编制紧张,便紧缩人员编制,无专门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交给学生和老师,即使有专业人员管理也很少接受正规的新媒体专业知识 培训,这种人员构成模式自然导致了投入精力不足、人力不足、专业度不高等问题,甚至工作推诿、态度消极、传递信息滞后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有大的错误发生。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对硬件设施配置、专业化人才的储备和系统的新闻宣传培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顶岗兼职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二)宣传手段过于单一
部分高校的新闻宣传主要渠道仍然停留在老三样“校报、校园广播、校园官网”,但是对于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热衷追逐潮流的高校大学生而言,这些渠道过于单一。首先,当代高校大学生课程紧、课外活动多,时间处于碎片化状态,他们没有大量时间阅读传统媒体。大学生对于新闻的获取主流已经不再是传统纸媒、电台,甚至也不是传统新闻门户网站,所以高校传统的宣传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可接触新闻很少。大学生获取新闻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迭代,从飞信、QQ空间、校内、快手到现在的微信、微博、抖音等,甚至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
(三)宣传思维有些陈旧
目前,一些高校的宣传,仅仅限于做了,而不是宣传的怎么样。宣传的主题有一些是形式主义、官本位的,流行“喊口号、贴标语”。如新闻标题“带大帽”,流行又红又专,内容看似站位高、言语华丽,但是细看又多是套话,无实际内容,这样的宣传也引发不了学子或者读者的兴趣。还有一些学校流行进行新闻任务的摊派,如对于易班的平台的操作,很多学校仅仅限于对于易班活跃度的考核,即EGPA的考核,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核,流于灌水,而没有真正发掘易班的更多功能,如易班的易班大学、易班学院等很多公共知识平台的分享、课程的分享等。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改进办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解放思想
首先应该认识到新闻宣传的重要性,新闻宣传工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舆论的监督和社会风气的导向。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不但说出了新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也说出了新闻宣传应该坚持的方向。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新闻宣传也应该解放思想,善于用新事物、新潮流,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宣传。不仅要宣传正能量,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应该深入贯彻改革开放的思想,在宣传中也应改革开放。如学习共青团中央利用抖音平台拍摄短视频宣传青年工作,利用微博平台宣传青年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青年大学习等。在高校新闻宣传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新闻首页,而是要精细化实施,开设新媒体宣传部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加强新闻的时效性
高校的新闻宣传要更加注重时效性,高校是高科技成果的福华园、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新闻宣传应该把握时间的维度,及时把科研成果信息进行公布。“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把握好“时”,就是体现时代性、掌握时机性、把握时效性。高校的毕业季、开学季、招生季、校庆纪念日等都是外宣的重要时点,把握好“度”,就是新闻宣传既要拿准“尺度”,又要体现“温度”、把握“准度”。把握好“效”就是讲求效率、达到效果、追求效益。高校宣传工作者要积极挖掘校内新闻素材,及时对外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作用。
(三)加强新媒体的运用、善于把控舆论的引导
高校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与时俱进利用形态多样、竞争力强的新型媒体,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精准宣传矩阵。继高校官方微信、微博成为大学校园中重要的媒体传播形式后,“抖音”等短视频又成为青年学生的“新宠”,高校官方“抖音”逐渐入驻,开启“两微一抖”新时代。此外,全景地图、无人机航拍、直播平台等新技术手段也成为各高校对外宣传的新载体。
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时,也更应该善于把控舆论,进行正能量的引导。比如青岛高校可以借“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契机,对学生开展爱国爱青岛的正面宣传,了解上合组织的成立、发展、成果、意义等,让他们自觉加入志愿服务当中。如借助“洁洁良事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社会负面舆论引向正面。
(四)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而且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手段也对从业者提出了考验。这就要求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时刻站在传播变革和舆论工作的最前沿,提高业务本领,“充实脑瓜子,练就笔杆子,善用嘴巴子”,做新闻宣传上的“全面手”和意识形态上的 “领路人”。也要求高校应该成立相应的专门的部门,配置专门人员开展新闻宣传,并经常开展培训工作。并培训新闻学生骨干,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学生常用的话语,减少新闻宣传的“代沟”。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新闻舆论工作,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人才,讲高校好故事,传播高校好声音。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两微一抖的异军突起,很多人犹疑不前,认为新媒体无法与传统媒体相比,甚至有些新媒体宣传存在误导舆论和引导言论走向的嫌疑。但毋庸置疑的是,新媒体以简单、快 速、便捷、亲切等特点,更贴近学生时间特点、提供了碎片化的阅读时间,他们所拥有的调侃、欢快、创新更符合当前学子的需求,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与参与感、归属感。作为高校宣传者,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当代学习对于新闻宣传的需求,直面当下媒体宣传的挑战,积极利用新媒体的武器,调整宣传策略,加以改良,利用高校平台优势,创新宣传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工作用新媒体方式呈现出来。引领高校年轻人接受更准确、更高效、更真实、更有内涵的文化熏陶,发挥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忆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微传播策略探析——以微博、微信为例[J].东南传播,2014 (12):101-102.
[2] 林响.大数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应对策略[J].新闻前哨,2016(08):36-38.
[3] 陳云玲.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4):138-139.
[4] 王晓雪.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28-29.
[5] 卢秋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践,2018(02).
作者简介:羊彬(1990- ),男,汉族,江苏靖江人,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