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国际课程认证背景下物理治疗专业教改初探
——以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为例
2019-12-25张琦李洪霞马婷婷
张琦,李洪霞,马婷婷
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 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a.北京博爱医院PT1 科;b.科教处,北京市 100068
专业认证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教育质量保证制度。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物理治疗方向于2017 年11 月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WCPT)最低本科教育标准的认证。此次成功认证,标志着我校的物理治疗专业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不仅可促进学校与国际上开办本专业的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国内外物理治疗专业的学科建设影响力,是首都医科大学物理治疗专业教育国际化的里程碑。
WCPT 是全球物理治疗师唯一的国际权威组织[1],是全球物理治疗教育标准化的国际课程认证机构。在2003 年,WCPT 编制《WCPT 物理治疗师专业准入教育项目鉴定/认证之标准化评估过程指南》,该指南旨在帮助各个国家的物理治疗师制订正确的物理治疗教育标准并完善物理治疗专业认证的程序[2-3],是设计和发展新的物理治疗专业准入教育项目时重要的外部参考资料。
WCPT 国际课程认证并不仅仅是认证标准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它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变革的问题,也是实现物理治疗教育国际互认和物理治疗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保障。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地区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的战略内容,均决定了物理治疗专业必须要进行WCPT国际课程认证的教育改革。
1 物理治疗专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意外伤害较多,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物理治疗专业高技能人才。因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医学仍存在许多问题[4-5],尤其是物理治疗师专业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现国内许多高校开设物理治疗专业,旨在为国家培养众多的复合型、创新型以及实践型的高级人才。因此,提高物理治疗专业教育质量迫在眉睫。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自2002年建立以来,物理治疗专业方向连续多年每届招生。与WCPT 所要求的专业入门教育认证标准相对比,本校物理治疗专业现行的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修订和改进。为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紧跟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WCPT 国际课程认证标准为依据,开展物理治疗专业核心课程方案的重新修订、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等持续教改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对促进我校物理治疗专业完善课程体系、早日通过WCPT 国际课程的进一步认证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基于WCPT国际认证的核心课程体系设置
我校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以WCPT 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所需的真实要求,以开放的视野对物理治疗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研究并改革,包括从物理治疗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完善我校物理治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1 以服务为导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物理治疗师是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3,6],其工作职责包括询问病史、查体、诊断与鉴别诊断、评定、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预后判断。这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判断患者的问题是否在物理治疗可以处理的范围内。
当前物理治疗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不同医疗环境中实践技能训练不足,与WCPT国际认证标准不符等问题。WCPT 指南指出,物理治疗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改善患者的健康及满足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高素质物理治疗专业人才,能在不同的医疗环境中为不同年龄的患者提供循证物理治疗,例如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家居和工作场所等,也具备从事临床物理治疗及其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质”[3]。这是WCPT 国际课程教育专业认证所强调的以服务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搞清楚需要培养的能力,便可以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总的来说,课程的设计应本着以服务为导向构建物理治疗的教学体系,培养物理治疗师成为具备专业知识、有自信、适应性强、自我审视、具有人文关怀并以服务为导向的专业人才,通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伦理价值,对患者/客户的需求做出独立的判断[2-3]。
2.2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修订对学生的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是制定毕业要求的依据。一个成功的医疗卫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点是具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有结构且循证的课程设置[4];对于毕业要求,WCPT 教育认证标准提出以下通用标准,包括物理治疗师实践、从业环境以及专业行为等的要求。其主要工作地点包括综合性医院、康复专科医院、私人诊所、健身或体育相关机构、家庭保健、养老机构、学校等。本专业现行的培养方案制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不够明确,缺乏对学校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体现,某些毕业要求指标缺乏相关环节的有力支撑。因此,本专业应以现有的培养方案为基础,按照WCPT 的教育专业认证指南(2011 版)要求,修订并完善,建立以临床为导向的教学特色,将临床思维贯穿课程教学,培养具有较好临床推理、分析、判断以及循证研究能力,能够胜任疾病评估、诊断、物理治疗干预工作的综合性人才[7]。
2.3 以毕业要求为根本,细化物理治疗专业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综合考虑物理治疗从业者不断变化的职责和角色,考虑专业发展及健康照顾系统的不断变化。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强有力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培养标准的达成必须要由每一门课程来完成。对照WCPT 教育认证标准(2011 版),课程设置应包括开始执业所必需的临床科学内容及学习经验(如心血管系统、肺、内分泌、代谢、胃肠、泌尿生殖、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肌肉系统和物理治疗师常见的内科及外科疾患);另外,还应包括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临床状况患者/客户的管理,如肌肉骨骼、神经肌肉、心血管及肺、表皮等方面的课程设置[2]。我校现行的物理治疗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认证标准所有的要求,尤其是在神经、骨骼肌肉、心肺以及儿科系统方面等课程存在知识点不足,理论和实践课程学时不够等,其中心肺系统课程尤为如此,无法达到世界物理治疗联盟的最低教育标准[8]。
因此,课程设置参考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和悉尼大学以及我国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的物理治疗专业课程,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9]。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可增加认证标准所要求的神经、肌肉骨骼、心肺、儿科和老年等物理治疗专业课程,并制定教学策略等内容。相对应的,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资质、有经验的物理治疗专业教师负责教授专业课程,介绍新的康复医学领域的内容,从不同的实践环境、不同的职业角色帮助学生了解今后的执业领域,提高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专业领域的拓展打下基础。
新课程体系的设置需完全满足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个指标,使课程的设置能够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2.4 加强临床实践环节,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物理治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物理治疗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现有的临床实践模式与国外物理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很大不同[10]。我校采取的模式是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后,最后一学年才进入临床实习,这导致前期的临床实践相对在系统性、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第一学年学生未安排见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疾病认识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临床推理思维和操作动手能力。而国外物理治疗专业大多采用分阶段实习的模式,临床实践包括5个阶段:1个临床见习阶段和4 个临床实习阶段,覆盖每个学年。在每个阶段,学生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初步应用,发现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理论课程中深化学习,之后在下一轮实习中深化并熟练应用。
临床物理治疗实践也要体现特色,应把物理治疗理念、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除了要求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外,还要求与临床医院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WCPT 已经建立临床实习指南,定义为“在临床情境中教授、评估和评价学习经验”[11]。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学生需对一些专科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为取得临床经验需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机会以便能够达到入门级物理治疗专业临床实践的标准。因此,要设立多个临床实习基地,包括心血管、心肺、肌肉骨骼、神经、儿科、基层卫生保健和社区,且要求学生至少要有综合性大医院(acute hospital)、康复专科医院(rehabilitation hospital)和康复门诊(out-patient)的经历。
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入门级物理治疗专业临床实践的标准,应对四年级学生采用标准化的临床评估工具进行临床评估,即应用WCPT 所提倡的标准、可靠、有效的临床评估工具。“物理治疗实践评估”(APP)工具[12],正在应用于所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物理治疗学校。此标准化评估工具已被广泛校验,用于比较不同国家学生的临床表现。现已被授权可在中国主导的物理治疗课程中使用,已被翻译成中文且获得官方许可。此评估工具的应用将有助于满足国际认证过程的要求,并可为中国的物理治疗毕业生将来到海外深造提供标杆证据。
我校在实施现行的培养方案时,可聘请本专业教学实践所需的授课教师和临床教师。按照WCPT 规定,参与核心课程授课的教师应具有物理治疗的专业教育背景。我校拥有强大的学术人员团队,80%以上的物理治疗教师从WCPT 成员项目获得入门水平认证资格,且其中大多数获得物理治疗专业证书。另外,针对本专业教授不足的问题,开设教授讨论课,外聘客座教授参与部分课程授课;针对临床导师的培训,积极开办临床导师培训班,邀请境内外经验丰富的临床导师进行临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培训;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临床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听课学习、出国或国内访学等方式进修,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
2.5 按认证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提高教学手段
我校在课程大纲和教案的制定过程中,从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叙述。课程采用何种教学、学习和评定方法与策略应该体现与物理治疗师专业教育课程相关的学习成果;鼓励采用综合性的方法来教授理论和操作技能;教学策略主要以科目为本的理论教学、能力为本的理论和临床教学及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方式。教师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从支撑毕业要求的角度出发,寻求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鼓励教师从多方面多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侧重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增长与创新思维的考核等。
2.6 完成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持续实施教学改革
我校物理治疗专业2017 年11 月已经通过了WCPT 专业认证,但是存在相关问题,与专业认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在5 年后申请再次认证。我校组织相关教师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六个方面内容,从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关系、段落结构逻辑性、数据准确性、内容组织层次与完整性等方面组织开展有条件认证阶段的相关工作,完成本专业认证年度报告的撰写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完善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性保障措施、本科教学实践所需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根据学生毕业要求持续实施教学改革。
3 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借鉴澳大利亚纽卡索和悉尼大学及我国香港理工大学等优秀康复医学院的物理治疗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教改的重点内容包括:改革教学大纲,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物理治疗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等。制定物理治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强英语、课程国际化、分阶段实习模式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训练。
3.1 强英语
强英语即强化学生英语学习,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我们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强调阅读的综合英语、强调听力的英语听力、强调听说的英语口语、强调写作和翻译的英语写作与翻译。这样,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要有很强的英语听、说、写、译能力。我们同时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能将其作为工作语言。在第三学年设置了“专业英语”课程,共64学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外文文献及开展国际业务交流的能力。
3.2 课程国际化
课程国际化是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借鉴澳大利亚纽卡索和悉尼大学、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以及我国香港理工大学等优秀的康复医学院校物理治疗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培养目标,建立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除原有的如运动疗法技术学、理疗学等专业课程外,准备重点细化核心专业课程,增加神经物理治疗、骨科物理治疗、心肺物理治疗、儿童物理治疗和老年物理治疗等核心课程[10,13];同时,调整或减少非物理治疗课程,如言语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等课程,其目的是培养物理治疗高级专门人才,而非康复治疗综合人才。物理治疗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前、后对比见表1。
在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方面,重点加强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将新增加的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之比设置达到1∶1~1.5[14]。为此,建议进行4 个平台的建设,即骨科物理治疗技能培训平台、心肺物理治疗技能培训平台、神经物理治疗技能培训平台和儿童物理治疗技能培训平台,以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表1 物理治疗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前后对比
专业课将采用国际先进的英语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考试试卷为英语,同时又以最新出版的国内优秀教材作为必备配套教材,使学生既熟练掌握国际物理治疗专业准则和熟练的专业英语,又熟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根据这一设想,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核心专业课程拟使用双语进行教学,同时编写配套的相关课程的教材要求学生自学。
3.3 分阶段实习的模式
目的是强化实践课,培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改变临床实习模式,拟采取分阶段实习模式。实习前,学生要进行一次临床技能综合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进入实习,即待第二年第二学期结束后,针对门诊或住院患者的物理治疗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见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基本评定等方法;再回到学校进行该课程的第二阶段的进阶学习。例如神经康复、肌肉骨骼康复课程在不同的学期都有安排,即第三年第一学期结束后和第二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带着刚刚学习过的知识走进临床进行实践,实习中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和初步应用,还可以发现问题,在第四年第二学期的毕业前的实习中进行理论课程的深化学习,并熟练掌握其应用[15]。
临床实习时,要求学生至少要有综合性大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和康复门诊的实习经历。学生还会在不同的阶段接触到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女性康复等不同范畴的物理治疗[7]。
3.4 较强的综合素质训练
除了培养专业能力外,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物理治疗师,其社会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也必不可少。因此,学生还要选修一些其他课程,如言语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社区康复等;将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组成一个治疗团队,通过不同的临床案例来熟悉和了解各科系的相互协调关系,共同诊断和治疗患者。
在研究课程中,学生要学会使用检索工具、阅读文献、就某一临床问题或病例提出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此外,通过此项课程学生还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学会如何进行科研设计去发现医疗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规律。这对物理治疗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毕业时需提交一篇与临床相关的论文报告。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既能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工作,又能从事临床科研工作。
4 小结
在WCPT 国际课程认证背景下,通过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临床实践过程性评价方法等改革措施,将物理治疗专业的课程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本科学生对物理治疗专业的基本认知与治疗前沿领域的适度了解,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进一步强化对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各个前沿领域及其最新发展趋势有所把握,为未来人生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进而提高我校物理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助推我校早日通过WCPT教育专业的再次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