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him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

2019-12-25王倩倩殷志杰王静杨立光周倩刘新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局灶胆管恶性

王倩倩,殷志杰,王静,杨立光,周倩,刘新疆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滨州 256603; *通讯作者 刘新疆 lxj6513@163.com

基于单层动态匀场技术(integrated specific slice dynamic shim,iShim)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双指数模型不仅可提供水分子的定量参数,还可提供灌注信息。iShim在传统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基础上提高的主磁场的均匀性,减少因主磁场不均匀导致的失相位与局部磁敏感伪影。iShim优化了图像采集方式,提高了信噪比以及参数拟合的准确性,因此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灶信息[1]。本研究探讨iShim的IVIM-DWI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8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肝细胞肝癌33枚病灶、肝血管瘤17枚病灶、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4枚病 变、再生结节15枚病灶、胆管细胞癌9枚病灶,其中4例患者肝癌合并再生结节(6枚病灶),2例肝癌合并肝血管瘤(2枚病灶)。根据影像学及病理诊断将病灶分为恶性组42枚和良性组36枚。恶性组包括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良性组包括再生结节、肝血管瘤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纳入标准:①无MRI检查禁忌,且未经过任何治疗的肝脏局灶性占位患者;②有明确的诊断结果。本研究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MagnetomSkyra 3.0T MR,腹部线圈体部专用相控阵线圈。患者采取头先进仰卧位,均行常规MRI序列、iShim IVIM-DWI。常规检查:横断面T1-opp-in、T2-haste、T2-fs、T2-haste冠状面、DWI,扫描参数见表1。iShim IVIMDWI横轴位扫描b值分别取0、20、40、80、120、200、400、800、1000 s/mm2,激励次数分别为2、2、2、2、2、2、4、6、8;iShim采用膈肌导航技术。

表1 MRI各序列参数

1.3 图像处理 将iShim的IVIM-DWI原始图像导入西门子MMWP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分析。按双指数模型按=(1-f)exp(-bD)+fexp[-b(D∗+D)]进行处理,分别获得D*、D、f图[2]。手动选取感兴趣区(ROI),面积20~50 mm2,尽量避开病灶的囊变、坏死区域,同一平面的病变取3次,取平均值,分别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慢表观扩散系数(D)、快表观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并对ADC值、D*值、D值、f值等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肝脏不同占位性病变ADC值、D*值、D值、f值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iShim的IVIM-DWI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 的诊断效能;以Youden指数计算各参数的诊断阈 值。

2 结果

2.1 肝脏各局灶性病变参数比较 肝血管瘤ADC值及D值最大,肝脏再生结节ADC值及D值最小。肝细胞肝癌ADC值、D值均小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相应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FNH的D值及ADC值均大于肝细胞肝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相应参数;再生结节ADC值及D值均小于肝细胞肝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相应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肝脏良、恶性病变比较及诊断效能评价 良、恶性病变组中ADC值、D值、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ADC值、D值、f值和D*值的阈值分别为1.174×10-3mm2/s、1.068×10-3mm2/s、16.7%和33.1×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 0.743、0.461及0.407,见图1、表4。故D值较其他 参数能够更好地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

表2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各参数值

表3 肝脏良、恶性组各参数比较

图1 肝脏局灶性病变各参数诊断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

表4 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各参数诊断阈值及诊断效能

3 讨论

近年来,IVIM-DW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逐渐增多。IVIM-DWI的双指数模型不仅可提供水分子的定量参数,还可反映组织灌注情况,区分微循环灌注和 扩散,分别测量D、D*及f值,更能反映病变的病理 生理变化[2]。

iShim技术可提高主磁场的均匀性,优化图像采集方式,提高信噪比;同时iShim采用呼吸触发及膈肌导航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磁敏感伪影,改善图像的质量,提高参数拟合的准确性。因此,优化肝脏IVIM-DWI的生理触发方案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及ADC和IVIM参数的精度、可重复性极为必要。刘再毅等[3]研究发现b值越小,ADC值越大;多个b值可提高ADC值的可重复性,临床上测量肝脏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terVoert等[4]报道IVIM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取决于b值的数量及其分布,当包含b值的数目从4增加到16时,平均相对误差可至少减少40%;该研究包括更多的b值,并应用优化的b值分布显著减少了IVIM参数估计的误差,从而提高了其准确性。terVoert等[4]及Lemke等[5]均认为优化算法最常选择0~50 s/mm2的b值范围;而对于低IVIM灌注,50~100 s/mm2的低b值占主要作用。terVoert等[4]分别采用4、9、25个b值研究发现,IVIM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取决于b值的数量及其分布。当b值增加时,可明显减少各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且肿瘤组织中的平均相对误差比正常组织更高。Hussein等[6]研究认为使用高b值(800~1000 s/mm2)可抑制来自正常肝实质的背景信号,从而增加正常肝脏和病变之间的对比,有助于检测肝脏病灶。故本研究中选择9个b值,并有3个b值小于50 s/mm2。

基于iShim的IVIM-DWI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的诊断研究发现,除D*值外,ADC值、D值、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7-9]。除再生结节外,肝脏良性病变的ADC值、D值均大于肝脏恶性病变,且ADC值略大于D值,D值较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推测其原因为ADC值不仅受D值影响,且受反映微循环的D*值影响。近年研究发现,除IVIM模型的2个扩散分量外,还可能存在附加成分对ADC值测量的影响[10]。本研究发现,再生结节的ADC值及D值均低于肝癌及胆管细胞癌,这与肝脏良性病变的ADC值及D值均大于恶性病变的结论矛盾;且再生结节的ADC值及D值均低于肝脏良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可能与再生结节的组织及病理生理相关。再生结节由纤维分隔包绕,肝门静脉终末分支狭窄、闭塞,导致再生结节血供较肝癌少[11]。由于ADC值及D值反映微循环灌注、扩散信息,故再生结节的ADC值、D值减小,仅iShim的IVIMDWI序列各参数无法准确鉴别肝癌及再生结节。Renzulli等[12]研究认为肝脏平扫鉴别肝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较为困难,研究动态增强鉴别两者的新征象可提高小结节的诊断敏感性。

本研究中恶性病变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结果显示,肝细胞癌ADC值及D值均低于肝内胆管细胞癌,且D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与Wei等[13]报道的IVIM-DWI在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一致,推测其原因为肝癌细胞数高于胆管细胞癌,高细胞数可减少细胞外间隙,限制水分扩散,最终降低ADC值和D值;此外,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结构主要由恶性肿瘤细胞、纤维化组织和坏死组织组成,肿瘤周围为肿瘤细胞,肿瘤中心主要为纤维化组织[14]。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相对较小,肿瘤细胞可排列成腺泡样结构,进一步促进水分子扩散,增加ADC值和D值。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多种细胞起源,包括分化肝细胞、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多细胞起源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行为[14]。因此,从细胞起源和生物学角度考虑这2种肿瘤的测定也可能重叠,与Li等[15]的综述中报道不同研究数据差异较大,且IVIM不能为肝脏提供准确的测量,无法准确鉴别肝脏肿瘤的结论一致,该研究认为D值较可靠。由于扫描参数及b值不同,各研究中D值仍存变化,目前f和D*准确值仍不清楚。对IVIM-DWI在肝脏病变中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不同数目b值条件下各参数存在的差异性;评估同一受试者不同b值获得的各参数的一致性及可信度[16]。因此,规范检查方法及参数选择,制订统一的标准,基于iShim IVIM-DW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行大样本研究。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①样本量较少;②研究中部分病变缺乏明确的病理结果,仅依靠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基于iShim序列的IVIM-DWI不同b值的各参数值与其他研究比较,无自身对比;④对图像 质量的判断较具主观性;⑤人工选取ROI,存在测量 误差,且部分病变较大其内存在囊变、坏死区。

猜你喜欢

局灶胆管恶性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胆管支气管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