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9-12-25岑礼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文本

岑礼霞

(青海省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青海西宁 810000)

阅读是学生学习及生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当前教育领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提出诸多要求,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学习兴趣、掌握高效阅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阅读行为习惯,成为初中阅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提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是决定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有效教学视角的阅读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1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阅读教学过于强调习题训练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及应试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题海战术”的训练方法,并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方法及技巧的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取决于阅读习题训练总结的经验,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体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并没有从更根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体系训练,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较大压力,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1.2 教师的阅读讲解过程过于机械化

教材、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参照资料,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讲解过程机械化的问题,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缺乏自主参与意识,限制阅读教学效率。阅读文本内容由词、句以及段落构成,进行阅读教学的本质目的也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并能够学习作者词、句的应用方式,解构段落以实现阅读内容的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便会逐句逐段地进行解构讲解,迎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文本学习。从教师角度而言应用此种教学方式讲解最为全面细致,能够避免学生出现不理解教学内容的问题,但是从学生角度而言,此种方式未免过于僵化,“满堂灌”的教学常态使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不利于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1.3 学生的主体身份难以体现

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强调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体身份和地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全面考量,以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初中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决定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应当达到怎样的阅读教学成果,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也难以体现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意识,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使得学生的个性化更为明显,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向差异较大,对于阅读文本的内容选择也更为多元,随之导致阅读教学需求也趋向多样化,而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及模式与学生的阅读教学需求存在巨大差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2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措施

2.1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及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产生直观影响。教师需要重视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化,将阅读教育真正落实到阅读行为本身,减少阅读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心理,改变应用阅读习题训练积累阅读学习经验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改变教学行为及方式,为开展有效的阅读教育奠定基础,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多样化阅读教学方法

2.2.1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式,为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多尝试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学方法的应用,将阅读教学转化为阅读“学习”,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如进行《藤野先生》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布设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探讨分析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藤野先生是作者最感激的人”,并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环节的相应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彼此对相应问题发表个人意见,并沟通完成教学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教师再应用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考察的方式,对学生的文章理解程度进行考核,为其深入讲解教学内容提供方向,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哪些问题学生没有了解、哪些内容应当作为自身教学活动的重点,从而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2.2.2 应用多媒体教学赋予阅读教学色彩

多媒体技术也是开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需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使单调的阅读教学赋予多元色彩。如在进行《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地域局限,很多学生可能没有看见过紫藤萝,对于作者描述的内容也难以形成真切的体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应用教学课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紫藤萝,通过图片和视频形成对瀑布一样的紫藤萝形成主观印象,进而再对文本内容进行学习,学生便能够对作者的描写方式有更为深刻的感受,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改变机械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机械化训练、讲解的教学状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以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3.1 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形成终身阅读的重要基础。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建立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正确认知,重视培育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将阅读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以促进其形成终身阅读的意识与观念。由于当前文学市场的书目可谓琳琅满目,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优质读物,阅读文本质量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行为习惯建立以及阅读学习目的都会产生直观影响。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给予优质书目的推荐,如对于七年级学生可以推荐《朝花夕拾》《狼图腾》《超新星纪元》《三国演义》《撒哈拉的故事》等读物;对于八年级学生则可以推荐《水浒传》《茶馆》《人间词话》《飞鸟集》等读物;对于九年级学生则可以推荐《红楼梦》《文化苦旅》等读物。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学生选择读物的时间,并保证学生阅读文本质量,发挥阅读学习行为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2.3.2 拓展阅读教育视野

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不能够仅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还需要重视其延展性,阅读学习的本质目的是通过阅读行为,提升学生的文学视野与语文素养,而仅限于阅读文本本身的阅读教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延展,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能够将课堂充盈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完善学生的阅读知识架构,提升阅读教育价值。如进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文的教学时,教学内容为一则七言律诗,如果仅限于对古诗内容进行解译,不仅教学活动单调,教学过程也会失去很多乐趣,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将诗人李白、王昌龄的社会背景、人生阅历等内容形成课件资料,向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创作情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跨域时空的维度,消解与作者、与历史时期的距离感,从而促进阅读教学价值的体现。

2.3.3 重视开展整本书阅读教育活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摘选章节的教学内容,在节选的章节中,如果学生对于原著故事、人物、事件缺乏深入了解,往往会在阅读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局限性,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当重视开展整本书阅读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文本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以章节为基础,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以便于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如在进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的教学时,教学内容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如果学生能够了解《红楼梦》的故事结构及发展脉络,便能够体会到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对于整体故事发展的影射作用,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也能够走进大观园、走进贾府去了解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有利于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整本书阅读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3 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由于当前阅读教学及学习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造成桎梏。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多样化阅读教学方法、改变机械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阅读学习状态,发挥教师教育理念对于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作用,提升阅读教育有效性的同时,发展阅读学习行为的可持续性,以循序激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文本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