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的超越
——舍伍德·安德森小说《手》的相关分析

2019-12-25宋榕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鲍姆安德森乔治

宋榕榕

(厦门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舍伍德·安德森出身贫苦,在青少年时代便饱尝生活中的酸料苦辣,在1916年发表小说之后成为一名职业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1919年发表《小镇畸人》这部由25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作品,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手》作为《小镇畸人》的开篇,没有跟随小说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线发展,而只是截取其中“人生”的一个片段,抓住读者的眼光,不断地解读和不断思考。

1 舍伍德·安德森对小说人物的创作手法

舍伍德·安德森在《小镇畸人》中有的创作手法着非常鲜明的象征主义特色,向文中的“温士堡”原型变来自他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小镇,在当时社会发展的变革中,人们精神的懈怠,物质的匮乏,在社会中被生活不断扭曲的命运,不论怎么挣扎每天还是一成不变。小说每一个都由一个独立的背景故事组成,但是通过畸人这种共通意象,使得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相遇性和统一性,这些畸人无法适应社会,不能拯救自己,成为时代变革的牺牲品。

2 阿道夫·迈耶斯的畸人的原因

在《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阿道夫·迈耶斯曾经同他学校的男孩子们在傍晚散步,或者坐在校舍的台阶上谈天说地直到黄昏,全然迷失在一种梦境中。他的手四处游走,抚摩男孩子们的肩膀,把玩他们蓬蓬乱发的脑袋。当他说话的时候,声音变得轻柔又富于音律。声音也在爱抚着。在某种意义上,这声音和这双手,轻抚肩膀以及抚摩头发,都是这个教师在以某种方式努力将一个梦灌入那些年轻的头脑中。通过手指的爱抚,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有些人创造生活的力量是发散而不集中的,他亦是其中之一。在他双手的爱抚下,孩子们内心的疑虑被驱散了,于是也开始做梦。在这段文章中舍伍德·安德森描写的文中时代背景是19世纪中期左右而地点是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这里深受加尔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中,当阿道夫·迈耶斯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的女子气质时,就已经被小镇上的人视为畸人。而当懵懂的小男孩做梦在第二天说出来后,在当时是社会中这是极其不可容忍,整个小镇不再接纳他,还要打死他,而且小镇居民屡次提到“管好罪恶的脏手”,之后逃到温士堡镇,心理和心灵的创伤已经无法愈合,只想和过去彻底忘记,采取鸵鸟式的生活方式将名字也换成比德尔鲍姆。而这双手再也不敢当众世人了。

3 比德尔鲍姆的畸人的形成

3.1 自身性格软弱和交流障碍

而性格上的软弱是他无法走出阴影,不能够勇敢地面对,在到达全新的城市后,没人知道他以前的经历,但他还是不敢有开始新的生活和想法,将自己关在原来的世界中。在以前的生活中,比德尔鲍姆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他喜欢用自己的手去进行交流,可当定义为手是邪恶的肮脏的之后,自己便遇到交流障碍,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和表达,自我的疏远他人,加深他人对他误解,导致群体孤立他。

3.2 社会原因

舍伍德·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解释了畸人的形成,世界在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思想,而众口相传的思想则成为正确的、美丽的、不可侵犯的。在起初阿道夫·迈尔斯认为自己的手是创造美丽的过程是美好的,但是当小镇所有都厌恶他的手,不止一次地骂他的手是邪恶的、肮脏的、不能触碰其他人的,在他心理上将子的信念打破,跟随世人的思想也厌恶自己的双手。在温士堡尽量不与他人交往,尽量不漏出自己的手,给外人不可捉摸的感觉,最后形成大家眼中畸人。

3.3 工业社会的形成

工业社会的到来取代了传统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机械化的收割取代了原始发展,当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疏远冷漠,互相防备。维系人生活的纽带关系不断恶化,造成比德尔鲍姆不适应社会,被时代所抛弃。

4 《手》中人对自然关系的破坏

越过一长块种了苜蓿却只生出浓密的黄色芥草来的田地……从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日益严重。而主人公比德尔鲍姆在城里住了二十年,他渴望成为小镇群体成员中的一部分,但是他却被小镇上的人视为畸人,他只有在回到大自然中才找回心灵的平静。作者在批判文明工业的同时,又表达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享的关系,暗示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

5 《手》对人们精神上的启迪

手是人们交流、生产、表达的重要工具,在文中比德尔鲍姆将自己的双手否定,但却还要靠双手来采摘草莓进行生活。凭借这双手比德尔鲍姆在一天中采的草莓高达一百四十夸脱,而比德尔鲍姆本来就已经畸形的人因为这双手更加畸形。因为大家的讨论使他更加惊慌自己的手,将自己的双手隐藏观察他人的手。物质文明的进步会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以及意识形态等,导致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都发生了变化。德尔鲍姆在新环境下,人格发生了裂变,生活态度失去了平衡。美国西部小镇中狭隘的价值观以及人性的扭曲,使得生活在夹缝中的比德尔鲍姆在肉体和精神上不断地遭受折磨,比德尔鲍姆对自我进行否定,将群体价值观作为个人的价值观念,作者在刻画,两者之间的矛盾时,表达了对比德尔鲍姆的同情和担忧,是否人格的沦丧导致正常本性的丧失。比德尔鲍姆成为畸人,脱离了生活,脱离了自我,但是又渴望与人交流,以及找到精神上的伴侣。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同样也在进行着变化,飞翼·比德尔鲍姆得名于他的一双 “无休止像是被囚的鸟的双翼飞动的”手,在曾经他的手是充满爱意的,但是爱却被认为是肮脏的,龌龊的,渴望正常融入群体的比德尔鲍姆也就成了畸人。无法与人正常沟通和自己认为自己与旁人不同,是他陷入巨大的孤独中。

6 在《手》中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压力

社会的不断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小镇居民的身心都不正常地发展,比德尔鲍姆渴望与人进行交流,但是两者之间已经失去的了沟通的能力,不同环境和个体的原因,使得比德尔鲍姆不敢突破自我的封闭,使他陷入更加孤独和绝望的境地。在小镇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形的沟壑,而比德尔鲍姆处于传统和变革之中,既不能忘记过去,也不能改变现今,对于未来的渴望有不敢去努力,其痛苦压抑的心情一直盘亘在脑海中,是整个人更加孤僻。在旧的道德标准前比德尔鲍姆想通过手去和人进行情感的交流,这让人们根本不能理解,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硬生生地压垮了他。

比德尔鲍姆在说话时大做手势。他那纤细的善于表现的手指,始终活跃而又始终竭力藏在衣袋里或是背后的手指,伸出来了,成为他表情达意的机器上的活塞杆[3]。同乔治·威拉德谈话的时候,飞翼·比德尔鲍姆捏紧了拳头,打在桌子上或是打在他家的墙上。这动作使他更加舒服。”在乔治面前,他表现得紧张甚至是有点恐惧。有一次他在和乔治谈话时鼓励乔治去追求梦想,他忘记隐藏他的手,他的手又一次拍在乔治的肩上,他禁不住发出凄厉的叫喊,他鼓励乔治要敢于梦想。在文章中揭示了比德尔鲍姆与乔治之间的关系,他渴望有乔治这个朋友能够谈心聊天,但是因为这双手和学生父母的毒打都已经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心灵,他只能再次退缩,不能良好的交流,形成新的自我孤僻行为[2]。

7 阅读《手》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文章中可以看到依靠双手工作的劳动者,但机器的发展使用已经是小镇每天生活的大事,工业化的进程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污染,语言成了人们交流的障碍。安德森人为体力劳动能够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工业化虽然使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让人们更容易获取信息,让人们更享受多彩的生活,但是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有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的影响[4]。在现如今,生产和分配的技术装备越来自动化,导致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享受超过了对精神自由的享受,对经济自由的享受超过了对思想自由的享受,现代社会所呈现出的自由,是根据其意识形态的自由,只能被动地进行选择,选择不同的道路,处于这一种奴役状态,被现代化奴役,被价值观奴役,变成单向思维模式。

8 结语

在文章中手意义的不断转换,对整篇文章的含义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断刺激人们引发深层次的遐想。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当比德尔鲍姆还是阿道夫·迈耶斯时,他用手通过抚摩少年的肩膀、头发,来进行情感的表达,象征着教师对学生最纯粹的希望,但是在当时背景下,就造成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从此他的手成了肮脏的去屈辱的象征,当他同乔治·威拉德说话他握紧拳头不断敲击墙壁或栅栏,手是他宣泄情感的标志。文中描述他采摘草莓的能力,进行了非常形象的对比,使他这个畸人在外人看来更加畸形。《手》揭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反映出个体的渺小,现代文明和人自然本性的关系也展现出现代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对于如今的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猜你喜欢

鲍姆安德森乔治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绿野仙踪》土耳其译本中的翻译问题
吓人的成绩单
游乐场(上)
好兄弟,别哭,我没事
乔治和他的斧子
医治头痛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