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探索

2019-12-25王智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入党思政

王智轶

(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8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高等农业院校必须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农村、农业的全面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1]。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研当今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现状,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工作规律,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方式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高等农业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折合接班人[2]。加强党支部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学生党支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肩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责,发挥着联系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

党支部是党员管理、教育、培养的主要平台,党支部的建设关系到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当前党支部的建设中,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支部建设制度不规范,党员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升党支部的工作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转型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充斥着校园,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3]。面对新形势,应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思政教育引领作用,进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2 现代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现状

2.1 入党动机不端正,存在明显盲从性、投机性及功利性

目前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盲从性、投机性及功利性。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部分学生不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对共产主义认识模糊,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思想上没有达到合格党员的高度,不了解党员的关荣使命和历史责任,看到周围同学提交入党通知书,自己也随波逐流,入党行为存在一定盲从性,没有认识到入党的真正意义所在;目前,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时设置条件:党员和学生干部优先,有些学生把入党作为找到好工作的资本,认为入党后能获得一份好工作和好的发展前景,把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完全抛之脑后,这部分学生入党前后表现差异较大,入党后降低了自己的思想改造,言行不一致,这也恰恰说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性和投机性,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党支部的健康发展。

2.2 学生党支部建设缺少健全完善的制度

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党员与积极分子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校学生基层党建任务不断加重。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有限载体,当前高校的基层党支部还缺少完善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保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学生支部的设置还不够规范,党员发展计划制订不科学,导致党员主要集中在大四年级,低年级党员数量较少,大学生党员构成极其不合理。另外,党支部在运行过程中,目标、职责不明确,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规范落实党支部的运行机制和组织机制。

2.3 教育形式单一,缺少实践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高校党支部的建设方法比较守旧,缺少创新,党员的教育内容形式和主题实践活动比较单一,党的组织生活没有结合时代及专业特色,存在表面化、模式化、形式化、死板化现象。首先,党员组织生活多以集中学习为主,一般采用听报告、座谈研讨的形式,有的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内容枯燥、单调,形式上缺乏创新,导致党员缺少开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理论学习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政策把握不准,理解不深,运用不够,没有深入思考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思想上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够,理论学习和心得体会交流讨论得不够深入,站位不高,往往不能触及思想,对问题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够;再者,党支部的思想教育没有与学校的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没有与学生活动形结合,党员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得到发挥,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形象和权威。

2.4 支部服务意识淡薄,政治核心作用未能发挥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传统学生党支部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高等农业院校党支部的管理还是以控制为主,还没有完全转变服务意识,支部中的党员没有确立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目前,学生党员意识形态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伴随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及就业压力,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缺少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平时思政教育力度、深度不够,致使有些党员认为党建过于载体化、形式化,认为党建就是开开会,做做记录,搞搞活动,存在一定形式主义,党员不热衷于参加党建活动。党支部的建设没有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 高校农业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对策

3.1 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和广度,端正入党动机

将思政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教育。首先,利用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契机,构建“一核三环”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发挥思政课程这个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摒弃投机性、功利性目的;其次,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坚持有种选优、严格执行“四公示三投票二预审一测评”制度,进一步扩大民主,完善程序,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重视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把好政治关、考察关、入口关,确保发展的党员政治过硬,质量够高,把政治素质考察放在首位,入党档案材料要严格审查把关,重点审查对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座谈会记录、政审外调材料、党支部会议记录、民主测评结果等材料。加强对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察,对其中政治不强、入党动机不纯、群众认可较低的,坚决不予发展;最后,转变“重发展、轻教育”的工作模式,构建全程教育机制,对学生入党前后都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教育内容,加大当时党章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思想教育,可以结合多种形式主题实践活动和学习研讨,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

3.2 构建联动协同机制,健全完善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

在加强和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高校党委应加强统一领导,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其他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加强党政协同,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联动机制,以党建带团建,加强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构筑思政教育的长效性和持续性;加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之间的交流,通过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创新学生的入党培养联系人、介绍人制度,促进支部共建,强化推进,互动双赢。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实行专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将学生管理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作用,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堡垒。党员教工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给予一定工作量减免或者津贴补助。

3.3 以农学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

结合农学院校特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服务“三农”意识。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农业产业基地开展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支部学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学习,使他们不仅形式上、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入党,使支部党员在学习、社团建设、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宿舍管理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天津农学院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自身农学专业特点,深入到一线农业企业,走进农村,开展结对帮扶、技术指导,参与农业服务。通过开展服务三农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了现代农村企业的生产流程,懂得了农业科技对生产的推进作用是何等的巨大,培养学生党员“懂农、乐农、为农”的服务意识,锻炼了党性觉悟,激发扎根农村产业热情,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现代农业。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学生党支部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党支部工作措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机制,创新党支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助力学生成长与成才,不断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入党思政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憨娃入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强本固基,建设高质量的农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