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信息化成本控制对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2019-12-25梁丽文
□ 梁丽文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物流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一般会积极开展内部控制,保障资金安全,维护经营项目的完整性,确保会计资料的精准性和既定经营计划及目标的顺利实施,以此促使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合理进行自我调整及自我约束或自我控制。内部控制对物流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十分重要,所以在当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须尽力实现信息化成本控制与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彼此结合,以此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1 信息化成本控制与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为了更好地强化内控,规范各项制度,实现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必须要配备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措施,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以此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及社会利益,参照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此规范对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结合提出了明确要求:“物流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另外,《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也进一步明确,物流企业通过积极开展内控制度的建设,能够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各类因素的影响,完善相关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促使企业更好地开展内控工作,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科学性,提升企业内部执行力及管理质量,更好的实现内控信息。
1.1.2 当下趋势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应积极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式和新变革,使现代物流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高度结合,使物流企业生产更加快捷,决策更加准确、管理更加高效。“互联网+”战略会加速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成长,促使企业朝着信息化发展。但这一环境也增加了企业信息的复杂性,无法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很容易导致信息受到侵蚀,使得物流企业面临“内部控制环境缺失、风险和控制管理活动的难度增大、内部监督控制有效性降低、信息真实性保障难度增大”等问题。
1.2 研究意义
为了更好地让物流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成本控制及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物流企业必须从多维度出发,建立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管理环境,这样才能促进物流企业经营能力的有效提升,促使物流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能可持续发展。
2 信息化成本控制对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提出新挑战
目前,国内外对信息化背景下物流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主要提出以下几点不足:首先,我国对内部控制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研究,相对国外而言起步较晚,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其次,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时,都只停留在表面工作,并没有进行深入探索和融合,最终导致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内部控制的改革不够完善、合理;最后,由于国内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实施运作起步较晚,因此,物流企业实践案例较少,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3 信息化成本控制对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3.1 物流企业转变思想与认识
物流企业一定要充分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本质性变化,然后以此为发展方向。信息化与成本控制的相结合,需要在物流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制,实现成本计算的高效化、快捷化、科学化和精准化等,这样既能够切实做好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信息化成本控制,又能够保证以最少的支出获取最佳的收益。信息化成本管理体制的建立,并非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应符合物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3.2 物流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及制度
信息化时代,需要物流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精准设定管理要求及管理标准,明确物流企业内控制度,保障制度的规范性,并为物流企业内控工作提供指导,以此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为企业的运营及管理提供指导,不断优化物流企业内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积极建设内控体系及制度,能够保障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应用,保障物流系统具备优质的网络技术,完善的软件系统,以此发挥该系统的应用价值。物流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阶段,需要完善相应的体系,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引入专门的ERP系统、SAP、金蝶财务管理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物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应当以周、月、季度作为单位,定期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内控状况,借助信息化平台,及时上报信息给内控部门。内控部门统一进行资金分配及资金核对。在其核对过程中,若发现实际运作超过预算分配,则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及数据总结,分析超支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此推动物流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内控目标,以此更好地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凸显企业的社会效益。
3.3 物流企业增加风险评估内容
风险评估能够识别、分析企业经营项目存在的风险,影响物流企业战略及经营目标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同时还可实现对财务及运营风险的评估。信息化环境下,物流企业对科技的创新,会增加信息技术风险,需要不断提升警惕。信息技术更新不及时、网络运行系统瘫痪、数据库安全准入设置不当、系统被黑客入侵等,都会给物流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注重关键风险点把控,做好风险防范及控制准备,完善应急预案。从风险评估开始,依照市场信息化环境的变化,积极开展网络运行分析,配备针对性的信息技术风险制度及预防,以此维护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4 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内部控制
信息化成本控制,物流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参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以此为物流企业内控活动保驾护航。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要以内控为主,注重风险评估及防范,不断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审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物流企业应当适当改进审计方式及审计流程,做好全面管控及审计,融合不同审计方式,更好地维护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升企业内控的独立性、权威性与安全性,以保障物流企业的规范,保障物流企业的权益。
3.5 加大信息化物流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
物流企业内控,主要是对内部成本进行管控,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着物流企业未来发展。财务管理上需要选择信誉优良的供应商,强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财务系统的应用,应当做到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断引进新设备,强化新员工的培训,制定相应的风险制度,注重风险意识培训,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以此强化信息维护,提升员工的抗风险能力。财务数据输入,必要认真、谨慎,保障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对企业的财务关键信息,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比如设备损坏、存储设备丢失、网络瘫痪、遭遇病毒入侵等情况建设相关的应急预案,以预防数据丢失或篡改。因此,为避免数据被篡改,因个人利益造假资料数据,应制定完善的岗位核查制度,比如,笔者所在企业,就月末财务报表编制、日常业务数据录入安排了不同的人员,在核心报表编制后,交由专门的主管部门校对,在数据无误后,将资料录入到专门的信息平台上,及时将信息传递到内控人员。录入人员一般配置2名员工,确保在录入期间可相互监督与相互检查,避免出现录入误差,提升数据的精准性及安全性,以此为企业内控提供安全、精准的数据信息。
3.6 物流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和信息披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企业信息已经实现高度实时化、共享化,物流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注重检查及纠正,预防及控制,检测企业的交易信息。实时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及时反馈给上层,促使企业做好防控,实施全面监督与控制,提升和改进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全流程。物流企业应当强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借助相应的软件,注重内控信息的披露。因此,需要物流企业明确主体职责,权责分明,让各层级实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实现决策及管理、执行及监督层面的权利划分,借助互联网系统实现各个层面的工作,制定固定化的规范制度。
3.7 物流企业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
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对人才信息选择及获取,风险判断及处理、技术协调统筹等,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及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信息技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信息化人才这一特殊人才群体,受到了企业的青睐。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站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需求上,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规划。不仅如此,还需要制定清晰、完善的奖惩制度,就该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晋升等方面,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奖惩对策。物流企业还需要注重知识管理,组织培训及进修工作,强化优秀人才交流,以此更好的扩散知识,促使员工不断优化自我,以此提升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物流企业发展服务。
4 物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及内部控制措施
物流企业通过合理开展生产成本控制,不仅仅以控制或降低为目的,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制定针对性的内控措施,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通过结合行业发展环境,制定相应的战略成本,改进生产方式及成本管理措施。参照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物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及内部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4.1 引入战略成本理念
物流企业可适当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以此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内控提供良好的环境。战略成本理念能够从企业的战略层出发,将各项业务的成本分解,并配备相应的控制方案,应用效果显著。物流企业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及要求,健全成本管理流程,明确各项业务不同环节的核心,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与此同时,物流企业需顺应时代发展,站在全局角度上去分析、思考问题,设计专门的管理体系,凸显客户的核心地位,选择精益化、精细化管理,保障生产质量及效率。选择分层采购、分层营销的方式,以此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扩展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成本运转效率,进而保障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促使企业制定精细化的成本目标及发展目标。实际运行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注重环境的协调,强化竞争的互动,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借助市场及价值链,不断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完善内部资源配置,进而加速物流企业的发展。
4.2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物流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生产成本,更好地开展专项管理工作,定期收集资料及信息。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企业的生产成本,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计划及成本生产计划,保障计划的有效实施及执行,优化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变管理理念。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借助大数据技术,不断挖掘市场需求信息,对市场进行动态分析,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设计专门的销售路线。企业可整合各项数据,开展全流程的成本管理,以此实现内控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杜绝需求不符的现象出现,实现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升。笔者认为,在大数据基础上,该系统不仅可实现既往数据分析,还可预测销售,结合市场因素,预测某一产品的未来销售情况。不仅如此,在物流企业销售阶段,系统还可以测定销售信息,掌握产品销售情况及最新的物流动态,科学整理各项数据,为后期管理提供指导意见,进而保障各项管理及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4.3 协调定制规模关系
在新常态背景下,生产成本管理注重的是企业协调工作,通过协调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选择相应的手段,既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也可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损失。物流企业需要抓住机遇,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转变工作开展方式。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及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展业务线,保障各项业务的均衡。或借助专门的分析工具,对业务进行定量分析,保障物流企业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5 结论
信息化成本控制与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相辅相成,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需要多部门配合与协调。在信息化浪潮下,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还需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与时代步伐,强化信息化成本控制战略、内部控制战略与现代化管理理念,实现多部门协调联动,通过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使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高效、更稳步地开展,使信息化技术能更好地为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