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及优化路径

2019-12-25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使用费生产性价值链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0)

一、引言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国的产业结构经历着优化和升级,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成为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2019年增加到7 434亿美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结构逐渐向高层次升级并助推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促进了各产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贸易向高附加值端发展。研究如何在新一轮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冲破价值链的“低端锁定”,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等问题。Jones和Kiezkowski提出生产性的服务环节在地理空间分解后再合作会增加对运输、通信及其他服务的需求,进而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付华和周升起认为,应把生产性服务贸易从制造业中分离,优先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其他学者认为,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正效应,运输和物流服务化、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科学技术投入服务都能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增强。张彦认为中国制造业与美日两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快区域产业链布局,利用市场需求在全球价值链中获益。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UNCTAD统计数据,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增长速度、行业结构,进而基于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路径。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生产性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本文重点研究这六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进出口额逐年增加,逆差长期存在

2000—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01.5亿美元增至2 668.4亿美元,进口额从358.6亿美元增至5 250.3亿美元,进出口额均增大,但增速渐缓。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长期大于出口,服务贸易呈逆差且逆差持续扩大。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处于逆差状态,2000—2018年逆差先扩大然后逐渐缩小。2013年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达到最大值693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和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均有下降。

(二)增速趋缓,出口增长动力不足

2000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趋缓,出口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率进入历史最低时期。2011年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较快,但之后增长速度减慢,2015年出现负增长。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变、专业服务领域竞争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7年我国金融服务实现顺差21亿美元;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实现顺差86亿美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增加3倍左右。

(三)进出口行业结构不平衡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行业的出口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比远大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结构不平衡。运输和建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大于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运输服务、建筑服务和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是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主要行业,运输服务的出口始终是第一位。从2011年起,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持续增长,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行业中增长最快。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这三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额逐年增长。六个行业中,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出口额远小于其他行业。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行业的进口中,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重相差很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进口占显著优势。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的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稳定在10%~15%,且近些年进出口的逆差逐渐扩大。从整体上看,运输服务进口额最高但有下降态势,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快速增加。

从总体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运输服务进出口所占比重很大;建筑服务、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逐渐扩大,进口额增长缓慢;金融服务、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进出口额较小,发展相对滞后;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进出口额的逆差很大,而且逆差长期存在。

四、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路径

(一)以需求拉动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随着新一轮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化”等推动了智能制造时代的出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的需要会随制造业聚集的扩大而增大。所以,推动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流动,从而以需求拉动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提升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竞争力的增强

生产性服务贸易存在于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其中运输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等与生产活动关联性很强,它们又是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打破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和主导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以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为基础,因此我国应扩大金融、保险、计算机和通信服务等行业的开放,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发挥比较优势同时注重竞争优势的转变

继续进口复杂程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特别是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且有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服务产品和环节。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专业人才,优先发展保险、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通信、计算机和信息业,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和知识等资源。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增大运输和建筑服务的优势。引入竞争机制,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四)创新驱动促进国际竞争力提升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进出口的平衡、企业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均需要利用技术、知识、服务和制度的创新来实现。首先,利用高校和研究院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提供人才储备。其次,推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政府和部门配合协助,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把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激励政策和金融支持等制度落地惠民,不断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使用费生产性价值链
关于著作权使用费的说明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对我国风景名胜区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制度的思考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以许可使用费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额探析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