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2019-12-25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业的有机结合,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流通,网上支付、在线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模式。它在解决网络安全以及移动等问题的情况下,被用户所接受认可,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模式以及新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有以下几点特点: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管理风险大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节省了开设营业网点的投入资金和运营成本,客户通过网上平台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双方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大数据背景下,消费者可以借助移动设备缩短客户与金融服务之间的距离,使金融服务更方便。互联网金融业务由于门槛低,覆盖范围广,有效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率,促进经济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在监督管理方面较弱,征信系统不健全,也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难以规避风险,缺乏法律约束,容易面临政策以及法律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对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是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占据我国金融市场主导地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便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票据贴现等,实现更高的利差。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方兴未艾,大大地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原属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被互联网金融平台所瓜分。商业银行主要经营业务便是存款业务,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移动端的出现,人们发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门槛高,利润率低于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人们便会把闲置资金转向网上金融平台,购买以余额宝等为例的活期理财产品,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终端的普及,逐步代替了银行卡、信用卡等支付工具,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和资金的灵活性。相关数据显示,由于资金存在时间差,仅支付宝的支付账户日沉淀资金就超过万亿。人们不断倒戈互联网金融平台削弱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使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金额大大降低。

(二)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营业收入。随着人们理财观念和支付方式的改变,人们会依据自身的投资需求选择适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会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群体流失,银行信用贷款业务缩水。没有足够的资金流也就无法扩大业务规模,使商业银行降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借贷门槛高对小微企业很不友好,不仅审批困难而且战线较长很难解决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所以小微企业向来就有融资难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的借贷服务刚好解决了此项问题。互联网金融平台使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对接起来,供需双方可以根据需求配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业务转向网贷加大了网贷业务的成交量,势必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包含结算、委托代理、担保、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便是支付结算业务。互联网移动支付方便快捷,宣传到位,改变了用户的支付方式及支付习惯。以现金和银行卡结算的方式逐渐被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所取代。从2017年8月1日起,众多银行取消了多项手续费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然而互联网支付仍需绑定银行卡,说明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和商业银行和平共处形成新型支付模式。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先发金融技术红利丧失

1998年4月,招商银行率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网上银行服务完成第一笔网上支付,开通了国内网上银行服务的先河。客户通过线下开通网上银行账号便可在PC端处理基础的金融业务。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升级,以及金融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特征日益突出,商业银行流程日渐僵化,创新程度低,逐步丧失先发的金融技术优势。并且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处理业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致使商业银行网点流失大量客户群。而互联网金融技术却不断创新,针对客户需求,开发互联网技术新产品,吸引大量的客户群体,引起了社会和银行业的高度关注,这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可谓当头一棒。最近几年来,许多大中型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手机App软件,例如,以“融e行”为代表的工行手机App。尽管现今商业银行大力推行线上服务,但相较于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仍有不小的用户量差距。

(二)商业银行后天的金融技术不显

曾在余额宝上线一段时间后,我国银行业普遍提出质疑之声,银联公司甚至想要取缔余额宝这类金融产品。然而国家政府提倡要支持创新发展。使得商业银行态度迟疑,以观望的态度对待互联网金融模式,导致其金融技术落后。相比之下,第三方支付依靠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商业银行单单靠金融产品类型和一己之力去实现追赶显然很困难。“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还要面对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威胁,特别是对于一些城商银行,或其他规模较大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难以拔得头筹。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解决策略

(一)商业银行借助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

商业银行存在资金和技术优势,金融服务专业化,产品类型丰富多样,风控能力强。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改进服务细节,并大力拓展线上业务,实现产业升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商业银行应培育危机意识实现金融技术的改革升级。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在银行内部各层级之间开展互联网金融知识培训,改变固有僵化的意识,培养互联网技术的高端人才,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先进的技术,拓宽眼界,创新符合自身的网上业务。

(二)改变经营思维,开发客户群体,优化客户体验

面对行业发展新趋势,商业银行应自上而下改变传统的经营思维方式,注重挖掘潜在客户,优化现有客户群体的用户体验。例如,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急、借款次数频繁、贷款金额小的特点,开发适合的理财产品,要从观念上注重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最好可以建立专项处理机构,专人负责,增强客户黏性。另外,商业银行在创新业务发展中应充分采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App端以及PC端设立转账、定期储蓄、房贷、理财投资以及满足生活需求的生活缴费等项目吸引客户群体,优化客户的使用体验,提高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优势互补,打造“一站式”金融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首选。但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质是中介作用并没有从根本上代替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且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增多,竞争激烈,急需寻找多元化和广泛化的合作,这便促成了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联盟。商业银行要在合作中发现不足并补足短板,实现自我提升。并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积极发现客户的储蓄贷款以及投资情况,深挖客户需求,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道路,线上线下交易深度融合,开设网上支付平台的“一站式”金融平台。

(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搭建风险预警系统

从2018年起,互联网金融的“暴雷潮”仍在继续,对整个金融行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控制和客户信息安全不完善,警示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征信系统。风险的不确定性会极大地损害客户的根本利益,容易使客户丧失对投资平台的信心。因此,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大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等安全防范措施保护客户的资产安全。做到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速发展挑战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地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改变经营思维,和互联网企业技术合作共谋发展。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红利使自身发展多元化,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