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刊2019年总目录

2019-12-25

外文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评介英译模态

·语言学研究·

篇章衔接与文学性——文本批评与篇章学融合的可能性

刘辰诞(1.1)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狗”类成语认知语义及其理据研究

刘国辉(1.10)

主体性视角下语言模因的突变与重组探析

彭 卓(1.17)

现代汉语“得”字状态补语的类型及生成方式

李绍艳,彭家法(1.24)

隐喻与转喻的基础性地位之争

王 军(2.1)

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ESP各类学习动机与努力程度的关系

刘晓静(2.8)

德语“自由三格”认知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王 健(2.14)

印尼语中词语重叠的语义认知研究

王世圆,方环海,林善雯(2.21)

汉语框式介词“在+NP+L”中方位词的隐现研究

杨朝军(3.1)

英汉语义重合实现句法成分联结的认知机制

李香玲(3.11)

汉语拟形话语的拓扑性质探究

龙德银(3.19)

多模态转喻视角下中国外交理念的外宣建构

田 野,张建丽(3.25)

俄语广告语篇的信息性研究

马 亮(3.31)

语篇衔接量化特征对机器分数的预测分析

王 建(4.1)

俄语动词隐喻义变的多向位分析

彭玉海(4.9)

·文学研究·

《源氏物语》中浮舟的人物形象分析

吕政慧(1.33)

美国桂冠诗人翠茜·史密斯新作《水中跋涉》对未知的探索

张 磊,彭 予(1.40)

结构的原型——从反常规意象图式看《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必然性

李佳格(1.47)

南宋径山参学日僧考

崔会杰(1.56)

欧茨的成长、记忆与思考——评欧茨的成长回忆录《逝去的风景》

杨建玫(2.31)

尖塔与乔西林:《教堂尖塔》中的伦理规范与个体需求

肖 霞(2.36)

试论《源氏物语》中的方便思想

李红霞(2.42)

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附庸——小说《一九八四》的批评话语分析

苏 龙,徐朝晖(2.48)

远藤周作《深河》的个体叙事与身份认同

兰立亮,赵 聪(2.54)

蝴蝶迷情下的颠覆与建构:《蝴蝶君》的跨文化解读

刘桂杰(3.37)

现代小说《身着狮皮》与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互文性

刘 丹(3.43)

《砌石与寒山诗》:禅意浓厚的劳动礼赞

闵瑞琪(3.50)

被钩住的裙子与扫不净的灰尘——论《伊芙琳》中的性别政治观

陈明伦(3.56)

无法逾越的阶级意识之墙:《藻海无边》中人物悲剧的根源探析

王作伟(4.19)

知人知面亦知心——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自我完善

杜 坤(4.24)

认知文学研究中的心理理论综述

张之材(4.31)

伦理环境、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变节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于 雪(4.36)

《再见,哥伦布》的互文性解读

潘子彬,毕 青(4.43)

·翻译研究·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通感修辞及其英译研究

冯全功(1.63)

刘宓庆译学思想中的描写观——兼谈翻译理论的描写性与规定性之关系

张思永(1.72)

元语言类型学分析与翻译研究

毕蔚然(1.78)

守恒与嬗变:认知角度的英语复合词汉译研究

区沛仪(1.86)

从文学“新民”到政治“新人”——《新青年》小说翻译的价值转型

张道振(2.59)

基于语料库的莎剧MeasureforMeasure中情态谓词can的汉译研究

吴 边(2.64)

文学与影视的对话——以中国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译介与传播为例

彭红艳(2.76)

翻译“转换”考

倪璐璐,彭白羽(2.83)

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海外华人社区语言景观翻译探析——以波士顿“中国城”为例

杨金龙,朱彦蓉(2.89)

现代翻译理论话语中的“言意之辨”

章 艳(3.60)

杜博妮翻译研究:问题与前景

李 翼(3.66)

基于认知“识解机制”的许渊冲唐诗英译策略研究

蔡欣洁(3.72)

后殖民反讽视域下的不平等条约解读——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例

王永江(3.77)

对外传播视阈下的《厉害了我的国》字幕英译研究

魏海波(3.83)

我国近十年来翻译教学研究课题选择述略(2008~2018)

肖 娴,江蓝梦(3.91)

文化翻译观视阈下政治外宣话语文化自信的彰显——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为例

赵 晶,赵秋荣(4.49)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下柳永《蝶恋花》5种译本研究

姬 洋,文 军(4.55)

性道德观念的历时变迁对译者产生的影响:析《哈姆雷特》中猥亵语的不同汉译本

李思伊(4.63)

翟理斯古诗英译中音乐艺术语言的创用

杜 雄(4.69)

文化传真视角下倪译《史记》的注释思维解读——以第七卷《汉前人物列传》为例

郭畅畅(4.76)

俄语诗歌翻译中的若干“诗味”问题浅析

徐来娣(4.81)

·书刊述评·

《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评介

马宝鹏(1.94)

《“后冠后”条件——一条普遍性的句法制约原则》评介

孙文统(1.98)

《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评介

张之材(1.102)

《牛津情态与语气手册》评介

姜其文(2.96)

二语语音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二语语音:理论与实践》介评

刘希瑞(2.100)

多模态语篇翻译的语用关联视角——《多模态语用学和翻译:源语语篇分析的新模式》述评

许文涛(3.96)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路径:翻译的政治生态学探索——克朗宁《生态翻译:人类世时代的翻译与生态学》

述评

张小丽(3.100)

《语类特征——语类范畴生成理论》评介

朱 敏,杨烈祥(4.89)

多维度口译员角色研究——《变化中的口译员角色:规范、伦理及质量标准》评介

张 鑫(4.94)

多模态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模式——《多模态语用学与翻译:源语文本分析新模式》评述

廖文君,蓝红军(4.98)

猜你喜欢

评介英译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抽象艺术》评介
《日本四大美学家》评介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艺术与真理》评介
《符号建模论》评介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