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抢花炮”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019-12-25袁清怡肖渊实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花炮侗族体育运动

□ 袁清怡 肖渊实(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本研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阐释抢花炮技术和规则的演变,使人们正确、全面认识抢花炮促进个人身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价值,引导人们正确选择抢花炮的发展途径,充分发挥抢花炮运动在发展体育事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把云南特色的民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融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理念中,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振奋民族精神,科学地对待抢花炮运动的传承、弘扬,用现代科学规律、手段指导抢花炮的普及和提高。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抢花炮进行整理和提炼。科学有效促使传统抢花炮从民风、民俗、民节的活动中,逐渐从发展的更新升华,推进抢花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供可行性相关理论依据。

1、研究现状综述

从1985-2010年,从网络信息与云南大学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论文库上,搜到全国学者抢花炮发展为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共105篇,如下图所示。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抢花炮活动历史变迁的研究并不多见,与抢花炮形态、技术与规则相关的论文有50多篇。

1.1、民族文化特征类

抢花炮运动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的研究,说明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抢花炮运动进行整理和挖掘的发展效果。如周华(2007年)的论文《“抢花炮”文化特征探究——以广西三江县侗族抢花炮运动为例》中“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广西三江县侗族抢花炮运动进行探究,整理及发掘广西侗族传统体育资源,使侗族抢花炮运动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1.2、竞赛规则类

抢花炮的规则的修改的过程参考了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的规则,但又有区别,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也更具意义。这也是本文笔者的观点之一。如赵奋军(2009年)的论文《“抢花炮”与“篮球”技战术对比分析》提出了“抢花炮的攻防体系学习一些现代篮球的方法势在必行,这不但有利于抢花炮这项民族体育运动能够学习篮球科学的训练方法、完整的攻防技战术,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又如尚春华(2009年)的论文《美式橄榄球运动对抢花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启示》,“从分析抢花炮运动与美式橄榄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入手,提出了抢花炮运动向现代化的发展须遵循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学习现代体育的组织制度,接受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研究,在民族体育的挖掘与整理中,对抢花炮的技术及规则方面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较少,罗艺敏、蒋东升(2008年)等在论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部分竞赛项目规则的探讨——三人板鞋竞速、投绣球、毽球、抢花炮等竞赛项目规则的探析》中对抢花炮比赛中的两个问题:“(1)运动员争抢炮问题;(2)关于非持炮队员进入炮台区问题。”对如何公平合理地进行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进行分析的研究也有一部分,指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则的改进,要在保持固有的民族特色、趣味性的前提下进行,以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健康地发展。如段辉涛(2003年)的论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的思考及对策研究》中“对湖北省第5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花球、陀螺、蹴球等项目现行的竞赛规则进行研究。”

2、抢花炮的历史起源

民间的抢花炮活动,据资料记载已有五、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纷。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历史起源大致归纳为三种说法:

2.1、源于当地的历史传说

传说一:明永历年间,某县蓝氏兄弟送有孕临产的姑嫂二妇渡江,船被巨浪吞没。后来永历王途经浔江,蓝氏兄弟化作两条鲤鱼保驾,便被追封为二圣侯王。于是古宜九阁八寨修建“二圣庙”,并每年在农历三月三举行花炮会,以抢花炮活动来祭祀二圣侯王。除猪羊外,还专用杭鸡、红蛋为遇难月婆祭祀。传说二: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一位侗家姑娘在河边救了一条水蛇口中的小花鱼。第二年农历三月初三,姑娘来到河边洗衣,忽见水波汹涌,波涛之上立着一位不断地向天空撒花的少女,说她是龙王的女儿,奉父王之命前来感谢救命之恩。从此以后,龙女常来人间戏玩,与人们相处得融洽如意。此事后来给龙王知道了,担心龙女惹出别的麻烦来,便将她关了起来,断绝她与人间的来往。人们怀念龙女,同情她的遭遇。于是聚集江边,不断往河里撒花,年年如此。久之便逐渐由怀念而祈福而娱乐,最后演变成花炮节,即“赶会期”,侗族也称为“送暴王”。认为花炮是龙女带来的,是吉祥物。

2.2、经商者集思广益,出资举办

抢花炮最早起源于广东,在明嘉靖年间,抢花炮由广东的商人带到广西、贵州、湖南相毗邻的侗族聚居地。如,葛亮村也是明清商船货物的码头。明朝嘉靖年间,也就是十六世纪中叶,闽、粤、桂、黔、湘的商人就来此做生意。有的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当时,当地的侗、苗、瑶族民众大都居住在山寨,过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商人们为了收购土特产和推销他们的商品,推销手工业品,便用抢花炮办法引人下山。五省商人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以酬神赛会为形式,进行抢花炮活动,福建商人便从福建搬来了天后娘娘。随着经济的发展,富禄镇逐渐繁荣起来,商人们为了抢生意,比葛亮村提前二十天,并且把天后娘娘换成了三王公酬神会的抢花炮活动。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抢花炮活动摈弃了一些封建迷信色彩部分,发扬文娱体育内容,更为健康地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受“左”的影响,曾几次被当作封建迷信受到禁锢。“文革动乱”后,在党的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这朵民族的体育之花才又重新放出光彩。特别是最近几年,从组织到竞赛,制度日臻完善,抢花炮活动得到侗族的推广,直至今天,富禄镇三月三花炮节都是湘、黔、桂“抢花炮”活动的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侗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3、抢花炮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3.1、抢花炮的发展历程

花炮一直被视为吉祥、如意的化身,在封建神权统治时代受到热烈欢迎,规模逐年增大,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国后的“大跃进”时期。那场经济灾难直接导致人民温饱的难以解决,因此,抢花炮运动断断续续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已基本难见其踪,而后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被定性为封建迷信遭到禁锢,从此销声匿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抢花炮运动被确认为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而得以恢复,并因其强烈的对抗性而被誉为“东方橄榄球”。1982年在国家民委、体委的重视下,抢花炮运动被列入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1986年,被列入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发展至今,抢花炮运动己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八届,许多侗族、壮族聚居地的政府还设立了花炮节,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一定的普及及推广。抢花炮运动的变迁历程一直深受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并与中国的政治运动息息相关,当今活跃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地民俗文化节的舞台。

3.2、抢花炮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国家体委和国家民委有关领导的关怀重视下,通过对抢花炮的挖掘与整理,抢花炮竞赛逐渐成为与西方体育模式近似的竞技项目,这符合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竞技体育的宗旨和国际体育竞技化的趋势,通过规则的不断完善,已经走入了较为规范的体育运动会成为竞技体育项目群体的一份子,如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抢花炮项目。

同时,抢花炮竞赛规则的创新带动民间传统抢花炮比赛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并引导其协调发展,走向一个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道路。同时,还体现着壮族顽强不屈的民族崇仰与价值观和奋发向上的个性气质,具有重要的民族意义。

最后,抢花炮运动通过运动项目的发展传播促进了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维系了各民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友情。特别是在党和国家政府的积极领导下,在做好原生态民族特色项目抢花炮的基础上,用民族传统运动展示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随着抢花炮数百年的演变,期间经历了很多变化,但是它的民族特色被人们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来,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推广。

4、小结

侗族抢花炮文化流变,由传统和现代抢花炮两种形态并存发展,独具古朴、自然、轻松、和谐、浓郁、娱乐特色,通过问卷及实践发展的总结,抢花炮不仅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民族向心的凝聚力,而且呈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东方文明气质,即竞争中有礼让、蛮劲而不粗野、情溢而含蓄内向、趣味横生而不庸俗、富有观赏性而又有精神气质。成为我国全民健身与民俗民风开展。深受各民族所喜爱,也倍受国外学者的青睐的一项喜闻乐见运动。是对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起源于游戏的传统体育,竞争性和娱乐性始终是抢花炮的主要文化特征。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在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也是其在现代社会能得到较大生存空间并得以良好发展的动因所在。

猜你喜欢

花炮侗族体育运动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桂林恭城举行抢花炮活动
呆呆和朵朵(13)